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5276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包括能够在井下对接以进行通信的原边公头组件(100)和副边母头组件(200),携带有缆线的所述原边公头组件(100)按照其插接至所述副边母头组件(200)内的方式构建出能够进行井下通信的闭合磁路;所述原边公头组件(100)的对接原边绕组(110)能够插入到所述副边母头组件(200)的对接副边绕组(210)的内腔室中,使得所述对接原边绕组(110)的原边铁芯(111)能够与对接副边绕组(210)的副边铁芯(211)非接触对接的方式形成闭合磁路。接的方式形成闭合磁路。接的方式形成闭合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井下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杆举升和分层注水等诸多井下带缆设备的发展,以铠装电缆作为连接地面电源和井下设备成为了趋势,最早带缆设备下井时都是将电缆绑缚在油管外壁,存在修井作业复杂,在提升和下降过程中需要有人在井口进行绑缚作业,而且电缆在此过程中极易挤压受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后来又出现了从油管下入,在油管中实现电缆投捞对接。这种方法解决了电缆容易挤压受损的问题,同时也简化了入井工序;但这种方式需要在井下对接头内灌装隔离液,这种液体价格非常昂贵,且该液体的生产对环境伤害很大。另外,这种投捞的装置结构非常复杂,加工成本很高,也没有预留内通径,如需下入测井仪器还要把设备起出,非常麻烦。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这种结构简单,又无须隔离液,并保留46毫米内通径的井下电源对接装置及带压作业的一套施工方法。
[0003]中国专利CN201574750U公开了一种测井地面与井下信号双向传输电路,其包括地面通信变压器、井下通信变压器、地面信号发送器、地面信号接收器、井下信号发送器和井下信号接收器;地面通信变压器包括地面第一初级绕组线圈、地面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地面次级绕组线圈,井下通信变压器包括井下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井下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井下次级绕组线圈。该技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性价比高,由于大大减小体积,因此非常适合石油勘探井下仪使用;由于采用软件来实现编解码,在不更改电路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多种协议的通信;由于提高了仪器的集成度,因此降低了仪器故障率,便于维修。该专利虽然能够完成井上和井下之间的通讯,但是其中间的传输电缆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通信电缆投捞对接的难点,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但是仍无法准确地根据需求进行电缆与进行设备之间的对接和分离。
[000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包括能够在井下对接以进行通信的原边公头组件和副边母头组件,携带有缆线的所述原边公头组件按照其插接至所述副边母头组件内的方式构建出能够进行井下通信的闭合磁路;所述原边公头组件的对接原边绕组能够插入到所述副边母头组件的对接副边绕组的内腔室中,使得所述对接原边绕组的原边铁芯能够与对接副边绕组的副边铁芯非接触对接的方式形成闭合磁路。
[000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接原边绕组按照原边铁芯上缠绕的原边线圈能
够与所述副边铁芯上缠绕的副边线圈互不接触且存在气隙的方式插接至所述副边绕组内,使得原边线圈产生的磁通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递至副边线圈。
[000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原边铁芯按照在其柱状主体的外壁上定位缠绕所述原边线圈的方式径向向内开设有原边凹槽;所述副边铁芯在其内腔壁上开设有径向向外的副边凹槽。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原边公头组件与副边母头组件相插接的情况下,所述原边凹槽与副边凹槽相互拼接构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容纳的原边线圈与副边线圈之间的环向空隙形成所述气隙。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缠绕有原边线圈的所述原边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一封闭层,所述第一封闭层按照包裹所述原边线圈的方式将原边线圈封藏在所述原边凹槽中。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缠绕有副边线圈的副边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二封闭层,所述第二封闭层按照其将缠绕在所述副边凹槽上的副边线圈与外界环境分离的方式包裹所述副边线圈。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原边凹槽与所述副边凹槽对接形成封闭环形空腔时,所述原边凹槽未被第一封闭层填充的空间与所述副边凹槽未被第二封闭层填充的空间共同限定出所述原边铁芯与所述副边铁芯之间的气隙。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原边公头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缆的电缆连接组件和用于导流的第一导流腔。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副边母头组件远离所述原边公头组件的轴向下端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流腔相贯通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径向外侧开设有用于容纳能够将接收的感生电流进行解耦的电路板腔。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心管的轴向下端还连接有限定中心管在所述副边母头组件内位置的下接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6]本装置通过设置能够以插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并形成闭合磁路的原边公头组件和副边母头组件,使得在原边公头组件部分插入至副边母头组件的情况下,既能够完成分别设置原边公头组件和副边母头组件的油管的对接,并同时完成多段油管之间通信电缆之间的无接触连接,使得通信电缆能够跟随油管的井下对接安装即可实现其通信通路的畅通。通过将原边公头组件的对接原边绕组置于副边母头组件内的对接副边绕组内,即可使得两者内部包含的铁芯和线圈能够与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一个闭合磁路,从而使得内圈的原边线圈产生的磁通能够穿过气隙传递至外圈的副边线圈,进而对接副边绕组根据副边线圈接收到的磁通感生出相应的电流,并进一步根据感生电流解耦出需要传递的能量和信息。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的原边公头组件与副边母头组件对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的原边凹槽与副边凹槽对接位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列表
[0021]100:原边公头组件;110:对接原边绕组;120:电缆连接组件;130:第一导流腔;140:公头内筒;111:原边铁芯;112:原边线圈;113:原边凹槽;114:第一封闭层;121:电缆抱紧接头;122:电缆压紧丝堵:123:锥套;124:双层卡套;141:径向贯穿槽;200:副边母头组件;210:对接副边绕组;220:中心管;230:电路板腔;240:下接头;250:母头外筒;260:保持架;211:副边铁芯;212副边线圈;213:副边凹槽;214:第二封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本申请涉及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其可以包括能够相互进行对接以以实现地面电源与井下设备联通的原边公头组件100和副边母头组件200。
[0025]根据图1示出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原边公头组件100的轴向下段能够插入到副边母头组件200的内空腔中,从而在完成设置有原边公头组件100和副边母头组件200的油管管段拼接的同时还能够完成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在井下对接以进行通信的原边公头组件(100)和副边母头组件(200),携带有缆线的所述原边公头组件(100)按照其插接至所述副边母头组件(200)内的方式构建出能够进行井下通信的闭合磁路;所述原边公头组件(100)的对接原边绕组(110)能够插入到所述副边母头组件(200)的对接副边绕组(210)的内腔室中,使得所述对接原边绕组(110)的原边铁芯(111)能够与对接副边绕组(210)的副边铁芯(211)非接触对接的方式形成闭合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原边绕组(110)按照原边铁芯(111)上缠绕的原边线圈(112)能够与所述副边铁芯(211)上缠绕的副边线圈(212)互不接触且存在气隙的方式插接至所述副边绕组(210)内,使得原边线圈(112)产生的磁通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传递至副边线圈(2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铁芯(111)按照在其柱状主体的外壁上定位缠绕所述原边线圈(112)的方式径向向内开设有原边凹槽(113);所述副边铁芯(211)在其内腔壁上开设有径向向外的副边凹槽(21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边公头组件(100)与副边母头组件(200)相插接的情况下,所述原边凹槽(113)与副边凹槽(213)相互拼接构成环形空腔,所述环形空腔内容纳的原边线圈(112)与副边线圈(212)之间的环向空隙形成所述气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捞式通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国董凯高虎梁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清永晟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