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93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作轴头、钢管和胶圈;步骤2:将轴头焊接在钢管两端形成钢辊;步骤3:粗车钢辊两端的轴头;步骤4:检查钢辊尺寸以及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步骤5:车钢管上的胶圈粘接槽;步骤6:再次检查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步骤7:精车钢辊两端的轴头;步骤8:将胶圈套装在钢管上,并移动至胶圈粘接槽粘接;步骤9:通过砂轮磨削胶圈外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生产工艺防止车胶圈粘接槽后造成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出现变化,进而保证了钢辊的同轴度,同时通过砂轮磨削的方式,相对于现有车刀车削的方式径向受力较小,防止了钢辊跳动。防止了钢辊跳动。防止了钢辊跳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圈辊生产工艺
,具体为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一般都采用胶圈辊进行玻璃输送,胶圈辊由钢辊上套装胶圈组成,钢辊为轴头与钢管焊接组成,其长度决定于生产玻璃的宽度,一般在3.5

5.6米左右。胶圈辊是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玻璃的关键零件,其主要技术质量指标为:轴头尺寸精度、胶圈尺寸精度、两端轴头的同轴度精度、胶圈整体的同轴度精度。胶圈辊的技术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玻璃的传输质量和玻璃产品的切割质量。
[0003]目前常用的胶圈辊的生产工艺为:
[0004]步骤一:轴头、精拔无缝钢管、胶圈,组成件制作;
[0005]步骤二:人工进行轴头、钢管装配、焊接,形成钢辊组件;
[0006]步骤三:在车床上,车加工钢辊轴头尺寸及钢辊长度尺寸;
[0007]步骤四:使用专用胶圈扩张工具在钢辊上套装胶圈;
[0008]步骤五:钢辊在车床上粘接固定胶圈;
[0009]步骤六:使用车床车胶圈辊的胶圈外径尺寸。
[0010]但是上述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是:
[0011](1)钢辊车加工后,直接套装、粘接胶圈,无法保证钢辊同轴度;
[0012](2)车刀车削胶圈会影响钢辊跳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保证钢辊同轴度和防止钢辊跳动。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5]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1:制作轴头、钢管和胶圈;
[0017]步骤2:将轴头焊接在钢管两端形成钢辊;
[0018]步骤3:粗车钢辊两端的轴头;
[0019]步骤4:检查钢辊尺寸以及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
[0020]步骤5:车钢管上的胶圈粘接槽;
[0021]步骤6:再次检查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
[0022]步骤7:精车钢辊两端的轴头;
[0023]步骤8:将胶圈套装在钢管上,并移动至胶圈粘接槽粘接;
[0024]步骤9:通过砂轮磨削胶圈外径。
[0025]通过先粗车轴头再检查钢辊尺寸以及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防止粗车轴头后造成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出现变化;然后车胶圈粘接槽后再一次检查轴头和钢管
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防止车胶圈粘接槽后造成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出现变化,进而保证了钢辊的同轴度。
[0026]同时通过砂轮磨削的方式,相对于现有车刀车削的方式径向受力较小,防止了钢辊跳动。
[0027]另外还通过胶圈粘接槽的设置,可以增加胶圈的轴向移动阻力,保证胶圈与钢管结合的稳定性。
[0028]优选地,所述钢管为精拔无缝管。
[0029]优选地,步骤3中粗车轴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0]步骤3.1:用车床上的三脚卡盘夹住钢管一端,钢管另一端架设在中心架上,调整中心架,校正钢辊后,车轴头端面,钻中心孔;
[0031]步骤3.2:车床尾座的顶针顶住中心孔,撤出中心架,车中心架架设的位置;
[0032]步骤3.3:再架好中心架,校正中心架后,车轴头外圆至设计尺寸,再车钢辊大端面、焊接处R圆弧倒角及钢管外径长约50mm,作为钢辊调头车加工另一端轴头的夹持基准;
[0033]步骤3.4:撤出尾座的顶针,车轴头端面及倒角,保证轴头长度尺寸,再用中心钻修正中心孔;
[0034]步骤3.5:钢辊调头,车床上的三脚卡盘夹住钢管已车出外圆基准处,按照步骤3.1至步骤3.4车钢管另一端轴头。
[0035]优选地,步骤4和步骤6中采用校直机或火焰校直方法进行钢辊校直。
[0036]优选地,步骤5中车胶圈粘接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7]在车床上用三脚卡盘夹住钢辊一端轴头,钢辊另一端轴头用车床尾座的顶针顶住轴头中心孔,用螺纹车刀在钢管上粘接胶圈的位置车出带有螺纹的胶圈粘接槽。
