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滨江道路改造工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进一步对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数、慢行系统的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发展和规划调整,部分滨江道路的功能定位发生变化,道路等级提高,规划路幅宽度增加;而城市滨江道路往往一侧受堤防或防洪墙限制、一侧受城市商业住宅楼盘等建筑限制,现状总宽度有限,局部路段难以满足城市道路改造提升的宽度要求;现行规范中,未见对这种情况的有关规定;城市滨江道路改造实践中,对路幅宽度受限的情况,一般采取局部取消非机动车道、缩窄人行道宽度等降低道路功能的措施,影响了滨江道路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综合考虑防洪、交通等功能,提出了一种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以改善城市滨江道路中局部路幅宽度受限的情况。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包括防洪墙、后戗台、防洪墙后踵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洪墙立壁加固部(3)、防洪墙后踵板加固部(5)、水泥土搅拌桩(6)、新建路面结构(7);防洪墙立壁加固部(3)为一斜坡,紧挨防洪墙立壁(1),位于防洪墙背水侧;防洪墙后踵板加固部(5)包括防洪墙后踵板(4)加厚部分,防洪墙后踵板加厚部分位于防洪墙后踵板之上;水泥土搅拌桩(6)布置在墙踵外;新建路面结构(7)位于防洪墙后踵板加固部(5)和水泥土搅拌桩(6)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洪墙立壁加固部(3)在设计洪水位(9)以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洪墙立壁加固部(3)包括主筋(31)、第一分布钢筋(32)、第一植筋(33)及混凝土;第一植筋(33)一端植入防洪墙背水面内,主筋(31)横向布置在防洪墙立壁(1)背水面上方,第一分布钢筋(32)纵向布置在防洪墙立壁(1)背水面上方;主筋(31),第一分布钢筋(32)、第一植筋(33)互相交叉连接后浇筑混凝土;所述防洪墙立壁加固部(3)用于在后戗台(2)挖除后加固防洪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防洪墙及后戗台合建式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洪墙后踵板加固部(5)包括顶板及底板,底板紧挨现有的防洪墙后踵板(4),与现有防洪墙后踵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祖超,贾瑞雨,尹文锋,谢亦红,汪鹏福,郑璐,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