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521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吸附剂填料树脂颗粒表面修饰一层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包膜的同时,在包膜上固定大量赖氨酸,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流经该树脂颗粒时,与树脂颗粒表面的赖氨酸特异性结合,并由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得树脂颗粒填料表面具备抗凝、溶解血栓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与传统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填料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填料具有抗凝血,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应用时血液流速的要求不苛刻,配套的血液动力设备更广,兼容性更强。兼容性更强。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coagulation filler for hemoperfu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血液灌流吸附树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纤维蛋白是体内凝血及血栓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纤溶酶是体内能专一降解纤维蛋白的蛋白水解酶,是纤溶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所以纤溶酶的纤溶作用是抑制凝血及血栓形成的关键步骤。而纤溶酶是由纤溶酶原将自身特有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与赖氨酸结合后转变而来。
[0003]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血液中透析不能清除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药物或代谢废物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也可与血液透析合用以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的大分子毒素。
[0004]用于内部填充的固态吸附剂材质大多为聚苯乙烯树脂或活性炭,吸附剂表面均含有各种功能的孔隙,在临床使用中,由于血细胞在吸附剂表面的粘附、血液流速过慢、抗凝措施不充分等原因,血液流经灌流器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在吸附剂表面发生少量凝血。一旦凝血得不到控制,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治疗过程中断,患者血液的丢弃等不良后果。
[0005]目前有科研人员对吸附剂填料表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修饰和再加工,但基本都以偶联肝素为主,在实际临床应用时效果欠佳。且反应过程比较剧烈,对填料原本的吸附作用影响较大,治疗效果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附剂填料树脂颗粒表面修饰一层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包膜的同时,在包膜上固定大量赖氨酸,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流经该树脂颗粒时,与树脂颗粒表面的赖氨酸特异性结合,并由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得树脂颗粒填料表面具备抗凝、溶解血栓的作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1,4

二氧六环、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进行混合,接着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充分振荡溶解后,通入氮气脱氧1h,随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
[0010](2)将步骤(1)中所得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加入盐酸中,随后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醛基化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
[0011](3)将赖氨酸、1,4

二氧六环加入盐酸溶液中,接着在30

40℃下搅拌反应12h,反应完成后进行离心、过滤、洗涤,得到沉淀产物,随后将产物加入去离子水中,接着加入甲基丙烯酸2

氨基乙酯盐酸盐、过硫酸钾,通入氮气脱氧1h,随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接着加入碳酸钾溶液,恒温振荡,振荡完成后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氨基化聚甲基丙烯酰赖氨酸;
[0012](4)将步骤(2)中得到的醛基化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加入PBS中,得到溶液A;将步骤(3)中得到的氨基化聚甲基丙烯酰赖氨酸加入PBS溶液中,得到溶液B;将填料树脂颗粒加入溶液A中,恒温振荡,滤出树脂颗粒后进行洗涤,随后再加入溶液B中,恒温振荡,滤出树脂颗粒后进行洗涤,随后再加入溶液A,如此重得3

5个循环后,将树脂颗粒滤出,洗涤干燥,得到所述抗凝填料。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1,4

二氧六环、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12

20:0.05

0.15。
[0014]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反应温度为70

80℃,反应时间为10

15h。
[0015]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盐酸浓度为0.5

1mol/L,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与盐酸的质量比为10:200

300。
[001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搅拌反应温度为30

40℃,反应时间为10

15h。
[0017]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赖氨酸、1,4

二氧六环、甲基丙烯酸2

氨基乙酯盐酸盐、过硫酸钾、碳酸钾溶液的质量比为20:100

120:70

100:0.5

1.5:20

30;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4

6mol/L,所述碳酸钾溶液的浓度为1

3mmol/L。
[0018]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反应温度为70

80℃,反应时间为2

5h;所述恒温振荡的温度为30

40℃,振荡时间为1

2h。
[0019]优选的,步骤(4)中醛基化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与PBS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0

300,氨基化聚甲基丙烯酰赖氨酸与PBS溶液的质量比为10:200

300;所述PBS溶液的pH值为7.4,所述树脂颗粒为聚苯乙烯树脂,粒径为200

900μm。
[0020]优选的,步骤(4)中恒温振荡温度为30

40℃,振荡时间为1

2h。
[0021]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抗凝填料。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通过在吸附剂填料树脂颗粒表面修饰一层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包膜,同时在包膜上固定大量赖氨酸,在进行血液灌流时,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流经该树脂颗粒时,与树脂颗粒表面的赖氨酸特异性结合,将人体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得树脂颗粒填料表面具备抗凝、溶解血栓的作用;与传统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的填料相比,本专利技术填料具有抗凝血,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应用时血液流速的要求不苛刻,配套的血液动力设备更广,兼容性更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1,4

二氧六环、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加入烧杯中进行混合,接着加入偶氮二异丁腈,充分振荡溶解,通入氮气1

3h后,随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经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2)将步骤(1)中所得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加入盐酸溶液中,随后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经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醛基化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3)将赖氨酸、1,4

二氧六环加入盐酸溶液中,接着在30

40℃下搅拌反应10

14h,反应完成后进行离心、过滤、洗涤处理,得到沉淀产物;随后将沉淀产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接着加入甲基丙烯酸2

氨基乙酯盐酸盐、过硫酸钾,通入氮气1

3h,随后在烧杯中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接着加入碳酸钾溶液,恒温振荡,振荡完成后经离心、过滤、洗涤、干燥处理,得到氨基化聚甲基丙烯酰赖氨酸;(4)将步骤(2)中得到的醛基化聚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加入PBS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步骤(3)中得到的氨基化聚甲基丙烯酰赖氨酸加入PBS溶液中,得到溶液B;将填料树脂颗粒加入到溶液A中,恒温振荡,滤出树脂颗粒后进行洗涤,随后再加入到溶液B中,恒温振荡,滤出树脂颗粒后进行洗涤,随后再加入到溶液A,如此重复3

5个循环后,将树脂颗粒滤出,洗涤干燥,得到所述抗凝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血液灌流器抗凝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1,4

二氧六环、N

(2,2

二甲氧基乙基)
‑2‑
丙烯酰胺、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12

20:0.05

0.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凌巍陆雪峰张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