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531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31
提供具有IRA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杂环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nterleukin

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M,IRAK

M)蛋白质的分解诱导作用、期待对癌症、纤维化、感染病等的预防
·
治疗有用的杂环化合物和含有其的药品。

技术介绍

[0002]以基于病情相关蛋白质的减少而进行的治疗为目的,尝试过利用E3连接酶来诱导靶蛋白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分解的化合物(有时称为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或Specific and Nongenetic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

dependent Protein Eraser(SNIPER)等。)的开发(非专利文献1~9)。IRAK

M是作为蛋白激酶的IRAK家族的1种,是不具有激酶活性的假激酶(非专利文献10)。IRAK

M存在于除了TLR3以外的所有的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的下游,是作为TLR/白细胞介素1(IL

1)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在生物体内发挥功能的蛋白质(非专利文献11)。其表达局限于包括胆管上皮细胞、肺上皮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在内的一部分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特别是骨髓细胞内进行表达。IRAK

M通过在巨噬细胞、树状突细胞等先天免疫活性细胞中负向地控制TLR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诱导信号,从而在内毒素耐受的诱导等免疫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非专利文献12)。据报道,IRAK

M有助于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骨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和树状突细胞等的免疫抑制,从而参与癌增殖(非专利文献13~15)。此外,报道了IRAK

M在肺泡巨噬细胞中作用于其吞噬能力、对细菌的防御能力、胶原蛋白产生促进能力等,还与纤维化、哮喘、败血症后的二次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染性并发症(非专利文献16~18)等有关。因此,通过将作为E3连接酶的1种的X

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结合物与IRAK

M结合物用连接物连结而诱导IRAK

M的分解的化合物可以成为癌症、纤维化、感染病和IRAK

M蛋白质相关疾病的有希望的治疗药。
[0003]在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作为IRAK

M蛋白质分解诱导剂的化合物。
[0004]在专利文献2、3中报道了作为IRAK(特别是IRAK

4)蛋白质分解诱导剂的化合物。
[0005]在专利文献4~16中报道了利用IAP结合物来诱导蛋白质分解的化合物。
[0006]在专利文献17~20中报道了具有N

(哌啶
‑4‑
基)噻吩并[3,2

d]嘧啶
‑4‑
胺或N

(哌啶
‑4‑
基)噻吩并[3,2

b]吡啶
‑7‑
胺结构的化合物。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211924号
[0010]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9/099926号
[0011]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9/133531号
[0012]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8/066545号
[0013]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

056837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6/169989号
[0015]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16/172134号
[0016]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第2017/011590号
[0017]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第2017/182418号
[0018]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第2017/201449号
[0019]专利文献1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18733号说明书
[0020]专利文献1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34688号说明书
[0021]专利文献13:国际公开第2018/119448号
[0022]专利文献14:国际公开第2018/119357号
[0023]专利文献15: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9/0119271号说明书
[0024]专利文献16: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9/0175612号说明书
[0025]专利文献17:国际公开第2016/040330号
[0026]专利文献18:国际公开第2013/019966号
[0027]专利文献19: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40957号说明书
[0028]专利文献20: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3242341号公报
[0029]非专利文献
[0030]非专利文献1:Science,2017Mar 17;355(6330):1163

1167
[0031]非专利文献2:Cell Chem Biol,2018Jan 18;25(1):67

77.e3
[0032]非专利文献3:Cell Chem Biol,2017Sep 21;24(9):1181

1190
[0033]非专利文献4:ACS Chem Biol,2017Apr 21;12(4):892

898
[0034]非专利文献5:Cell Chem Biol,2018Jan 18;25(1):78

87.e5
[0035]非专利文献6:Nat Rev Drug Discov,2017Feb;16(2):101

114
[0036]非专利文献7:Nat Chem Biol,2015Aug;11(8):611
‑7[0037]非专利文献8:Chemistry&Biology,2010,17(6):551

555
[0038]非专利文献9:Chembiochem,2005,6(1):40

46
[0039]非专利文献10:J Biol Chem,1999Jul 2;274(27):19403

19410
[0040]非专利文献11:Cell,2002Jul 26;110(2):191

20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IRAK

M结合物(M)由下述式(II)表示,式(II)中,Y为CH或N,R
01
为H或Me,R
03
为以下的结构式所示的基团,在此,*表示与O的键合位置,**表示与A的键合位置,n为0~2的整数,A为以下的结构式所示的基团或*

SO2‑
*,在此,R
05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

6烷基,R
04
为以下的结构式所示的任意的基团、任选被取代的C1

6亚烷基、任选被取代的C3

10亚环烷基、任选被取代的C6

14亚芳基或键结键,在此,*表示与A的键合位置,**表示与连接物的键合位置,箭头表示对于连接物(L)的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IRAK

M结合物(M)由下述式(III)表示,
式(III)中,Y为CH或N,R
01
为H或Me,A
01
为以下的结构式所示的基团或*

SO2‑
*,在此,R
05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C1

6烷基,R
11
为以下的结构式所示的任意的基团,在此,*表示与A
01
的键合位置,**表示与连接物的键合位置,箭头表示对于连接物(L)的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IRAK

