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19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包括中空回转油缸,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主轴,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底端设有回转接头,所述中空回转油缸位于主轴和回转接头之间,所述回转接头内设有输送通道,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与输送通道配合的通孔,所述主轴内穿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孔与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形成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可根据不同油压分配器输入气、水或者油液,实现气检、吹气、中心出水、过油等功能,满足车床自动化的要求,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方便安装、调试和替换,降低了维修成本。了维修成本。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床夹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车床装夹装置要求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气检、定位面吹气、主轴中心出水、自动化夹具要求通气或过油等等,因此车床上通多路到主轴侧是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装夹装置大部分只能满足气密检测功能,且结构复杂,维修、调试等十分不便。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11955A,公开日2014年03月05日,名为“一种车床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在主轴内穿设拉杆,该拉杆的左端与回转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拉杆的右端与动力卡盘上安装的多个夹爪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卡盘的右端固定有定位块,该定位块的右端面一体形成有与夹爪一一对应的定位柱,在所述拉杆的中心穿设有送气杆,该送气杆的左端伸出回转油缸,并与回转油缸的缸体相固定,送气杆的右端延伸至多个定位柱所围成圆周的中心,在所述送气杆上沿其轴心线开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的进气口与气压回转器的出口连通,在气压回转器内装有气隙传感器,所述通气孔的出气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包括中空回转油缸(1),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主轴(2),所述中空回转油缸的底端设有回转接头(3),所述中空回转油缸位于主轴和回转接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接头和中空回转油缸之间设有连接基座和油缸检测环(4),所述回转接头连接在连接基座上,所述连接基座连接油缸检测环,所述油缸检测环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底端,所述回转接头内设有输送通道,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与输送通道配合的通孔,所述主轴内穿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通孔与输送通道之间连接形成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输送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5)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根据不同的油压分配器分别输入气、水和油液,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输入气体,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第一通孔的底端与第一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底端与第二输送管道的顶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输送管包括轴向中空的第一连接管(8)和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套设在第一连接管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与第一通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底端与第二通孔的顶端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管之间形成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主轴顶端设有轴向中空的拉管(10),所述拉管下端伸入主轴内腔内且与主轴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管上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0.1),所述第一限位凸台限位在主轴上端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车用各介质接口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拉管内侧壁上中部位置设有环状的第二限位凸台(10.2),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内径小于所述拉管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顶端伸入拉管内,所述第二限位凸台限位在第二连接管的上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袁雪斐王佳栋俞炀波施佳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