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74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包括防护面罩本体、气流结构、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防护面罩本体可弯折,所述气流结构设置在防护面罩本体的内侧面,气流结构与防护面罩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结构固定在气流结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第一侧与防护面罩本体固定连接,驱动结构第二侧设置在气流结构内且不与气流结构接触,所述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配合;可以持续向气流结构内吹冷风,气流结构向脸部吹冷风,气流结构和驱动结构可在防护面罩本体拆卸;上述设置能极大的减少雾气的产生,还能有效的降温。还能有效的降温。还能有效的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诊疗规范的不断更新,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问题成为检测领域讨论最广泛的问题。针对于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等科室对患者进行操作治疗(如切割牙齿、喉镜检查)时或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检查时(如新冠核酸检测),患者因呼吸道开放或咳嗽而产生飞沫、气溶胶等,均可能导致病毒传播。为避免对医务工作者造成感染,在进行相关操作时需要医务工作者应当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0003]目前医院使用的防护面罩防护范围有限,操作检查时仍可能从边缘溅入飞沫或喷溅物,亦或必要时需要面罩内再佩戴防护镜。故在临床使用时常出现透气性差而引起防护镜片产生雾气或炎热环境汗水影响视野的情况,进而造成医护人员视野模糊,影响工作效率,产生憋闷。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包括防护面罩本体、气流结构、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防护面罩本体可弯折,所述气流结构设置在防护面罩本体的内侧面,气流结构与防护面罩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结构固定在气流结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第一侧与防护面罩本体固定连接,驱动结构第二侧设置在气流结构内且不与气流结构接触,所述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配合;可以持续向气流结构内吹冷风,气流结构向脸部和面罩内侧吹冷风,气流结构和驱动结构可在防护面罩本体拆卸;上述设置能极大的减少雾气的产生,还能有效的降温。
[0007]进一步,所述防护面罩本体包括固定带和隔离面罩,所述固定带与隔离面罩固定连接;固定方式除了固定带也可替换为其他结构,比如魔术贴固定,隔离面罩与脸部接触处设置海绵胶,海绵胶与隔离面罩固定连接,医护人员佩戴时更加轻便。
[0008]进一步,所述固定带为弹性硬质材料,俯视形状为优角扇形;可选地,固定带俯视图形状为四分之三圆,可以戴在医护人员头部,患者使用时固定带可以适度扩大,弹性硬质材料保证了不同医护人员均可以使用。
[0009]进一步,所述隔离面罩俯视为圆弧形状,下端圆弧周长长于上端圆弧周长,医用隔离面罩上端圆弧圆心与下端圆弧圆心上下垂直映射为一点。
[0010]进一步,所述隔离面罩内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固定环;上述设置保证气流结构可固定在隔离面罩上。
[0011]进一步,所述气流结构为软质导管,在软质导管靠近隔离面罩一侧和靠近医护人
员面部一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开口;上述设置保证了气流能同时吹到医护人员面部和隔离面罩,解决了医护人员憋闷的问题。
[0012]进一步,所述软质导管第一端设置开口,开口可流出气体实现循环,软质导管第二端为喇叭状,软质导管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上述设置方便在软质导管第二端设置驱动结构和降温结构。
[0013]进一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源、电机和小风扇,所述电机和电源一体设置,电机输出轴与小风扇固定连接,小风扇转动向软质导管内推动气流,导管内的气流会在开口内吹出;上述设置能极大的减少雾气的产生,还能有效的降温,医护人员使用时不会感到憋闷。
[0014]进一步,所述电机侧面设置一底座,所述底座设置至少两个通孔一;可选地,底座上的通孔一设置为4个。
[0015]进一步,所述降温结构包括圆形降温板、连接管和容纳块;所述圆形降温板为网状结构,内部为中空,圆形降温板任意一侧面与连接管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第二侧与容纳块固定连接,容纳块通过连接管与圆形降温板相通;圆形降温板固定连接在软质导管第二端内部;使用时,向容纳块内部加入冷水或冰水,将圆形降温板装满,再在容纳块内部加入冰块即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0016]或者,降温结构可替换为加热结构,在软管内部设置加热丝,电热丝与电源连接,所述加热丝处的软管内部设置一层隔热圆环,所述隔热圆环固定连接在软管上,防止软管受热变形;天气寒冷时,防护镜片过凉,易产生呼吸时的雾气,降温结构替换为加热结构,软管内就会向外部吹暖风,镜片温度升高,解决了镜片起雾的问题,同时也使医护人员更加舒适。
[0017]进一步,所述容纳块上侧面设置封闭盖,封闭盖与容纳块接触的四周设置防水层,所述封闭盖与容纳块活动连接;可选地,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上述设置保证了在使用时,冰水不会漏出影响医护人员操作。
[0018]进一步,所述固定带任意一端的侧面设置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与通孔一适配;上述设置保证了电机能固定在固定带上。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降温结构,保证了防护面罩内部可有效降温,不会让医护人员感觉到憋闷;通过设置气流结构和驱动结构,保证了驱动结构可将气流结构中的凉风吹到隔离面罩和医护人员面部,解决了有雾气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防护面罩本体和气流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气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降温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中,1、固定带;2、隔离面罩;3、固定环;4、软质导管;5、电机;6、小风扇;7、底座;8、圆形降温板;9、连接管;10、容纳块;11、封闭盖;1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请参照图1

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包括防护面罩本体、气流结构、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防护面罩本体可弯折,气流结构设置在防护面罩本体的内侧面,气流结构与防护面罩本体可拆卸连接;降温结构固定在气流结构内部,驱动结构第一侧与防护面罩本体固定连接,驱动结构第二侧设置在气流结构内且不与气流结构接触;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配合,可以持续向气流结构内吹冷风,气流结构向脸部吹冷风,气流结构和驱动结构可在防护面罩本体拆卸;能极大的减少雾气的产生,还能有效的降温。
[0029]实施例2
[0030]请参照图1

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对防护面罩本体进行以下具体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包括防护面罩本体、气流结构、降温结构和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面罩本体可弯折,所述气流结构设置在防护面罩本体的内侧面,气流结构与防护面罩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降温结构固定在气流结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第一侧与防护面罩本体固定连接,驱动结构第二侧设置在气流结构内且不与气流结构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面罩本体包括固定带和隔离面屏,所述固定带与隔离面屏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弹性硬质材料,俯视形状为优角扇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面屏俯视为圆弧形状,下端圆弧周长长于上端圆弧周长,医用隔离面屏上端圆弧圆心与下端圆弧圆心上下垂直映射为一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面屏内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固定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降温防雾防感染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结构为软质导管,在软质导管靠近隔离面屏一侧和靠近医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莹孙欣彤于译茜李雨辰王欣文硕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