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3940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包括操作主体,所述操作主体包括驱动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座顶部的滑道,滑动安装在所述滑道内部的升降件,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包括高压箱,可拆卸固定连通在所述升降件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技术领域。该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磨粒流加工对限制性截面的强切削作用,将毛刺去除,继而将交线处尖角倒圆,与此同时磨粒流磨下的毛刺和切削包容在磨流介质中,并随磨粒流一起带走。但是对于双向循环的磨粒流,流动的磨料在往复使用时,磨料中包容的毛刺越来越多,被排挤到磨料外围的毛刺容易对工件表面造成划伤,损坏工件,不利磨料长期反复使用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磨粒流,是指一种抛光去毛刺工艺,又称为流体抛光,或挤压研磨抛光,就是通过半流体介质进行抛光去毛刺的工艺,主要面向内孔、以及不规则形状的中小型工件。
[0003]根据中国专利CN113211293A中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粒流精密加工编码器轴承内圈的装置,是由气压缸、锁紧螺母、连接块、磨料通道、夹取结构、工作台和编码器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缸安装在连接块上,所述磨料通道安装在连接块上,所述锁紧螺母安装在磨料通道上,所述夹取结构通过销钉安装在连接块上,所述编码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夹取机构可移动夹取工作台上待加工编码器。该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编码器轴承内圈夹取抛光问题。
[0004]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毛刺处理(抛光)场所通常是在磨料通道的限制性截面上,磨粒流加工对限制性截面的强切削作用,首先将毛刺去除,继而将交线处尖角倒圆,与此同时磨粒流磨下的毛刺和切削包容在磨流介质中,并随磨粒流一起带走。但是对于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主体,所述操作主体包括驱动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座顶部的滑道,滑动安装在所述滑道内部的升降件;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包括高压箱,可拆卸固定连通在所述升降件外侧,滑动连接在所述高压箱内壁的活塞盘,设置在所述活塞盘内部的旋转复位杆,套设在所述旋转复位杆外侧开合板组件,设置在所述高压箱内壁顶部的遮挡板组件;放置部,所述放置部包括旋转柱,开设在所述旋转柱内部的磨粒孔,磨粒孔顶端与所述高压箱底部相适配,转动连接在所述旋转柱内部的放置板,滑动安装在所述旋转柱内部的松紧板,松紧板外侧与所述放置板外侧相贴合;循环回收件,所述循环回收件包括回收箱,回收箱底部与所述驱动座顶部固定连接,回收箱顶部与所述磨粒孔底端相适配,设置在所述回收箱内部的往复机构,往复机构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变径杆与所述松紧板内壁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内部电性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升降件包括:推进杆,所述推进杆底部与驱动座顶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所述推进杆顶部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外侧与滑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架通过设置在其外侧的拆卸块与高压箱内部可拆卸固定连通;固定连通在所述拆卸块顶部的第一进料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盘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侧与滑动架外侧固定连接,所述高压箱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底端与磨粒孔顶端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复位杆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扭簧与高压箱内部转动安装,所述旋转复位杆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伸缩杆内部通过通孔与旋转复位杆外侧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设置在其内壁的贴合杆与滑动槽内壁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微型轴承内圈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板组件包括:贴合板,所述贴合板内部与旋转复位杆外侧固定连接;紧密贴合于所述贴合板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峰淼刘九林宋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华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