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充电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093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5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充电装置及方法,其方法包括可在对新能源车辆进行充电时,当检测到新能源车辆行驶至充电站时,控制无人机移动至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处,接着控制第一对接触点向第三对接触点输出低电平信号,并在判断第三对接触点是否接收到低电平信号;并当检测到第三对接触点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控制充电枪体对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进行充电。通过在对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与充电枪体进行连接时判断是否接收电信号的方式,可有效保障无人充电的对接准确性,且通过磁吸式连接方式还可保障无人充电的稳固性,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无人充电体验。更舒适的无人充电体验。更舒适的无人充电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充电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自动驾驶
,特别的涉及一种无人充电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建设更多的汽车充电站逐渐成为当下的需求。目前建设的充电站基本以人工操作为主,通过人工将充电站的充电头与新能源汽车的接电口连接进行充电,整个过程智能化程度较低,且影响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充电装置,装置应用于充电站,充电站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充电桩上的无人机、与无人机底部连接的第一壳体、置于第一壳体内腔的充电枪体、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其中:充电枪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腔,且与第一壳体内腔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通道;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分别设置在第一通道内,且第一磁性件的磁性与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斥;充电枪体的充电侧设置有第一对接触点,第一对接触点用于输出低电平信号。
[000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无人机底部设置有转动件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充电站,所述充电站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所述装置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充电桩上的无人机、与所述无人机底部连接的第一壳体、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充电枪体、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充电枪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内腔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磁性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且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斥;所述充电枪体的充电侧设置有第一对接触点,所述第一对接触点用于输出低电平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底部设置有转动件以及吸盘,所述转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底部,所述吸盘的一侧与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吸盘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吸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体的充电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对接触点呈对称设置的第二对接触点,所述第二对接触点用于输出低电平信号。4.一种无人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辆,所述装置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腔的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其中: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内腔形成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三磁性件以及所述第四磁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内,且所述第三磁性件的磁性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的磁性相斥;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设置有第三对接触点,所述第三对接触点用于接收低电平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对接触点呈对称设置的第四对接触点,所述第二对接触点用于接收低电平信号。6.一种无人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充电桩的充电站以及新能源车辆;其中,所述充电站包括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充电桩上的无人机、与所述无人机底部连接的第一壳体、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腔的设置有第一对接触点的充电枪体、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所述新能源车辆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腔的设置有第三对接触点的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接口、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所述新能源车辆行驶至所述充电站时,控制所述无人机移动至所述新能源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甘伟董士琦严君曹先敏樊文逸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