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离心风轮及离心风轮降噪叶片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367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离心风轮及离心风轮降噪叶片设计方法。上述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在使用时,首先确定风轮盘的设计半径,然后,以风轮盘的圆心作两个辅助圆,即具有第一辅助直径的第一辅助圆及具有第二辅助直径的第二辅助圆,第一辅助圆、第二辅助圆及风轮盘三者同心。作第一辅助线并在第一辅助线上确定第一圆弧线的圆心,以及第一圆弧线的圆弧长度。再作第二辅助线并在第二辅助线上确定第二圆弧线的圆心,以及第二圆弧线的圆弧长度。此时,通过第一圆弧线与第二圆弧线相切便能够形成用于与叶片轮廓相适应的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以及通过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平移便能够得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最终形成叶片轮廓。廓。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风机、离心风轮及离心风轮降噪叶片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风机的
,特别是涉及离心风机、离心风轮及离心风轮降噪叶片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离心风机中,所采用的风轮一般为单弧线叶型,同时为了保证离心风机的出风量,叶片出口安装角与叶片进口安装角的角度之和也需要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家用产品,如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实际应用中,必须在保证风量的前提下,兼顾低噪音。但是,传统离心风机所采用的常规叶片无法实现室内的有效降噪。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叶片无法实现有效降噪的问题,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及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
[0004]一种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所述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包括:确定风轮盘的设计半径;以所述风轮盘的圆心形成具有第一辅助直径的第一辅助圆及具有第二辅助直径的第二辅助圆;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一辅助线及第四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第四辅助线与经过交点的风轮盘外周切线生成第一线;作具有第四辅助半径的第一圆弧线,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辅助线上,且所述第一圆弧线经过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与第四辅助线相切;在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第一辅助圆的交点处作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穿过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圆心;作第二圆弧线,所述第二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辅助线上,且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相切,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二辅助圆相交的位置为所述第二圆弧线的终点;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第二圆弧线配合形成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将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沿所述风轮盘的外周平移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与所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配合形成叶片轮廓。
[0005]一种离心风轮,采用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
[0006]一种离心风机,采用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的步骤中,所述第一辅助线位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的左侧,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三辅助线,所述第三辅助线位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的右侧,所述第三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二预设夹角。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风轮盘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的交点处作第四辅助线,所述第四辅助线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相切,且所述第四辅助线平行于所述风轮盘水平中心线。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第四辅助线作第一线夹角,所述第一线夹角为出风安装角。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圆弧线终点处作第五辅助线,且所述第五辅助线相切于所述第二圆弧线;在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二辅助圆的交点处作第六辅助线,且所述第六辅助线相切于所述第二辅助圆,所述第五辅助线与所述第六辅助线所成夹角为进风安装角。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远离所述风轮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远离所述风轮盘的一端进行圆面角剪切生成所述叶片轮廓。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沿所述风轮盘的周向侧壁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叶片轮廓,且所述叶片轮廓为奇数个。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轮廓的个数为41

49片。
[0014]上述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在使用时,首先确定风轮盘的设计半径,然后,以风轮盘的圆心作两个辅助圆,即具有第一辅助直径的第一辅助圆及具有第二辅助直径的第二辅助圆,第一辅助圆、第二辅助圆及风轮盘三者同心。作第一辅助线并在第一辅助线上确定第一圆弧线的圆心,以及第一圆弧线的圆弧长度。再作第二辅助线并在第二辅助线上确定第二圆弧线的圆心,以及第二圆弧线的圆弧长度。此时,通过第一圆弧线与第二圆弧线相切便能够形成用于与叶片轮廓相适应的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以及通过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平移便能够得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最终形成叶片轮廓。通过上述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利用第一圆弧线与第二圆弧线实现双弧线叶型设计,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风机风噪。
[0015]上述离心风轮采用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即首先确定风轮盘的设计半径,然后,以风轮盘的圆心作两个辅助圆,即具有第一辅助直径的第一辅助圆及具有第二辅助直径的第二辅助圆,第一辅助圆、第二辅助圆及风轮盘三者同心。作第一辅助线并在第一辅助线上确定第一圆弧线的圆心,以及第一圆弧线的圆弧长度。再作第二辅助线并在第二辅助线上确定第二圆弧线的圆心,以及第二圆弧线的圆弧长度。此时,通过第一圆弧线与第二圆弧线相切便能够形成用于与叶片轮廓相适应的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以及通过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平移便能够得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最终形成叶片轮廓。将离心风轮降噪叶片对应装设在叶片轮廓中,从而使得离心风轮实现了双弧线叶型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风机风噪。
[0016]上述离心风机使用上述离心风轮,在风轮盘内通过第一圆弧线与第二圆弧线相切便能够形成用于与叶片轮廓相适应的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以及通过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平移便能够得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最终形成叶片轮廓。即通过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利用第一圆弧线与第二圆弧线实现双弧线叶型设计,从而使得离心风轮降噪叶片实现了双弧线叶型设计。即上述离心风机可以有效降低风机风噪。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离心风轮降噪叶片设计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100、风轮盘,101、第一辅助圆,102、第二辅助圆,103、第一辅助线,104、第一预设夹角,110、第一圆弧线,111、第二辅助线,112、第四辅助线,113、第一线夹角,120、第二圆弧线,121、第五辅助线,122、第六辅助线,130、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140、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150、叶片轮廓,160、第三辅助线,161、第二预设夹角,200、离心风轮降噪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的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风轮盘的设计半径;以所述风轮盘的圆心形成具有第一辅助直径的第一辅助圆及具有第二辅助直径的第二辅助圆;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一辅助线及第四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一预设夹角,所述第四辅助线与经过交点的所述风轮盘外周切线生成第一线夹角;作具有第四辅助半径的第一圆弧线,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辅助线上,且所述第一圆弧线经过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与所述第四辅助线相切;在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第一辅助圆的交点处作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穿过所述第一圆弧线的圆心;作第二圆弧线,所述第二圆弧线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辅助线上,且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一圆弧线相切,所述第二圆弧线与所述第二辅助圆相交的位置为所述第二圆弧线的终点;所述第一圆弧线与所述第二圆弧线配合形成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将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沿所述风轮盘的外周平移预设距离形成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所述第一叶片单侧轮廓线与所述第二叶片单侧轮廓线配合形成叶片轮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降噪叶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的步骤中,所述第一辅助线位于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的左侧,在所述风轮盘的竖直中心线与所述风轮盘外周的交点处作第三辅助线,所述第三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意想李煜梁炼钟孝芬李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