M结合物(M)为由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化合物衍生的1价的基团,5

((4

(噻吩并[3,2

b]吡啶
‑7‑
基氧基)哌啶
‑1‑
基)甲基)异噁唑
‑3‑
醇、5

((4

((2

甲基噻吩并[3,2

b]吡啶
‑7‑
基)氧基)哌啶
‑1‑
基)甲基)异噁唑
‑3‑
醇、1

甲基
‑5‑
((4

(噻吩并[3,2

b]吡啶
‑7‑
基氧基)哌啶
‑1‑
基)甲基)

1H

吡唑
‑3‑
醇、以及4

((4

(噻吩并[3,2

d]嘧啶
‑4‑
基氧基)哌啶
‑1‑
基)磺酰基)苯酚。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连接物(L)为任选包含杂原子的具有5

20个碳原子的基团。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连接物(L)为以下所述的结构式所示的基团、*

(CH2CH2O)n(CH2)m(NRCO)s(CH2)t

*或键结键,在此,*表示对于IRAK

M结合物(M)的键,n为1~5的自然数,m为0、1或2,s为0或1,t为0或1,R表示氢原子或C1

6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E3连接酶结合物(E)由下述式(IV)表示,式(IV)中,R
01
、R
02
、R
03
、R
04
、R
05
、R
06
、R
07
和R
08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任选相互形成环的C1

6烷基,D为下述式(V)或下述式(VI),式(V)中,m表示0~2的整数,n表示0~2的整数,W
11
表示亚甲基、二氟亚甲基、O、S、SO、SO2或NR,在此,R表示氢原子、C1

6烷基、C1

6烷基

羰基、C6

14芳基

羰基或C1

6烷基磺酰基,T表示任选被卤代的C1

3烷基,式(VI)中,Q表示氧原子、式

NR
21

或键结键,式

NR
21

中的R
21
表示氢原子、或C1

6烷基、任选与P一起形成环的C1

6烷基,P表示氢原子、C1

6烷基、或与连接物(L)的键,该与连接物(L)的键包括与Q一起形成环且键合于连接物(L)的键,E为下述式(VII)或下述式(VIII),
式(VII)中的R
21
、R
22
、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C1

6烷氧基、或任选被取代的氨基甲酰基,R
25
、R
26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C1

6烷氧基、任选被取代的氨基甲酰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R
24
表示氢原子、甲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其中,对于连接物(L)的键为R
24
、R
25
或R
26
中的任一者,式(VIII)中的R
31
、R
32
、R
33
、R
34
、R
35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C1

6烷氧基、或任选被取代的氨基甲酰基,R表示氢原子、C1

6烷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D或E中的任一者与连接物(L)键合。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E3连接酶结合物(E)由下述式(IV)表示,式(IV)中,R
01
、R
02
、R
03
、R
04
、R
05
、R
06
、R
07
和R
08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D为下述式(V

1)或下述式(VI

1),
式(V

1)中,W
11
表示亚甲基或二氟亚甲基,式(VI

1)中,Q表示对于连接物(L)的键,E为下述式(VII)或下述式(VIII),式(VII)中的R
21
、R
22
、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或C1

6烷氧基,R
25
、R
26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R
24
表示氢原子、甲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其中,对于连接物(L)的键为R
24
、R
25
或R
26
中的任一者,式(VIII)中的R
31
、R
32
、R
33
、R
34
、R
35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C1

6烷基,R表示氢原子、C1

6烷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D或E中的任一者与连接物(L)键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IRAK

M结合物(M)
由下述式(III)表示,式(III)中,Y为CH或N,R
01
为H或Me,A
01
为*

CH2‑
*或*

SO2‑
*,R
11
表示以下的结构式所示的任意的基团,在此,*表示与A的键合位置,**表示与连接物的键合位置,箭头表示对于连接物(L)的键,连接物(L)为以下所述的结构式所示的基团、*

(CH2CH2O)n(CH2)m(NRCO)s(CH2)t

*或键结键,在此,*表示对于IRAK

M结合物(M)的键,n为1~5的自然数,m为0、1或2,s为0或1,t为0或1,R表示氢原子或C1

6烷基,E3连接酶结合物(E)由下述式(IV)表示,式(IV)中,R
01
、R
02
、R
03
、R
04
、R
05
、R
06
、R
07
和R
08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D为下述式(V

2)或下述式(VI

1),
式(VI

1)中,Q表示对于连接物(L)的键,E为下述式(VII)或下述式(VIII),式(VII)中的R
21
、R
22
、R
23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或C1

6烷氧基,R
25
、R
26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

6烷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R
24
表示氢原子、甲基、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其中,对于连接物(L)的键为R
24
、R
25
或R
26
中的任一者,式(VIII)中的R
31
、R
32
、R
33
、R
34
、R
35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C1

6烷基,R表示氢原子或对于连接物(L)的键,D或E中的任一者与连接物(L)键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选自以下的化合物1~11,化合物1:2

(4

((S)
‑2‑
环己基
‑2‑
((S)
‑2‑
(甲基氨基)丙酰胺)乙酰基)哌嗪
‑1‑
羰基)

5,6

二氟

N,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成祐介远又庆英蒲香苗北本直美
申请(专利权)人:日商泛美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