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线性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49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它包括正弦信号源1、将正弦信号源送来的正弦基准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将正弦信号源1送来的信号变为正弦脉宽调制信号的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将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变为馒头状带纹波的电压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供电电源的Buck电路4、为负载6提供完整正弦波供电并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进行控制的电压跟随器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输出波形好、效率高、线路简单、控制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功率变换技术中,在逆变器领域内,对逆变器的要求是(1)装置效率要高,谐波污染要小;(2)输出电压尽可能满足各类负载的要求;(3)线路要简单,控制要方便。近年来,各类逆变器按上述要求发展迅速,却难于兼顾全部要求,常以突出满足其中的一至两项要求,使得现有逆变器需要高效时只能向开关型发展,即正弦脉宽调制型逆变器,但其波形指标不理想,若使用传统的乙类放大器,虽然能够取得良好的输出波形,但效率却很低,最高效率不超过78.5%。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线路简单、控制方便、能兼顾效率与波形的高效线性放大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其特点是它包括正弦信号源1、将正弦信号源送来的正弦基准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将正弦信号源1送来的信号变为正弦脉宽调制信号的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将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变为馒头状带纹波的电压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供电电源的Buck电路4、为负载6提供完整正弦波供电并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进行控制的电压跟随器5。本技术的电压跟随器是由压控器件与变压器组成的推挽放大电路构成,输出波形好、效率高、线路简单、控制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方框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压跟随器的一种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压跟随器的另一种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可见,本技术包括正弦信号源1、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Buck电路4、电压跟随器5、负载6。由正弦信号源1产生的正弦基准信号送至隔离放大器3,经过隔离放大器3的放大隔离得到一个与输出电压同频同幅同相的标准信号;同时正弦信号源1的信号同步送到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产生的正弦脉宽调制信号送至Buck电路4,在Buck电路4的输出端得到馒头状的带纹波的电压,该电压峰值比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标准信号高5V左右,并与其同相;Buck电路4的输出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供电电源,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输出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控制信号,在电压跟随器5的输出端得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给负载6供电。实施例1从图2可见,本技术的电压跟随器5由两N沟道压控器件T1、T2及次级带中心抽头的变压器B1组成,Buck电路4的输出正极接两压控器件T1、T2的漏极,压控器件T1的源极接变压器B1的初级上端,压控器件T2的源极接变压器B1的初级下端,变压器B1的初级中心抽头接Buck电路4的输出负极和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接地端,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分别对两压控器件T1、T2的栅极施控,在两压控器件T1、T2的漏源极间分别并有保护二级管D1、D3,在它们的栅源极间分别并有稳压二级管D2、D4,两压控器件T1、T2及变压器B1组成推挽放大电路,变压器B1的次级输出完整的正弦波给负载6供电。实施例2从图3可见,本技术的电压跟随器5由三个N沟道压控器件T3、T4、T5及一个P沟道压控器件T6和初级有两个绕组的变压器B2构成。Buck电路4的输出正极接变压器B2初级上绕组的上端和下绕组的下端,上绕组的下端接压控器件T3的漏极,两压控器件T3、T4的源极并接后接Buck电路4的输出负极及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接地端,压控器件T4的源极接变压器B2初级下绕组的上端,两压控器件T3、T4的栅极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施控,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另一组隔离的控制信号接变压器B2次级的下端和两压控器件T5、T6的栅极,压控器件T5的漏极接变压器B2次级的上端,它的源极接压控器件T6的漏极,在压控器件T6的源极与变压器B2的次级下端间输出完整的正弦波给负载6供电。在这四个压控器件T3、T4、T5、T6的漏源极之间分别并有保护二极管D5、D6、D7、D8。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正弦信号源(1)、将正弦信号源送来的正弦基准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将正弦信号源(1)送来的信号变为正弦脉宽调制信号的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将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变为馒头状带纹波的电压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供电电源的Buck电路(4)、为负载(6)提供完整正弦波供电并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进行控制的电压跟随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跟随器(5)由两个N沟道压控器件(T1)、(T2)及次级带中心抽头的变压器(B1)组成;Buck电路(4)的输出正极接两压控器件(T1)、(T2)的漏极,压控器件(T1)的源极接变压器(B1)的初级上端,压控器件(T2)的源极接变压器(B1)的初级下端,变压器(B1)的初级中心抽头接Buck电路(4)的输出负极和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接地端,两压控器件(T1)、(T2)的栅极分别接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在两压控器件(T1)、(T2)的漏源极间分别并有保护二级管(D1)、(D3),在它们的栅源极间分别并有稳压二级管(D2)、(D4),变压器(B1)的次级接负载(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压跟随器(5)由三个N沟道压控器件(T3)、(T4)、(T5)及一个P沟道压控器件(T6)和初级有两个绕组的变压器(B2)构成;Buck电路(4)的输出正极接变压器(B2)初级上绕组的上端和下绕组的下端,上绕组的下端接压控器件(T3)的漏极,两压控器件(T3)、(T4)的源极并接后接Buck电路(4)的输出负极及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接地端,压控器件(T4)的源极接变压器(B2)初级下绕组的上端,两压控器件(T3)、(T4)的栅极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施控,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的另一组隔离的控制信号接变压器(B2)次级的下端和两压控器件(T5)、(T6)的栅极,压控器件(T5)的漏极接变压器(B2)次级的上端,它的源极接压控器件(T6)的漏极,在压控器件(T6)的源极与变压器(B2)的次级下端间接负载(6),在这四个压控器件(T3)、(T4)、(T5)、(T6)的漏源极之间分别并有保护二极管(D5)、(D6)、(D7)、(D8)。专利摘要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它包括正弦信号源1、将正弦信号源送来的正弦基准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将正弦信号源1送来的信号变为正弦脉宽调制信号的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将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变为馒头状带纹波的电压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供电电源的Buck电路4、为负载6提供完整正弦波供电并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进行控制的电压跟随器5。本技术输出波形好、效率高、线路简单、控制方便。文档编号H03F3/20GK2702532SQ20042002591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日专利技术者许海斌, 陈乐柱 申请人:马鞍山市华宝电气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线性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正弦信号源(1)、将正弦信号源送来的正弦基准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将正弦信号源(1)送来的信号变为正弦脉宽调制信号的正弦脉宽调制发生器(2)、将正弦脉宽调制信号变为馒头状带纹波的电压作为电压跟随器(5)的供电电源的Buck电路(4)、为负载(6)提供完整正弦波供电并由前置电压隔离放大器(3)进行控制的电压跟随器(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斌陈乐柱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华宝电气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