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442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分别对上部原生煤层与下部构造煤层的下伏地层分别进行水平井的钻井、下套管、固定,得到上部水平井和下部水平井,所述上部水平井与下部水平井钻井方向相反;对所述上部水平井与下部水平井实施分簇压裂段和各分簇压裂段射孔作业,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与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交错设置;对下部水平井与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施工,利用上部水平井采气,利用下部水平井排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上部原生结构煤与下部构造煤组成的复合煤层的压裂改造与煤层气开采。改造与煤层气开采。改造与煤层气开采。

A gas pressure fracturing mining method for compound coal seams of primary coal and structural co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层气压裂
,具体涉及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层气俗称“瓦斯”,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我国煤层气资源主要可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和南方四大煤层气聚集区。南方气区主要分布在川南

黔西

滇东地区,因集中分布煤层厚度大、层数多、含气量高的晚二叠世含煤地层已成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战略接替区。
[0003]南方煤层气集聚区又以贵州省二叠系龙潭组煤储层为最为典型。贵州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超过3万亿m3,位居全国第三,接近全国资源总量的10%。但贵州省煤层气资源开发水平整体落后,基础理论不足,尚未形成与之适配的开发技术体系。在贵州煤储层中,有一种煤体厚度较大(通常在5

10m之间,局部甚至更厚)、含气量较高的煤层。由于贵州煤层整体强度较低,这种煤层一般是由上部原生结构煤、下部构造粉碎煤组成的复合煤层。按照现有工艺技术,采用水平井在原生构造煤层中可以钻井压裂,但是在构造煤层中钻井成功困难,压裂难以改造。若仅仅对此类复合煤层的上部原生结构煤进行开发,势必造成可动用资源量偏少,难以形成产能优势。现行有些技术,建议对构造煤层实施间接压裂,即通过原生结构煤上部顶板进行压裂。但这种压裂技术只能对原生结构煤实施间接改造,对复合煤层下部的构造煤影响有限,也很难起到有效开发煤层气的效果。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压裂改造与开采方法实施改进,既能起到有效改造原生构造煤层的作用,又能对构造煤层形成有效泄压,以达到促进其内部瓦斯解吸与运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使得开采方式既能起到有效改造原生构造煤层的作用,又能对构造煤层形成有效泄压,以达到促进其内部瓦斯解吸与运移的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对上部原生煤层与下部构造煤层的下伏地层分别进行水平井的钻井、下套管、固定,得到上部水平井和下部水平井,所述上部水平井与下部水平井钻井方向相反;
[0007]对所述上部水平井与下部水平井实施分簇压裂段和各分簇压裂段射孔作业,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与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交错设置;
[0008]对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施工,施工结束后通过井筒进行泄压与反排压裂液,以实现对下伏地层和构造煤层的充分泄压;
[0009]对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施工,施工结束后通过井筒进行泄压与反排压裂液,以实
现对原生煤层的泄压;
[0010]利用上部水平井采气,利用下部水平井排水。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水平井的井眼设置于所述原生煤层中部偏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水平井设置在原生煤

构造煤交界面以上0.8~1.2m的距离。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水平井与所述原生煤

构造煤交界面平行,或与向斜盆地的向斜轴线平行。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水平井的长度为500~5000m,上部水平井的长度与煤层厚度成正比。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水平井设置在构造煤

底板地层交界面以上0.8~1.2m的距离。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水平井与所述构造煤

底板地层交界面平行,或与向斜盆地的向斜轴线平行。
[0017]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之间的距离为10~15m,相邻两个所述上部水平井的分簇压裂段之间的距离与原生煤层的厚度成反比。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水平井各分簇压裂段射孔采用定向射孔,所述上部水平井各分簇压裂段射孔与原生煤层层面的夹角小于等于
±
30
°

[0019]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之间的距离为10~20m,相邻两个所述下部水平井的分簇压裂段之间的距离与构造煤层的厚度成反比。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下部水平井各分簇压裂段射孔采用定向射孔,所述下部水平井各分簇压裂段射孔均匀设置于所述下部水平井的上部。
[0021]进一步的,对下部水平井于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施工时,采用石英砂作为支撑剂,采用活性水压裂液。
[0022]进一步的,所述压裂液为前置液

携砂液

顶替液组合压裂液。
[002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剂采用石英砂与陶粒的组合物,所述石英砂与陶粒的比值为质量比3.8

4.2。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25]本专利技术基于泄压要求进行了上部水平井、下部水平井的先后压裂。即,在进行原生结构煤压裂之前,先进行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创造应力释放的泄压区,更加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煤层的压裂和解吸,同时由于构造煤层下部泄压,有利于其内部瓦斯解吸进而运移到原生煤层的裂隙中。
[0026]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构造煤层的间接压裂与上下联合泄压。在进行构造煤层瓦斯开采前,通过间接压裂实现,即通过对其下伏地层(底板岩层)压裂泄压,上部原生结构煤压裂泄压,达到降低构造煤层储层压力以促进构造煤层瓦斯解吸进而开发的目的。
[0027]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上下两层水平井的各自排采优势。利用双层水平井,充分考虑了两层水平井的各自作用优势、水与瓦斯的各自运移性能,即上部水平井主要采气、下部水平井主要排水。
[002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的系统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上部水平井射孔的纵向剖面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下部水平井射孔的纵向剖面图。
[0032]附图中,1为上覆岩层,2为原生煤层,3为构造煤层,4为下伏地层,5为上部水平井,6为下部水平井,7为原生煤

构造煤交界面,8为构造煤

底板地层交界面,9为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10为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11为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相邻间距, 12为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相邻间距,13为上部水平井与原生煤

构造煤交界面的距离, 14为下部水平井与构造煤

底板地层交界面的距离,15为上部水平井竖直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对上部原生煤层与下部构造煤层的下伏地层分别进行水平井的钻井、下套管、固定,得到上部水平井和下部水平井,所述上部水平井与下部水平井钻井方向相反;对所述上部水平井与下部水平井实施分簇压裂段和各分簇压裂段射孔作业,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与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段交错设置;对下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施工,施工结束后通过井筒进行泄压与反排压裂液,以实现对下伏地层和构造煤层的充分泄压;对上部水平井分簇压裂施工,施工结束后通过井筒进行泄压与反排压裂液,以实现对原生煤层的泄压;利用上部水平井采气,利用下部水平井排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平井的井眼设置于所述原生煤层中部偏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平井设置在原生煤

构造煤交界面以上0.8~1.2m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水平井的长度为500~5000m,上部水平井的长度与煤层厚度成正比。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生煤与构造煤复合煤层气压裂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水平井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元龙赵凌云刘伟韩忠勤吴章利郭志军周培明张雄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油气勘查开发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