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船舶排放标准日益严苛,船用发动机替代能源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低碳燃料甲醇和零碳燃料氨,制备技术较为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依托原有柴油机结构,开发柴油
‑
甲醇,或者柴油
‑
氨,这样的双燃料发动机可以灵活地兼顾排放和动力性能。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又是发动机燃料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十分有必要研制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柴油
‑
甲醇双燃料,或者柴油
‑
氨双燃料)。
[0003]但是双燃料喷油泵的开发存在技术难题,上述两种新燃料的燃烧热数值(热值)不到柴油热值的一半,且密度小于柴油,为实现与柴油机相当的输出功率,需要至少二倍于柴油的燃料供给量。高压燃料泵输出燃料的压力和流量,需要满足发动机系统喷射和燃烧的需求。根据现有柴油泵结构,假使结构满足新燃料的体积流量,切换至柴油模式时,用同样的喷孔结构,喷射压力只能与新燃料模式较为接近,由于柴油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入油管路(111)、第二入油管路(121)、第一出油管路(112)、第二出油管路(113)、活塞腔、柱塞腔,所述第一入油管路(111)用于新燃料输入,所述第二入油管路(121)用于柴油输入;驱动活塞(2),所述驱动活塞(2)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内,所述驱动活塞(2)将所述活塞腔划分为上活塞腔(100)和下活塞腔(200);所述驱动活塞(2)被配置为:所述驱动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上活塞腔(100)与所述第一入油管路(111)和所述第一出油管路(112)连通,且所述下活塞腔(200)与所述第一入油管路(111)、所述第一出油管路(112)以及所述第二出油管路(113)均不连通,所述驱动活塞(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下活塞腔(200)与所述第二出油管路(113)连通,所述上活塞腔(100)与所述第一入油管路(111)连通;柱塞(3),所述柱塞(3)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柱塞腔内,所述柱塞(3)的端面与所述柱塞腔围设成增压腔(300),所述下活塞腔(200)连通于所述增压腔(300),所述柱塞(3)被配置为:所述柱塞(3)位于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入油管路(121)与所述增压腔(300)均连通,所述柱塞(3)位于第五位置时,所述第二入油管路(121)与所述增压腔(300)不连通,所述第五位置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凹槽(31),所述螺旋凹槽(31)的一侧壁沿所述柱塞(3)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所述螺旋凹槽(31)连通于所述增压腔(3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3)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纵向凹槽(32),所述纵向凹槽(32)连通于所述螺旋凹槽(31),且所述纵向凹槽(3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增压腔(3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增压喷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黑小芙,文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