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401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在电动汽车刚启动时,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等于短时放电/充电功率;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当放电/充电实际功率大于持续放电/充电功率时,电池极化度增加,当放电/充电实际功率小于持续放电/充电功率时,电池极化度减少;当电池极化度大于或等于100%时,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由短时放电/充电功率逐渐等于持续放电/充电功率;当电池极化度等于0%时,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由持续放电/充电功率逐渐等于短时放电/充电功率。其能充分发挥动力电池的功率能力,并且提升整车行驶平顺性。并且提升整车行驶平顺性。并且提升整车行驶平顺性。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vailable power for discharge and charging of power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管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的可用功率(包括充电可用功率和放电可用功率)的准确确定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加速、续航里程、行驶平顺性等性能。确定的可用功率偏低,会影响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确定的可用功率偏高,会导致动力电池过充过放,甚至车辆动力中断;可用功率波动较大,会引起整车行驶不平顺。因此,动力电池的可用功率确定至关重要,但也充满挑战。
[0003]CN110758178A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行驶有效放电功率切换方法,其通过判断实际放电功率、10s放电功率、警戒放电功率、60s放电功率四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有效放电功率在10s放电功率与60s放电功率之间的切换。当满足条件1(即实际放电功率>60s放电功率且持续10s)或条件2(即实际放电功率>警戒放电功率其持续5s)后,有效放电功率(即放电可用功率)由10s放电功率切换为60s放电功率。当满足条件3(即实际放电功率≤60s放电功率且持续5s)后,有效放电功率由60s放电功率切换回10s放电功率。这种方法存在两个缺点:(1)10s放电功率只维持5s就会切换为60s放电功率,动力电池的功率能力未充分发挥,进而导致整车加速性能差;(2)10s放电功率只维持5s就会切换为60s放电功率,有效放电功率切换较频繁,增加了整车行驶平顺性变差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充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以充分发挥动力电池的功率能力,并且提升整车行驶平顺性。
[0005]T秒放电/充电功率的定义为:动力电池按此功率使用T秒时间后电池刚好达到电压或电流等边界的功率。当T取不同值时,可分别得到短时放电/充电功率、长时放电/充电功率、持续放电/充电功率。
[0006]本专利技术引入了电池极化度,将电池极化度作为放电/充电可用功率切换的判断条件。电池极化度的定义为:当动力电池以大于或等于持续放电/充电功率的T秒放电/充电功率持续使用T1秒后,其电池极化度D∈[0,100%]。当动力电池以小于持续放电/充电功率持续使用T2秒后,电池极化度D将重置为0,T2表示退极化所需时间,可根据电芯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举例说明:当动力电池以10秒放电/充电功率持续使用10秒后,其电池极化度同样的,当动力电池先以10秒放电/充电功率持续使用5秒,再以30秒放电/充电功率持续使用15秒后,其电池极化度秒,再以30秒放电/充电功率持续使用15秒后,其电池极化度
[0007]电动汽车实际行驶时,工况复杂多变,动力电池的放电/充电实际功率也变化剧
烈,不能直接使用上述电池极化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为便于在电动汽车的控制器中执行电池极化度的计算,需要将电池极化度计算公式离散化为:D
k+1
=D
k
+ΔD,依次计算每个时刻的电池极化度。其中,D
k+1
表示t
k+1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
表示t
k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表示动力电池以T秒放电/充电功率使用一个周期t
s
后产生的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包括:
[0009]步骤一、使k=1,并将t
k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
置为0,然后执行步骤二。
[0010]步骤二、按照预设的梯度g1使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逐渐等于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
,然后执行步骤三。
[0011]步骤三、根据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短时放电功率P

ds
和持续放电功率P

cx
,计算一个周期t

s
内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ΔD,然后执行步骤四。
[0012]步骤四、利用公式:D
k+1
=D
k
+ΔD,计算t
k+1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1
,然后执行步骤五;其中,t
k+1
=t
k
+t

