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473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58
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上电晕辊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Ⅰ连接,下电晕辊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Ⅱ和驱动侧轴承座Ⅱ连接,驱动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Ⅱ均与驱动侧传动组件连接,操作侧轴承座Ⅰ和操作侧轴承座Ⅱ均与操作侧传动组件连接,驱动侧传动组件经长轴将动力传递至操作侧传动组件;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在驱动侧传动组件和操作侧传动组件作用下,上电晕辊上升/下降,对应的下电晕辊下降/上升。本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晕辊固定、电晕辊难以完全退出工作状态的弊病,具有能耗低、电晕辊使用寿命长之优点。之优点。之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拉伸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逐步提高,产品包装及光学薄膜的品种和需求量近几年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薄膜拉伸机械的国内需求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0003]现有技术中,薄膜拉伸机械的机身比较庞大,结构比较复杂,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长度达到150米左右,机器售价也非常昂贵,一条进口生产线价值两亿人民币左右,整个项目的投资(包括厂房、设备)也非常高。
[0004]薄膜拉伸生产线的结构由铸片机、纵拉机、横拉机、牵引机、收卷机等组成。其中牵引机一般要完成薄膜拉伸后的冷却、除尘、厚度检测、瑕疵检测等过程,有的薄膜要经过电晕处理。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薄膜表面电晕放电,来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它使承印物(薄膜)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也就是说,能提高薄膜的表面能,以使薄膜进行印刷等后续加工(表面能的测量单位是达因 (dyne),一般来说,承印物的达因值应该要比所有油墨的达因值高出10达因,才能完成后续的印刷加工)。故针对要求后续印刷的薄膜进行电晕处理工艺,也是整条流水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牵引机处理后的薄膜输送到收卷机进行收卷。
[0005]现有的薄膜电晕处理装置,通常采用电晕辊筒固定、放电电极箱移动或摆动至指定位置的方式进行电晕处理。该结构的缺点是当薄膜不需要经过电晕处理时,薄膜也要经过电晕辊筒传动,如此一是增加了电晕辊筒的磨损,降低了电晕辊筒的寿命,二是增加了电晕辊筒的驱动部件,增加了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在薄膜无需电晕处理时,薄膜不经电晕辊传动,从而减少电晕辊的磨损,同时电晕辊无需驱动,以降低能源消耗。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上电晕辊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Ⅰ连接,下电晕辊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Ⅱ和驱动侧轴承座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Ⅱ均与驱动侧传动组件连接,操作侧轴承座Ⅰ和操作侧轴承座Ⅱ均与操作侧传动组件连接,驱动侧传动组件经长轴将动力传递至操作侧传动组件;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在驱动侧传动组件和操作侧传动组件作用下,上电晕辊上升/下降,对应的下电晕辊下降/上升。
[0007]驱动侧传动组件的结构为:所述驱动侧传动组件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驱动侧滑板Ⅰ连接,驱动侧滑板Ⅰ上安装有驱动侧轴承座Ⅰ;所述驱动侧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侧链传动组件,驱动侧链传动组件包括链条Ⅰ,链条Ⅰ与驱动侧滑板Ⅱ连接,驱动侧滑板Ⅱ上安装驱动侧轴承座Ⅱ。气缸带动驱动侧滑板Ⅰ移动,进而带动经驱动侧轴承座Ⅰ连接于驱动侧滑
板Ⅰ上的上电晕辊移动。同时还可以完成传动驱动侧链传动组件的链条Ⅰ动作。
[0008]驱动侧传动组件与操作侧传动组件之间连接的具体方式为:所述驱动侧链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侧链轮Ⅰ和驱动侧链轮Ⅱ;长轴包括长轴Ⅰ和长轴Ⅱ,长轴Ⅰ的驱动侧安装驱动侧链轮Ⅰ,长轴Ⅱ的驱动侧安装驱动侧链轮Ⅱ。经长轴Ⅰ和长轴Ⅱ,将动力传递至操作侧传动组件。
[0009]操作侧传动组件的结构为:所述操作侧传动组件包括操作侧传动组件Ⅰ和操作侧传动组件Ⅱ,操作侧传动组件Ⅰ包括操作侧链轮Ⅰ,操作侧链轮Ⅰ安装于长轴Ⅰ的操作侧,操作侧传动组件Ⅱ包括操作侧链轮Ⅱ,操作侧链轮Ⅱ安装于长轴Ⅱ的操作侧。所述操作侧传动组件Ⅰ还包括链条Ⅱ,链条Ⅱ与操作侧滑板Ⅰ连接,操作侧滑板Ⅰ上安装操作侧轴承座Ⅰ。所述操作侧传动组件Ⅱ还包括链条Ⅲ,链条Ⅲ与操作侧滑板Ⅱ连接,操作侧滑板Ⅱ上安装有操作侧轴承座Ⅱ。操作侧传动组件相对于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分别设置了相对独立的传动组件,以实现良电晕辊各自独立的水平位置调节。
