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13]其中,D
AV
代表电机转子平均直径、α为所述夹角、L
eff
为电机铁芯有效长度、B
δi
为第i段气隙磁通密度最大值、β
i
为气隙磁通密度均方极值与最大值之比。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无轴螺旋桨位于第一无轴螺旋桨后方,且所述第一无轴螺旋桨与第二无轴螺旋桨同轴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分别与一独立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形成对转。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子组件、第二定子组件、第一转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内部还灌装有封装材料以形成密封防护结构。
[0017]本专利技术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永磁对转推进电机在启动后,转子组件通过与定子组件之间的磁感应作用开始旋转,并且由于使用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所以可以实现第一、第二无轴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工作,但是此时由于定子组件内表面与转子组件外表面存在夹角,所以会产生轴向磁拉力,由于电机用于推进作用,可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对转推进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机壳(1)内的第一定转子组件和第二定转子组件,所述第一定转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定子组件(2)和第一转子组件(4),所述第二定转子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定子组件(3)和第二转子组件(5),所述第一转子组件(4)与第二转子组件(5)同轴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转子组件(4)、第二转子组件(5)分别与第一无轴螺旋桨(6)、第二无轴螺旋桨(7)连接,所述第一定子组件(2)的内壁与电机轴线所成夹角和第一转子组件(4)的外壁与电机轴线所成夹角相同,所述第二定子组件(3)的内壁与电机轴线所成夹角和第二转子组件(5)的外壁与电机轴线所成夹角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对转推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组件(2)的内壁与电机轴线所成夹角或所述第二定子组件(3)的内壁与电机轴线所成夹角与电机轴向磁拉力相关,而电机的航行扭矩与轴向磁拉力和航行推力的大小比例相关,在确定所需的电机的航行扭矩后,即能够获得电机轴向磁拉力大小,进而计算出所需夹角的大小;其中,所述航行推力T
i
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ρ为流体密度,A0为推进器盘面面积,V
A
为推进器航行速度,u
a1
为推进器盘面处速度增量,u
a
为推进器盘面无限远后方速度增量;所述电机轴向磁拉力F的计算公式如下:F=1.225
×
106D
AV
tgαL
eff
(β
i
B
δi
)2其中,D
AV
代表电机转子平均直径、α为所述夹角、L
eff
为电机铁芯有效长度、B
δi
为第i段气隙磁通密度最大值、β
i
为气隙磁通密度均方极值与最大值之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对转推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组件(2)的内壁与电机轴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驰,宋雨轩,陈进华,郑天江,杨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