[0038]优选地,步骤7中精车轴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9]步骤7.1:用三脚卡盘夹住钢管粗车的外圆基准端,另一端在粗车中心架位置架上中心架,校正钢辊后,用车床尾座中心钻修正中心孔;
[0040]步骤7.2:用尾座顶针顶住中心孔,退出中心架,用车刀修正中心架位置;
[0041]步骤7.3:再次架上中心架,校正中心架后,撤出尾座顶针,再次用中心钻修正中心孔;
[0042]步骤7.4:用尾座顶针顶住轴头中心孔,精车轴头外圆至设计尺寸,车钢管端外圆长约50mm,作为调头装夹基准;
[0043]步骤7.5:钢辊调头,三脚卡盘夹住精车的钢辊装夹基准,按照步骤7.1至步骤7.4精加工钢管另一端轴头。
[0044]优选地,步骤8中采用胶圈移动工具将胶圈移动至胶圈粘接槽。
[0045]优选地,所述胶圈移动工具包括方杆和轴承,所述方杆沿垂直于钢管轴向方向固定在车床刀架上,所述方杆远离车床刀架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宽度等于胶圈厚度。
[0046]优选地,步骤8中胶圈移动粘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7]步骤8.1:将三脚卡盘夹住套上保护套的一端轴头,另一端用车床尾座顶针顶住轴头中心孔,清除钢辊及胶圈表面灰尘,启动车床;
[0048]步骤8.2:在胶圈粘接槽中均匀挤入粘接胶水,移动车床刀架将胶圈移动工具靠在
胶圈端面,再将胶圈移动到胶圈粘接槽,并用卷尺测量复查胶圈位置尺寸,实现胶圈的粘接固定。
[0049]优选地,步骤9中的砂轮靠近人工作业的一端设置。
[00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51]1、通过先粗车轴头再检查钢辊尺寸以及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防止粗车轴头后造成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出现变化;然后车胶圈粘接槽后再一次检查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防止车胶圈粘接槽后造成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出现变化,进而保证了钢辊的同轴度。
[0052]同时通过砂轮磨削的方式,相对于现有车刀车削的方式径向受力较小,防止了钢辊跳动。
[0053]2、通过胶圈粘接槽的设置,可以增加胶圈的轴向移动阻力,保证胶圈与钢管结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5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胶圈辊的结构示意图;
[005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粗车轴头的装夹示意图;
[005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火焰校直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胶圈粘接槽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胶圈移动粘接示意图;
[005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胶圈移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61]在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作轴头、钢管和胶圈;步骤2:将轴头焊接在钢管两端形成钢辊;步骤3:粗车钢辊两端的轴头;步骤4:检查钢辊尺寸以及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步骤5:车钢管上的胶圈粘接槽;步骤6:再次检查轴头和钢管的同轴度,并校直钢辊;步骤7:精车钢辊两端的轴头;步骤8:将胶圈套装在钢管上,并移动至胶圈粘接槽粘接;步骤9:通过砂轮磨削胶圈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精拔无缝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粗车轴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1:用车床上的三脚卡盘夹住钢管一端,钢管另一端架设在中心架上,调整中心架,校正钢辊后,车轴头端面,钻中心孔;步骤3.2:车床尾座的顶针顶住中心孔,撤出中心架,车中心架架设的位置;步骤3.3:再架好中心架,校正中心架后,车轴头外圆至设计尺寸,再车钢辊大端面、焊接处R圆弧倒角及钢管外径长约50mm,作为钢辊调头车加工另一端轴头的夹持基准;步骤3.4:撤出尾座的顶针,车轴头端面及倒角,保证轴头长度尺寸,再用中心钻修正中心孔;步骤3.5:钢辊调头,车床上的三脚卡盘夹住钢管已车出外圆基准处,按照步骤3.1至步骤3.4车钢管另一端轴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和步骤6中采用校直机或火焰校直方法进行钢辊校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生产线胶圈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车胶圈粘接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车床上用三脚卡盘夹住钢辊一端轴头,钢辊另一端轴头用车床尾座的顶针顶住轴头中心孔,用螺纹车刀在钢管上粘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和峻耿志新俞泽田李天天段张龙董超潘云琪李军张宏盛单锦强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