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32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上设置有双层中空玻璃,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感知外界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接收数字信号的单片机,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用于吸气的左风机以及用于排气的右风机,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感知外界光照强度的光线传感器,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器以及制冷器,所述窗框上设置有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上设置有收集太阳能的多晶硅太阳能板,所述遮阳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除尘的敲击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的智能调节。对室内空气温度的智能调节。对室内空气温度的智能调节。

A new adaptive intelligent auxiliary energy-saving wind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窗
,具体为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

技术介绍

[0002]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生态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研究院2013

2017年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比例将会逐年递增,最终将会升高到35%左右,大型建筑占建筑住房总面积5%

6%,其总能源消耗却占我国城镇总能耗的22%,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央空调系统消耗的能量一般占建筑总耗能的40%

60%,2013年中,空调系统电力消耗水平平均在50%以上,据中国空调制冷网统计数据显示,公共机构能耗占到 70%以上,其中电梯耗电占到4%,照明、办公设备耗能分别占到21%和13%,空调耗电却占到了60%,成为耗电最多的设备,如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人类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空调系统耗电占比不断加重,为更好应对能源危机,减少空调耗电势在必行,现在的建筑大量采用玻璃设计,许多玻璃仅起到透光的作用,并不具备窗户一样的通风换气功能,不但需要另外安装窗帘以遮光,且加剧光污染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上设置有双层中空玻璃,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感知外界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接收数字信号的单片机,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用于吸气的左风机以及用于排气的右风机,所述窗框上设置有感知外界光照强度的光线传感器,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器以及制冷器,所述窗框上设置有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上设置有收集太阳能的多晶硅太阳能板,所述遮阳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除尘的敲击机构。
[0005]可选的,所述窗框上设置有空气管,所述左风机通过空气管与右风机连通连接。
[0006]可选的,所述遮阳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装配在窗框上,所述安装板上活动设置有叶片组件以及连接绳。
[0007]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在安装板上转动,所述连接绳与活动轴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多个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通过连接绳均匀串联在一起。
[0009]可选的,所述敲击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装配在第一叶片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叶片装配有固定板的一侧上还装配有第一震动板、第二震动板、插杆,所述固定板远离插杆的一端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震动板以及第二震动板固定装配在固定板上,且所
述第一震动板以及第二震动板均为双层设计,所述插杆固定装配在固定板上,所述插杆与插槽间隙配合。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叶片的一侧上固定装配有第一固定座、伸缩弹簧、撞击块,所述伸缩弹簧固定装配在第一固定座上,所述伸缩弹簧与撞击块固定装配在一起,且所述撞击块与第一震动板、第二震动板活动挤压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叶片的尺寸与第二叶片的尺寸相同,且另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伸缩弹簧、撞击块装配在第一叶片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上,另一个所述固定板、第一震动板、第二震动板、插杆同样装配在第二叶片远离第一固定座的一侧上。
[0012]可选的,所述制冷器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制冷器上设置有清理机构。
[0013]可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固定装配在活动轴上,所述制冷器上固定装配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装配有扭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扭簧固定装配在一起,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挤压杆与第一挤压杆活动挤压连接,所述第二挤压杆上固定安装有橡胶杆,所述橡胶杆与过滤网活动挤压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双层中空玻璃的中空层内填充低导热系数的CO2气体,可以有效减少室内与环境的热交换,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在叶片组件上安装多个尺寸较小的多晶硅太阳能板,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的角度可以根据太阳光照自动调节或者手动调节,利用单片机控制电机实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旋转,光照强时,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双层中空玻璃的夹角减小,减少进入室内的光照同时增大多晶硅太阳能板接收光照的面积;光照弱时,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多晶硅太阳能板的夹角增大,增加室内采光,用户也可以按需要手动调节第一叶片、第二叶片角度,控制光线及隐私,既充当窗帘的作用,又具有发电储能的功能,具有美观性及实用性,多晶硅太阳能板储存的电能可以供给单片机、加热器以及制冷器使用,窗框内布置的空气管连接有加热器以及制冷器,通过左风机吸入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再通过右风机排出到室外,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加热与制冷的顺序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感知温度以及湿度,再由单片机协调控制左风机、右风机、加热器以及制冷器的工作状态,可以在功能上实现温度与湿度调控的任意组合。
[0016]2、在第一叶片、第二叶片活动时,第二叶片带动一侧上的伸缩弹簧活动,伸缩弹簧带动撞击块活动,同时第二叶片带动一侧上的固定板活动,固定板带动第一震动板以及第二震动板活动,撞击块将首先撞击到第一震动板,使第一震动板震动,第一震动板带动第一叶片震动,可以将第一叶片上的灰尘抖落,不但避免影响多晶硅太阳能板的工作效率,同时更加美观,在第一叶片以及第二叶片的活动幅大时,撞击块将与第二震动板撞击,第二震动板同样震动使第一叶片震动,将灰尘抖落。
[0017]3、电机带动活动轴转动,活动轴转动调节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时,活动轴带动第一挤压杆转动,第一挤压杆转动挤压第二挤压杆,第二挤压杆带动橡胶杆活动,橡胶杆将挤压过滤网,使过滤网上的灰尘抖落,避免过滤网上的灰尘影响制冷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图2中A部分放大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清理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清理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清理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三;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的敲击机构局部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包括窗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双层中空玻璃(2),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感知外界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13),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接收数字信号的单片机(12),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用于吸气的左风机(3)以及用于排气的右风机(4),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感知外界光照强度的光线传感器(11),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器(10)以及制冷器(5),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上设置有收集太阳能的多晶硅太阳能板(14),所述遮阳组件上设置有用于除尘的敲击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上设置有空气管(15),所述左风机(3)通过空气管(15)与右风机(4)连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组件包括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固定装配在窗框(1)上,所述安装板(7)上活动设置有叶片组件(8)以及连接绳(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7)的内部设置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活动轴(17),所述活动轴(17)在安装板(7)上转动,所述连接绳(9)与活动轴(1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8)包括第一叶片(81)、第二叶片(82),多个所述第一叶片(81)、第二叶片(82)通过连接绳(9)均匀串联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自适应智能辅助式节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敲击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固定装配在第一叶片(81)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叶片(81)装配有固定板(61)的一侧上还装配有第一震动板(62)、第二震动板(63)、插杆(67),所述固定板(61)远离插杆(67)的一端上开设有插槽(68),所述第一震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思龙余河江张笛范艺珂柏春龙谷杨张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