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888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得野战环境下供电系统的实际电磁辐射强度值;S2,设定供电系统的电磁环境暴露控制限值和耐压力度限值;S3,根据测得的野战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值设定电磁防护层对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实际防护值,和野战环境下的极限耐压值;S4,对电磁屏蔽层做针对性的多层级结构进行设定,设定防护电磁防护层的防护值大于待防护值;S5,设置完成后,将供电箱置于外壳体内进行密封,加以防护;通过外壳体设置的电磁屏蔽层,电磁波在层状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形成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陆军野战电磁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信息作战战场上,高技术现代化的信息武器装备靠人去研制,生产,而且要通过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去操纵、指挥。抽象的信息武器系统毫无作用,只有训练有素的人员和信息武器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克敌制胜,赢得未来信息作战的胜利;电磁防护,是现代战场制信息权的基础。
[0003]目前野战军事系统一般采用集装箱式供电系统,便于增加作战的机动性,但是,传统的集装箱式供电系统,在进行野外作战时,由于地形复杂,集装箱内部的供电系统元件及其容易受到碰撞造成损坏,影像军事供电的正常使用;同时集装箱式的供电系统,电磁防护能力较弱,更偏向于静电和静磁的防护能力,对于电磁防护的能力较弱,容易造成电磁干扰和军事情报的窃取,保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通过设置外壳体和供电箱,加强对静电防护和静磁防护的能力;通过设置减震机构和缓冲机构,在供电箱受到强烈的碰撞或者打击时,有效进行缓冲和防护;保护供电系统不受损害,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外壳体设置的电磁屏蔽层,电磁波在层状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形成吸收

反射

在吸收的传播过程,吸收大量的电磁波,更进一步提供良好的电磁防护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得野战环境下供电系统的实际电磁辐射强度值;S2,设定供电系统的电磁环境暴露控制限值和耐压力度限值;S3,根据测得的野战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值设定电磁防护层对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实际防护值,和野战环境下的极限耐压值;S4,对电磁屏蔽层做针对性的多层级结构进行设定,设定防护电磁防护层的防护值大于待防护限质;S5,设置完成后,将供电箱置与外壳体内进行密封,加以防护。
[0006]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电磁屏蔽层,电磁屏蔽层是层状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
[0007]优选的,步骤S3中,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透波层、电磁波吸收层、石墨烯纳米层;透波层为四氧化三铁组成的起始层,电磁波吸收层包括四氧化三铁和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中间层,石墨烯纳米层包括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底层。
[0008]优选的,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厚度为1.8

2.2mm;所述吸收层、透波层、底层每层的厚度范围为0.6

0.7mm;所述石墨烯纳米片的含碳量质量份大于等于9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石墨烯和磁性粒子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协同作用能够同时显著增强磁耗量和介电损耗,更能有效衰减和削弱电磁波并且磁损耗的存在能够减轻由于阻抗不匹配引起的表面反射,从而大大提高电磁的屏蔽能力。
[0009]优选的,步骤S3中,电磁屏蔽层的层级结构设置,相对于传统的均质结构设计,电磁波在穿透由四氧化三铁和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中间层时,第一次进行吸收电磁波,剩余的电磁波经过底层石墨烯纳米片进行反射,反射之后,再有中间层进行重复吸收,因此达到良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0010]优选的,当石墨烯纳米片含量为5wt%时,四氧化三铁含量为15wt%时,层状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总效能S大于等于45.7dB。
[0011]优选的,一种野战多源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采用防护装置;包括外壳体、供电箱;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供电箱,所述供电箱内设有供电源,所述供电箱的周侧连接有多个移动板,供电箱与移动板之间设有多个缓冲机构;所述移动板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与外壳体连接,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连杆连接第二弹簧进行缓冲。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端部均设有销轴,通过销轴与固定块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均连接有连接件。
[0013]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远离供电箱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直径大于导杆直径;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与导杆构成间隙滑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杆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外侧壁与第二连杆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导杆靠近第一移动块的一端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移动块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所述导杆靠近第二移动块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移动块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板。
[0016]优选的,所述供电箱的没个侧面均设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供电箱连接,套管的内部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在套管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卡块,套管靠近伸缩杆的一端边缘处向内弯折,防止伸缩杆从套管中滑脱;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伸缩杆通过法兰与移动板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套管和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套管端部连接,第三弹簧另一端与伸缩杆端部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呈六面体结构,且一侧开设有活动盖,所述活动盖设有锁扣,通过锁扣将活动盖和外壳体进行连接。
[0019]优选的,层状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在2

18GHz范围内的平均反射率≤

20.0dB,断裂模数>20MPa,厚度为1.8

2.2mm;因此层状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电磁防护能力更强,具有更好的韧性和防断裂能力,更加轻量化。
[0020]优选的,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电磁屏蔽层的屏蔽能力,所述吸收层的吸收系数为A,透波层的透射系数为T,反射层的反射系数为N;则电磁屏蔽总效能S满足下列关系式:S=ф(A+N)/T;ф为屏蔽效能系数,取值范围为0.365

3.368。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通过设置外壳体和供电箱,双层防护空腔,加强对静电防护和静磁防护的能力;;保护供电系统不受损害,延长使用寿命。
[0022](2)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通过设置减震机构和缓冲机构,在供电箱受到强烈的碰撞或者打击时,有效进行缓冲和防护。
[0023](3)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通过外壳体设置的电磁屏蔽层,电磁波在层状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形成吸收

反射

在吸收的传播过程,吸收大量的电磁波,更进一步提供良好的电磁防护能力。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测得野战环境下供电系统的实际电磁辐射强度值;S2,设定供电系统的电磁环境暴露控制限值和耐压力度限值;S3,根据测得的野战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值设定电磁防护层对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实际防护值,和野战环境下的极限耐压值;S4,对电磁屏蔽层做针对性的多层级结构进行设定,设定防护电磁防护层的防护值大于待防护值;S5,设置完成后,将供电箱置于外壳体内进行密封,加以防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电磁屏蔽层,电磁屏蔽层是层状结构的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透波层、电磁波吸收层、石墨烯纳米层;透波层为四氧化三铁组成的起始层,电磁波吸收层包括四氧化三铁和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中间层,石墨烯纳米层包括石墨烯纳米片组成的底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基于多源野战供电系统的电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承勇宁涛曹世宏胡国昌张宇丁建桥张进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一八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