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184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包括皮带传送部和动力同步部;皮带传送部,包括两组呈长条形水平布置且对滚的摩擦带,且两条摩擦带之间的间隙能够调整,两条摩擦带的对滚区域中间位置侧边平行,两端呈倾斜开口的趋势,且摩擦带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旋转的驱动轮;动力同步部,包括转动安装的主轴,所述主轴通过两组锥齿轮副分别向摩擦带内的驱动轮传输动力,其中一组或两组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与主轴沿轴线方向滑动安装,本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采用摩擦带进行挤压传送,扩大受力面积,降低单点受力,避免线束截面突变,且有效保证切口位置的进给方向。保证切口位置的进给方向。保证切口位置的进给方向。

A continuous wire feeding mechanism for wire harness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线束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对原有线缆的剥皮、打盘、放线、定长裁切、绕包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而且在剥皮后对线束进行打盘或放线多数为单股线束作业,其直径较细,当轴向拉力过大时,延长量较大,造成线束截面变小,影响线束自身电阻,在进行电流或信号传输时,存在一定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多数采用两组对滚的滚轮对线束进行挤压传送,带动线束进给送线,但是由于所要加工线束较细,与挤压辊的接触面积较小,造成局部受力过大,且在裁切作业时,由于线束自身刚性较弱,裁切后开端进给方向难以保证,实际工作效果较为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采用摩擦带进行挤压传送,扩大受力面积,降低单点受力,避免线束截面突变,且有效保证切口位置的进给方向,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包括皮带传送部和动力同步部;
[0006]皮带传送部,包括两组呈长条形水平布置且对滚的摩擦带,且两条摩擦带之间的间隙能够调整,两条摩擦带的对滚区域中间位置侧边平行,两端呈倾斜开口的趋势,且摩擦带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旋转的驱动轮;
[0007]动力同步部,包括转动安装的主轴,所述主轴通过两组锥齿轮副分别向摩擦带内的驱动轮传输动力,其中一组或两组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与主轴沿轴线方向滑动安装。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带内部还设置有若干组挤压轮,所述挤压轮轴线与驱动轮平行,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对滚区域的内侧;
[0009]在摩擦带对滚区域的内侧增加挤压轮,保证对滚区域两侧摩擦带之间的正压力,从而保证摩擦带与其中线束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两者之间发生滑动;
[0010]且优选摩擦带采用同步齿形带,驱动轮、挤压轮和张紧轮均采用齿形轮,在动力传输时,有效避免摩擦带与驱动轮发生相对滑动,保证两侧的摩擦带速度一致,避免线束在内部被揉搓。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摩擦带的内部远离挤压轮的一侧设置有张紧轮,所述皮带传送部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垂直于摩擦带切线方向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张紧轮与滑块转动安装,还包括用于调节安装架与滑块相对位置的调整螺栓;
[0012]调整螺栓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安装架其中一个转动安装,与另一个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当旋转调整螺栓时,能够带动滑块与安装架相对滑动,且滑动方向垂直与摩擦带的切线方向,从而实现摩擦带的张紧。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与主轴以花键的形式滑动安装,且主动齿轮与主轴之间沿轴线设置有促进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啮合的弹簧;
[0014]通过设置可滑动的主动齿轮,保证两侧摩擦带对滚间隙发生变化时,锥齿轮副依旧能够进行动力传输,保证两侧摩擦带依旧能够同步运动。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摩擦带对滚区域的初始位置沿切线布置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的端部两侧设置有倾斜的开口;
[0016]通过增加导线管,对进入对滚区域前的线束进行辅助导向,保证线束切口段在进入对滚区域前具有正确的进给方向,且导线管端部设置有倾斜的开口,即线束在没有完全脱离导线管时,已经与对滚区域端部的倾斜开口部分接触,对线束进行夹持拖拽和导向,从而保证整个过程的连续性。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还包括垂直于摩擦带对滚区域进给方向布置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其中一组皮带传送部的安装架固定连接。
[0018]通过伸缩杆带动其中一组摩擦带运动,从而调整两组摩擦带对滚区域之间的间距,适合不同线径的线束使用,且对于裁切后端布置的送线机构,能够通过间距的变化,实现线束与送线机构的快速脱离。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采用摩擦带代替现有技术中对滚轮的设计,有效增加送线过程中,驱动机构与线束自身之间的受力面积,保证线束轴向受力均匀,有效降低线束截面变化量,且在送线过程中,由于摩擦带的运动方向恒定,且对线束具有较长的导向路径,因此有效保证了线束在送线过程的进给方向稳定,且在实际应用中,避免了传动挤压轮送线后线束弯曲缠绕的问题,有效提升后续线束整理、捆扎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A

A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B处放大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摩擦带安装示意图。
[0026]图中:1、皮带传送部;101、安装架;102、摩擦带;103、滑块;104、调整螺栓;105、驱动轮;106、挤压轮;107、张紧轮;2、伸缩杆;3、动力同步部;301、主轴;302、电机;303、弹簧;4、导线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包括皮带传送部1和动力同步部3;
[0029]皮带传送部1,包括两组呈长条形水平布置且对滚的摩擦带102,且两条摩擦带102之间的间隙能够调整,两条摩擦带102的对滚区域中间位置侧边平行,两端呈倾斜开口的趋势,且摩擦带10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旋转的驱动轮105;
[0030]动力同步部3,包括转动安装的主轴301,主轴301通过两组锥齿轮副分别向摩擦带102内的驱动轮105传输动力,其中一组或两组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与主轴301沿轴线方向滑动安装。
[0031]在主轴301的端部设置有电机302,优选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能够精准控制进给量,便于计量送线长度。
[0032]参阅图4,摩擦带102内部还设置有若干组挤压轮106,挤压轮106轴线与驱动轮105平行,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对滚区域的内侧;
[0033]在摩擦带102对滚区域的内侧增加挤压轮106,保证对滚区域两侧摩擦带102之间的正压力,从而保证摩擦带102与其中线束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两者之间发生滑动;
[0034]且优选摩擦带102采用同步齿形带,驱动轮105、挤压轮106和张紧轮107均采用齿形轮,在动力传输时,有效避免摩擦带102与驱动轮105发生相对滑动,保证两侧的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包括皮带传送部(1)和动力同步部(3),其特征在于:皮带传送部(1),包括两组呈长条形水平布置且对滚的摩擦带(102),且两条摩擦带(102)之间的间隙能够调整,两条摩擦带(102)的对滚区域中间位置侧边平行,两端呈倾斜开口的趋势,且摩擦带(102)的端部设置有驱动旋转的驱动轮(105);动力同步部(3),包括转动安装的主轴(301),所述主轴(301)通过两组锥齿轮副分别向摩擦带(102)内的驱动轮(105)传输动力,其中一组或两组锥齿轮副的主动齿轮与主轴(301)沿轴线方向滑动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带(102)内部还设置有若干组挤压轮(106),所述挤压轮(106)轴线与驱动轮(105)平行,且均匀间隔布置在对滚区域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生产用连续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带(102)的内部远离挤压轮(106)的一侧设置有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春程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市天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