[0010]为达到止锁目的,所述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还包括止锁组件,止锁组件包括止锁气缸,止锁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止锁插销,驱动侧滑板Ⅰ上对应开有与止锁插销配合的止锁孔。位置调节完成后,经止锁组件对驱动侧滑板Ⅰ进行止锁定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晕辊固定、电晕辊难以完全退出工作状态的弊病,具有能耗低、电晕辊使用寿命长之优点。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右视图,附图4是附图1的后视图,附图5是附图4的右视图。
[0013]其中:1是驱动侧立柱,2是气缸,3是上电晕辊 ,4是下电晕辊 ,5是驱动侧轴承座Ⅰ,6是驱动侧轴承座Ⅱ,7是驱动侧滑板Ⅰ,8是驱动侧滑板Ⅱ,91是操作侧滑板Ⅰ,92是操作侧滑板Ⅱ,10是驱动侧直线导轨,11是驱动侧滑块,12是操作侧墙板Ⅰ,13是操作侧墙板Ⅱ,14是操作侧直线导轨,15是操作侧滑块,16是调节螺栓,17是链条Ⅰ,181是驱动侧介轮Ⅰ,182是驱动侧介轮Ⅱ,191是驱动侧链轮Ⅰ,192是驱动侧链轮Ⅱ,201是长轴Ⅰ,202是长轴Ⅱ,21是操作侧链轮Ⅰ,22是操作侧介轮Ⅰ,23是调节螺栓,24是链条Ⅱ,25是止锁气缸,26是止锁插销,27是操作侧链轮Ⅱ,28是链条Ⅲ。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上电晕辊3的两端经轴承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Ⅰ5连接,下电晕辊4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Ⅱ和驱动侧轴承座Ⅱ6连接。驱动侧轴承座Ⅰ5和驱动侧轴承座Ⅱ6均与驱动侧传动组件连接,操作侧轴承座Ⅰ和操作侧轴承座Ⅱ均与操作侧传动组件连接,驱动侧传动组件经长轴将动力传递至操作侧传动组件,从而实现驱动侧动力与操作侧动力之间的传递。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在驱动侧传动组件和操作侧传动组件作用下,上电晕辊3上升/下降,对应的下电晕辊4下降/上升。当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运动到达指定位置时(一般是电晕辊外圆面距离放电电极大概2mm),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停止升降运动,
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开始处于工作状态,开始对薄膜进行电晕处理。当不需要对薄膜进行电晕处理时,驱动机构反向运动,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远离放电电极,薄膜同时脱离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此时,上电晕辊3和下电晕辊4处于非工作状态。
[0016]机架包括驱动侧立柱1、操作侧墙板Ⅰ12、操作侧墙板Ⅱ13等。
[0017]驱动侧传动组件包括气缸2,气缸2的活塞杆与驱动侧滑板Ⅰ7连接,驱动侧滑板Ⅰ7上安装有驱动侧轴承座Ⅰ5。驱动侧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侧链传动组件,驱动侧链传动组件包括链条Ⅰ17,链条Ⅰ17与驱动侧滑板Ⅱ8连接,驱动侧滑板Ⅱ8上安装驱动侧轴承座Ⅱ6。驱动侧链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侧链轮Ⅰ191、驱动侧链轮Ⅱ192、驱动侧介轮Ⅰ181、驱动侧介轮Ⅱ182。放置在驱动侧立柱1内的气缸2提供电晕辊筒3、4升降的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包括与机架连接的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上电晕辊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Ⅰ连接,下电晕辊的两端分别与操作侧轴承座Ⅱ和驱动侧轴承座Ⅱ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轴承座Ⅰ和驱动侧轴承座Ⅱ均与驱动侧传动组件连接,操作侧轴承座Ⅰ和操作侧轴承座Ⅱ均与操作侧传动组件连接,驱动侧传动组件经长轴将动力传递至操作侧传动组件;上电晕辊和下电晕辊在驱动侧传动组件和操作侧传动组件作用下,上电晕辊上升/下降,对应的下电晕辊下降/上升。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传动组件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驱动侧滑板Ⅰ连接,驱动侧滑板Ⅰ上安装有驱动侧轴承座Ⅰ;所述驱动侧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侧链传动组件,驱动侧链传动组件包括链条Ⅰ,链条Ⅰ与驱动侧滑板Ⅱ连接,驱动侧滑板Ⅱ上安装驱动侧轴承座Ⅱ。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链传动组件还包括驱动侧链轮Ⅰ和驱动侧链轮Ⅱ;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丰君张晓龙杜永胜隋文国王金龙杜煜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永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