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360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床的砂轮局部坐标系W{O}、工件局部坐标系T{O}以及磨床全局坐标系Q{O};S2.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削点理想轨迹模型η:S3.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削点实际轨迹模型τ,S4.计算偏心轴外观磨床的轨迹误差λ:λ=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床误差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与智能化水平飞速发展,制造企业对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0003]RV(Rotary

Vector)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关节处的关键零部件,具有体积小、刚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其核心部件之一的偏心轴其加工质量往往是制约减速器使用时长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对的误差等自身特性分析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相比于偏心轴自身的影响,用于加工该零件的机床自身误差影响更大。
[0004]偏心轴加工属于高精密加工,磨床自身的微小误差都可能会给其加工精度带来巨大影响;偏心轴外圆磨削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偏心轴的主轴颈磨削和偏轴颈磨削。主轴颈的磨削方法与普通外圆磨削加工方法相同,而偏轴颈采用跟随磨削加工方法完成加工,在现有技术中普遍关注于零件自身以及工艺参数等,对于磨床的误差对偏心轴的质量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手段进行分析。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基于在磨床加工过程中磨削点的实际轨迹以及理想轨迹相结合,能够对磨床的综合几何误差进行准确分析,从而为磨床加工过程中的误差补偿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最终的偏心轴产品质量。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床的砂轮局部坐标系W{O}、工件局部坐标系T{O}以及磨床全局坐标系Q{O};其中,砂轮局部坐标系以偏心轴外圆磨床的砂轮回转中心O3为原点,工件局部坐标系以偏心轴旋转中心O1为原点;过磨床原点向砂轮回转中心O3和偏心轴旋转中心O1之间的连线作垂线,该垂线与砂轮回转中心O3和偏心轴旋转中心O1之间的连线的交点作为磨床全局坐标系的原点;
[0009]S2.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削点理想轨迹模型η:
[0010]η=H
QT
·
K
T
(θ);其中:K
T
(θ)为磨削点p在工件局部坐标系T{O}中的运动轨迹,H
QT
为磨床全局坐标系Q{O}转换为工件局部坐标系T{O}的转换矩阵;
[0011]L
tx
和L
tz
为偏心轴旋转中心O1在全局坐标系Q{O}的空间位置;
[0012]S3.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削点实际轨迹模型τ:
[0013]τ=M
z
·
M
x
·
H
QW
·
K
W
(θ);
[0014]其中:M
Z
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综合几何误差,M
x
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综合几何误差,H
QW
为磨床全局坐标系Q{O}转为砂轮局部坐标系W{O}的转换矩阵,K
W
(θ)为磨削点p在砂轮局部坐标系W{O}中的运动轨迹;
[0015]X'为中心连线O1O3的实际长度;
[0016]S4.计算偏心轴外观磨床的轨迹误差λ:λ=τ

η。
[0017]进一步,步骤S2中,磨削点p在工件局部坐标系T{O}中的运动轨迹K
T
(θ)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0018]其中:θ为偏心轴回转角度,β为砂轮相对于磨削点p所转过的角度,e为偏心轴的偏轴颈偏心距,R
g
为偏心轴的偏轴颈半径,R
w
为砂轮半径。
[0019]进一步,步骤S3中,磨削点p在砂轮局部坐标系W{O}的轨迹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0020]其中:β为砂轮相对于磨削点p所转过的角度,e为偏心轴的偏轴颈偏心距,R
g
为偏心轴的偏轴颈半径,R
w
为砂轮半径。
[0021]进一步,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综合几何误差M
Z
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0022]其中,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的运动旋量ξ
i
(z)对应的指数矩阵:
[0023][0023]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的单位误差旋量ξ
ex
(z)对应的指数矩阵,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的单位误差旋量ξ
ey
(z)对应的指数矩阵,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的单位误差旋量ξ
ez
(z)对应的指数矩
[0024][0025][0026]阵;其中:
[0027]进一步,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综合几何误差M
x
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0028][0029]其中: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的运动旋量ξ
i
(x)对应的指数矩阵
[0030]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单位误差旋量ξ
ex
(x)对应的指数矩阵,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单位误差旋量ξ
ey
(x)对应的指数矩阵,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单位误差旋量ξ
ez
(x)对应的指数矩阵;其中:
[0031]ξ
i
(x)=[0,0,0,1,0,0]T

[0032]S
z
(x)为磨床的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理想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差;
[0033][0034][0035]其中:
[0036]δ
x
(x),δ
y
(x),δ
z
(x)分别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在x,y,和z方向上的线性误差,ε
x
(x),ε
y
(x),ε
z
(x)分别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在x,y,和z方向上的角度误差。
[003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基于在磨床加工过程中磨削点的实际轨迹以及理想轨迹相结合,能够对磨床的综合几何误差进行准确分析,从而为磨床加工过程中的误差补偿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确保最终的偏心轴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40]图2位RV减速器的偏心轴结构示意图。
[0041]图3偏轴颈跟随磨削运动原理图。
[0042]图4为磨床的砂轮架轴向运动轴(平动轴)几何误差示意图。
[0043]图5为垂直度误差S
z
(x)示意图。
[0044]图6为磨床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偏心轴外圆磨床是一台由砂轮架轴向运动轴(X轴)、径向运动轴(Z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床的砂轮局部坐标系W{O}、工件局部坐标系T{O}以及磨床全局坐标系Q{O};其中,砂轮局部坐标系以偏心轴外圆磨床的砂轮回转中心O3为原点,工件局部坐标系以偏心轴旋转中心O1为原点;过磨床原点向砂轮回转中心O3和偏心轴旋转中心O1之间的连线作垂线,该垂线与砂轮回转中心O3和偏心轴旋转中心O1之间的连线的交点作为磨床全局坐标系的原点;S2.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削点理想轨迹模型η:η=H
QT
·
K
T
(θ);其中:K
T
(θ)为磨削点p在工件局部坐标系T{O}中的运动轨迹,H
QT
为磨床全局坐标系Q{O}转换为工件局部坐标系T{O}的转换矩阵;L
tx
和L
tz
为偏心轴旋转中心O1在全局坐标系Q{O}的空间位置;S3.构建偏心轴外圆磨削点实际轨迹模型τ:τ=M
z
·
M
x
·
H
QW
·
K
W
(θ);其中:M
Z
为磨床的径向运动轴综合几何误差,M
x
为砂轮架轴向运动轴的综合几何误差,H
QW
为磨床全局坐标系Q{O}转为砂轮局部坐标系W{O}的转换矩阵,K
W
(θ)为磨削点p在砂轮局部坐标系W{O}中的运动轨迹;X'为中心连线O1O3的实际长度;S4.计算偏心轴外观磨床的轨迹误差λ:λ=τ

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偏心轴外圆磨床磨削轨迹误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磨削点p在工件局部坐标系T{O}中的运动轨迹K
T
(θ)通过如下方法确定:其中:θ为偏心轴回转角度,β为砂轮相对于磨削点p所转过的角度,e为偏心轴的偏轴颈偏心距,R
g
为偏心轴的偏轴颈半径,R
w
为砂轮半径。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倩吴海鹏李志航张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