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077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路面施工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其包括基层,设于基层上方的垫层,及在垫层的上方设有的乳化沥青层,在乳化沥青层上方设有冷再生沥青层及路面层,冷再生沥青层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上层冷再生沥青层,在底层冷再生沥青层内沿底层冷再生沥青层长度方向设有排水管道,以及穿设上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后与排水管道连通的积水导流管道,在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铺设方便,排水效率高,可避免积水,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效果,避免裂纹的产生,使用寿命长,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推广应用。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路面施工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由于交通荷载的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会出现车辙、疲劳开裂、低温开裂和各种表现形式的水损坏等病害。为防治这些病害进行的路面保养和维修,不但花费可观的资金,而且产生大量的废旧材料。而再生沥青路面技术就是重复利用旧路面材料,达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投资的目的。
[0003]沥青路面再生分为热再生与冷再生二大类,与热再生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空间,适用于旧油路改造工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能源,节省工期,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完全利用旧路面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而被广泛推广应用。
[0004]由于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初期抗磨耗能力较低,在自然与交通荷载作用下,可以导致松散损坏,路面出现裂纹。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大多采用较强的基层、较薄的面层,实际可靠度较低。同时,现有路面存在积水现象,而积水的存在会降低冷在生沥青的使用寿命。
[0005]如中国专利CN 206928158 U,公开了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包括路面基层和面层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从下到上依次铺设为所述原路面修补后基层、乳化沥青冷再生上基层、高性能乳化沥青冷再生下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和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虽然其通过采用寿命长的柔性路面结构,包括乳化沥青冷再生上基层和高性能乳化沥青冷再生下面层,对原“强基溥面”半刚性基层进行了柔性转换,改变了路面病害的发展形式,将“自下而上”的病害转换为“自上而下”的病害,为未来通过防护性养护和表层养护等快速维修方式来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水平创造条件,可大幅节约养护成本。但是其排水效果差,导致路面有裂纹,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水效率高,可避免积水,同时可实现路面减震,避免路面开裂情况的发生,大大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
[0007]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设置于基层上方的垫层,以及在垫层的上方设置有的用于稳定垫层的乳化沥青层,在乳化沥青层上方设置有冷再生沥青层及路面层,所述冷再生沥青层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上层冷再生沥青层,在所述底层冷再生沥青层内沿底层冷再生沥青层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将收集的路面积水排出的排水管道,以及穿设上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后与排水管道连通的用于将路
面积水导流至排水管道的积水导流管道,在所述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大冷再生沥青层之间滑移阻力的凹槽。
[0008]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所述排水管道包括沿排水管道的长度方向横向切割而形成的上管道部,以及与上管道部固定连接后而形成一完整排水管道的下管道部,在所述上管道部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收集冷再生沥青层渗水的排水孔。
[0009]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所述积水导流管道为由直孔和分隔板组成的多腔结构,所述分隔板包括沿直孔外侧纵向设置的环形分隔板,以及与所述环形分隔板交叉设置的若干径向分隔板,所述环形分隔板和所述径向分隔板将空腔分隔成若干独立腔室。
[0010]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在所述上层冷再生沥青层内沿上层冷再生沥青层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积水导流管道连通的上层分支导流管道,所述上层分支导流管道与积水导流管道结构相同设置。
[0011]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所述冷再生沥青层的厚度为16

24cm。
[0012]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所述垫层采用水泥和碎石的混合物进行铺设。
[0013]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所述环形分隔板包括内环形分隔板和外环形分隔板。
[0014]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在所述内环形分隔板和外环形分隔板形成的腔室内设置有减震垫。
[0015]上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所述上管道部与下管道部一体成型设置。
[0016]本技术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通过设置三层冷再生沥青层,即上层冷再生沥青层,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将层层冷再生沥青层之间设置凹槽,可以很好的抵抗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初期可能的磨耗与松散损坏,以及沥青层之间滑移阻力,不仅可有效减少路面裂纹的产生,大大提升了使用寿命,同时可增大旧料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其次,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和积水导流管道,增强路面排水功能,使得冷再生沥青层保持无积水,可进一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第三,通过将积水导流管道设置为多腔结构,利用空腔消音减震原理,可以使得噪音在空腔内被分成的若干腔室内反复反射,从而噪音被反复吸收消弱,同时,空腔内的减震垫的减震作用,具有较好的减震隔音效果,而且使得管道具有足够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铺设方便,排水效率高,可避免积水,同时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效果,避免裂纹的产生,使用寿命长,施工成本低,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的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排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积水导流管道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2中积水导流管道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1,设置于基层1上方的垫层2,以及在垫层2的上方设置有的用于稳定垫层2的乳化沥青层3,在乳化沥青层3上方设置有冷再生沥青层及路面层4,冷再生沥青层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层冷再生沥青层5、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6以及上层冷再生沥青层7,在底层冷再生沥青层5内沿底层冷再生沥青层5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将收集的路面积水排出的排水管道8,以及穿设上层冷再生沥青层7以及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6后与排水管道8连通的用于将路面积水导流至排水管道8的积水导流管道9,在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6、底层冷再生沥青层7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大冷再生沥青层之间滑移阻力的凹槽10。本实施例中,冷再生沥青层的厚度为16

24cm,其中,上层冷再生沥青层的厚度为4

6cm,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的厚度为6

8cm,底层冷再生沥青层的厚度为6

10cm。垫层采用水泥和碎石的混合物进行铺设。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道8可以与路面上的雨水井相连通设置。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设置于基层上方的垫层,以及在垫层的上方设置有的用于稳定垫层的乳化沥青层,其特征在于:在乳化沥青层上方设置有冷再生沥青层及路面层,所述冷再生沥青层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上层冷再生沥青层,在所述底层冷再生沥青层内沿底层冷再生沥青层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将收集的路面积水排出的排水管道,以及穿设上层冷再生沥青层以及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后与排水管道连通的用于将路面积水导流至排水管道的积水导流管道,在所述中间层冷再生沥青层、底层冷再生沥青层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增大冷再生沥青层之间滑移阻力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管道包括沿排水管道的长度方向横向切割而形成的上管道部,以及与上管道部固定连接后而形成一完整排水管道的下管道部,在所述上管道部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收集冷再生沥青层渗水的排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宋桑雪瑞张幸乔飞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