s

[0013]步骤五、判断是否t
k+1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1
大于或等于100%(即是否D
k+1
≥100%),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七,否则执行步骤六。
[0014]步骤六、使k累加1,然后返回执行步骤三。
[0015]步骤七、按照预设的梯度g2使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逐渐等于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然后执行步骤八。
[0016]步骤八、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小于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且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间t

thr
,如果是,则返回执行步骤一,否则继续执行步骤八。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计算一个周期t

s
内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ΔD的方式为:
[0018]先利用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在点(P

cx
,t

cx
)与点(P

ds
,t

ds
)之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对应的最大可持续时间t

,其中,t

ds
表示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
对应的最大可持续时间,t

cx
表示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对应的最大可持续时间,t

ds
≤t

≤t

cx

[0019]然后,利用公式:计算一个周期t

s
内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ΔD。
[0020]优选的,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0021]先将采集的动力电池的总电压U与总电流I相乘,得到动力电池的实际功率计算值U
×
I。
[0022]然后,利用公式:P



min(U
×
I,0),确定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0023]其中,总电流I为负数,min(U
×
I,0)表示取U
×
I与0中的较小值。
[0024]所述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使k=1,并将t
k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
置为0,然后执行步骤二;步骤二、按照预设的梯度g1使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逐渐等于其短时放电功率P

ds
,然后执行步骤三;步骤三、根据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短时放电功率P

ds
和持续放电功率P

cx
,计算一个周期t

s
内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ΔD,然后执行步骤四;步骤四、利用公式:D
k+1
=D
k
+ΔD,计算t
k+1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1
,然后执行步骤五;其中,t
k+1
=t
k
+t

s
;步骤五、判断是否t
k+1
时刻的电池极化度D
k+1
大于或等于100%,如果是,则执行步骤七,否则执行步骤六;步骤六、使k累加1,然后返回执行步骤三;步骤七、按照预设的梯度g2使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逐渐等于其持续放电功率P

cx
,然后执行步骤八;步骤八、判断是否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小于其持续放电功率P

cx
且持续预设的第一时间t

thr
,如果是,则返回执行步骤一,否则继续执行步骤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计算一个周期t

s
内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ΔD的方式为:利用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在点(P

cx
,t

cx
)与点(P

ds
,t

ds
)之间进行线性插值,得到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对应的最大可持续时间t

,其中,t

ds
表示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
对应的最大可持续时间,t

cx
表示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对应的最大可持续时间,t

ds
≤t

≤t

cx
;利用公式:计算一个周期t

s
内电池极化度的变化量Δ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将采集的动力电池的总电压U与总电流I相乘,得到动力电池的实际功率计算值U
×
I;利用公式:P



min(U
×
I,0),确定动力电池的放电实际功率P

;其中,总电流I为负数,min(U
×
I,0)表示取U
×
I与0中的较小值;所述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
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根据采集的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T
max
、估算的SOC,查询预设的短时放电功率MAP表,获得对应的短时放电功率根据采集的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T
min
、估算的SOC,查询预设的短时放电功率MAP表,获得对应的短时放电功率利用公式:确定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
;其中,预设的短时放电功率MAP表为动力电池的温度、SOC与短时放电功率的对应关系表,表示取与中的较小值;所述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通过如下方式获得:根据采集的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T
max
、估算的SOC,查询预设的持续放电功率MAP表,获
得对应的持续放电功率根据采集的动力电池的最低温度T
min
、估算的SOC,查询预设的持续放电功率MAP表,获得对应的持续放电功率利用公式:确定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其中,预设的持续放电功率MAP表为动力电池的温度、SOC与持续放电功率的对应关系表,表示取与中的较小值。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放电可用功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的短时放电功率P

ds
为10s放电功率P

10
,t

ds
=10s;所述动力电池的持续放电功率P

cx
为60s放电功率P

60
,t

cx
=60s;所述预设的第一时间t

thr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顺邓承浩牟丽莎朱骞郑英金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