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19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属于热固性树脂合成技术领域,其包括反应釜;搅拌机构,其设置于反应釜上,用于对反应釜内的树脂进行搅拌;冷凝机构,其设置于反应釜的一侧,用于对反应釜产生的热气进行冷凝;以及加料机构,其设置于反应釜的另一侧,用于将树脂输送至反应釜内,加料机构包括:下料套筒,其一端贯穿反应釜的内表面并与反应釜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了加料过程中溶剂蒸汽的外溢,消除了加料过程中原料吸收溶剂堵塞加料口的情况,整个装置在高温条件加也可加料,不用等反应体系冷却下来,有效提升了反应效率,节省反应时间。节省反应时间。节省反应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热固性树脂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固性树脂(thermoset polymer),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分子链是通过化学交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刚性的三维网络结构,在聚合过程中这种交联结构不能重复加工成型。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包括高强度、耐热性好、电性能优良、抗腐蚀、耐老化、尺寸稳定性好等。
[0003]现有技术中,在一些热固性树脂单体的合成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溶液条件下进行高温回流反应,且原料需要分步加入。在高温反应过程中或者有低沸点溶剂时,若后期要加入固体原料(粉末或颗粒),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从进料口倒入,该方法容易因挥发出来的溶剂作用而使入料口的固体原料结块,从而堵塞入料口,影响加料速度;另一方面手动加料增加了劳动量,且加料速度不易控制,容易吸入溶剂,对健康有害,同时也造成了反应液中溶剂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包括:
[0007]反应釜;
[0008]搅拌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用于对所述反应釜内的树脂进行搅拌;
[0009]冷凝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反应釜产生的热气进行冷凝;以及
[0010]加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另一侧,用于将树脂输送至所述反应釜内,所述加料机构包括:
[0011]下料套筒,其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的内表面并与反应釜固定;
[0012]可控速电机,设置于所述下料套筒的一侧;
[0013]伸缩组件,与所述可控速电机连接以实现可控速电机作往复运动;
[0014]螺杆,固定于所述可控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下料套筒内;
[0015]加料斗,其一端贯穿所述下料套筒的圆周内壁并与下料套筒固定;
[0016]第一阀门,安装于所述下料套筒上,用于控制所述下料套筒的流通;
[0017]第二阀门,安装于所述下料套筒上,用于控制所述加料斗的流通。
[001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0019]T形槽,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T形槽均开设于所述下料套筒的圆周表面;
[0020]T形块,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T形块分别嵌入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T形槽内;
[0021]支撑座,固定于两个所述T形块的一侧端,所述可控速电机的一侧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以及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下料套筒的圆周表面,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
[002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下料套筒的圆周表面固定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的圆周表面固定。
[002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反应釜的圆周表面下部固定有加热套筒,所述加热套筒内填充有加热油,所述加热套筒的底部边缘处固定有四个支撑脚。
[002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反应釜的圆周表面上部安装有玻璃窗。
[002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0026]搅拌杆,其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反应釜的上内壁;
[0027]搅拌电机,其固定于所述反应釜的顶部,且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活动贯穿所述反应釜的上内壁并与所述搅拌杆固定;以及搅拌叶,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搅拌叶均固定于所述搅拌杆的圆周表面。
[002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冷凝机构包括:
[0029]出气管,其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的上内壁并与所述反应釜固定;
[0030]冷凝系统,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
[0031]连接管,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冷凝系统的另一端;
[0032]分液管,固定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以及回液管,其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的圆周内壁并与所述反应釜固定,且所述回液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连接管的圆周内壁并与所述连接管固定。
[003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冷凝系统与水平面构成10
°
夹角,所述加料斗呈“锥”形,所述加料斗的锥形面与水平面构成60
°
夹角。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本方案中采用螺杆推进式加料装置,加料速度方便控制,同时能够有效减少了加料过程中溶剂蒸汽的外溢,消除了加料过程中原料吸收溶剂堵塞加料口的情况,整个装置在高温条件加也可加料,不用等反应体系冷却下来,有效提升了反应效率,节省反应时间;
[0036]2、本方案中加料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够减少工人工作量,而且使得树脂单体合成效率高,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3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8]图1为本技术中的立体图;
[0039]图2为本技术中的剖视立体图;
[0040]图3为本技术中加料机构(3)处的局部爆炸图;
[0041]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5为本技术搅拌叶(42)处局部剖视立体图。
[0043]图中:1、反应釜;2、冷凝机构;21、出气管;22、冷凝系统;23、回液管;3、加料机构;31、加料斗;32、第一阀门;33、第二阀门;34、可控速电机;35、螺杆;36、支撑座;361、电动推杆;37、斜撑杆;38、T形槽;381、T形块;39、下料套筒;4、搅拌杆;41、搅拌电机;42、搅拌叶;5、出料口;6、分液管;61、连接管;7、加热套筒;71、支撑脚;8、玻璃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45]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46]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包括:
[0047]反应釜1;
[0048]搅拌机构,其设置于反应釜1上,用于对反应釜1内的树脂进行搅拌;
[0049]冷凝机构2,其设置于反应釜1的一侧,用于对反应釜1产生的热气进行冷凝;以及
[0050]加料机构3,其设置于反应釜1的另一侧,用于将树脂输送至反应釜1内,加料机构3的材质为不锈钢,加料机构3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搅拌机构,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1)上,用于对所述反应釜(1)内的树脂进行搅拌;冷凝机构(2),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1)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反应釜(1)产生的热气进行冷凝;以及加料机构(3),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1)的另一侧,用于将树脂输送至所述反应釜(1)内,所述加料机构(3)包括:下料套筒(39),其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1)的内表面并与反应釜(1)固定;可控速电机(34),设置于所述下料套筒(39)的一侧;伸缩组件,与所述可控速电机(34)连接以实现可控速电机(34)作往复运动;螺杆(35),固定于所述可控速电机(34)的输出轴上并位于所述下料套筒(39)内;加料斗(31),其一端贯穿所述下料套筒(39)的圆周内壁并与下料套筒(39)固定;第一阀门(32),安装于所述下料套筒(39)上,用于控制所述下料套筒(39)的流通;第二阀门(33),安装于所述下料套筒(39)上,用于控制所述加料斗(31)的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T形槽(38),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T形槽(38)均开设于所述下料套筒(39)的圆周表面;T形块(381),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T形块(381)分别嵌入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T形槽(38)内;支撑座(36),固定于两个所述T形块(381)的一侧端,所述可控速电机(34)的一侧端与所述支撑座(36)固定;以及电动推杆(361),固定于所述下料套筒(39)的圆周表面,所述电动推杆(361)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座(36)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多步加料树脂单体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套筒(39)的圆周表面固定有斜撑杆(37),所述斜撑杆(37)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忠李逵罗杰曹亚萍徐伟杨旭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嘉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