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326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所述移动医疗监测系统包括用于从用户身上获取与参数传感器的类型相对应的生理参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所述移动医疗监测系统还包括床边监护仪和中央站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床边监护仪与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床边监护仪用于接收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传输的生理参数;所述中央站与所述床边监护仪、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中央站用于与所述床边监护仪互相通信,以传输生理参数;或者所述中央站用于接收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传输的生理参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穿戴式监测设备容易积灰积液和滋生病菌的问题。灰积液和滋生病菌的问题。灰积液和滋生病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监测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穿戴式监测设备具有易携带、可无线通信等特点,其可以相对方便地穿戴在患者身上,以获取、存储和传输患者的参数,由此满足对患者日常的移动监测需求。
[0003]穿戴式监测设备一般会包括监测主机和参数传感器,参数传感器通过将其插头插入监测主机的插孔,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但是随着穿戴式监测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在患者的活动、病情发作以及康复护理等因素的影响下,监测主机的插孔及其周围区域也容易积灰积液和滋生病菌,由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穿戴式监测设备的清洁、消毒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及移动医疗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穿戴式监测设备容易积灰积液和滋生病菌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用于可移除地固定至病人并监测所述病人的生理参数,所述监测设备包括底座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监测主机和连接器;
[0006]所述监测主机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一扣合部;所述外壳具有形成有导电触点的表面;当所述监测主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导电触点朝向所述底座;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0007]所述底座包括底壳、设于所述底壳的第二扣合部和收容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收容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可拆卸连接;
[0008]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电路板和导电弹针;所述导电弹针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且对应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壳体具有对应所述导电弹针的通孔,所述导电弹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壳体的通孔;
[0009]当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收容于所述连接器收容部中,所述导电弹针收缩并抵持所述导电触点,以实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监测主机之间的电连接。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用于可移除地固定至病人并监测所述病人的生理参数,所述监测设备包括底座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监测主机;
[0011]所述监测主机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显示屏、第一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扣合部和导电触点;所述外壳具有形成有导电触点的表面;当所述监测主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导电触点朝向所述底座;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0012]所述底座包括底壳、以及固定于所述底壳的第二扣合部和连接器;所述第二扣合
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二电路板和对应所述导电触点的导电弹针;所述导电弹针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并且可相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伸缩;
[0013]当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弹针抵持所述导电触点,实现所述底座与所述监测主机之间的电连接。
[00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医疗监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用于从用户身上获取与参数传感器的类型相对应的生理参数;
[0015]所述移动医疗监测系统还包括床边监护仪和中央站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床边监护仪与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床边监护仪用于接收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传输的生理参数;或者
[0016]所述中央站与所述床边监护仪、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中央站用于与所述床边监护仪互相通信,以传输生理参数;或者,所述中央站用于接收所述穿戴式监测设备传输的生理参数。
[0017]本技术通过在监测主机的外壳上设置导电触点,且导电触点朝向底座,因此在监测主机安装于底座时,导电触点能够隐藏于穿戴式监测设备的内部,从而避免在检测主机的导电触点处积灰积液以及滋生病菌的可能。此外,由于外壳具有形成有导电触点的表面,从而可以使监测主机的整个外壁相对平滑,进一步降低监测主机积灰积液以及滋生病菌的可能。通过在连接器上设置导电弹针,该导电弹针可以与导电触点连接,以满足对患者日常的移动监测需求。
[0018]通过监测主机与底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取出监测主机,而不需要取下整个穿戴式监测设备,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医疗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移动医疗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单病人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的移动医疗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多病人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立体图。
[0023]图5是图4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爆炸图。
[0024]图6是图4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监测主机的立体图。
[0025]图7是图6中的监测主机的爆炸图。
[0026]图8是图4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7]图9是图8中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爆炸图。
[0028]图10是图8中的底座沿A

A线的剖视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爆炸图。
[0030]图1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底座和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2]图14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监测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4]穿戴式监测设备一般具有可穿戴、体积小等特点,其可以适用于对亚重症患者进行移动监护的场景中。基于此,在患者运动康复的过程中,该穿戴式监测设备可以提供生理参数监测,以便于实现辅助诊断、异常预警等功能。
[0035]应当理解,一般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可以包括监测主机和参数传感器,其中,参数传感器可以通过插头之类的连接器与监测主机的插孔插接,以配合实现生理参数监测的功能,而参数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患者的待测部位相连,用于从该待测部位监测患者的相应生理参数,并将测得的生理参数信号传递给监测主机。例如:监测主机可以配合血氧传感器/血氧探头监测患者的血氧参数;或者,监测主机可以配合心电传感器/心电电极片监测患者的心电参数等。
[0036]但是,基于该插孔和该插头的配合关系,在监测主机的插孔以及插孔周围区域也形成较难被清洁的污垢区域。随着监测时长的增加,该污垢区域容易积灰积液。基于此,在积灰积液的污垢区域内,病菌也容易滋生,由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0037]应当理解,伴随着患者的日常活动、病情发作以及康复护理等因素的影响下,监测主机的污垢区域更容易滋生各种类型的病菌,由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在患者之间日常交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监测设备,用于可移除地固定至病人并监测所述病人的生理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包括底座及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监测主机和连接器;所述监测主机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一扣合部;所述外壳具有形成有导电触点的表面;当所述监测主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导电触点朝向所述底座;所述导电触点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底座包括底壳、设于所述底壳的第二扣合部和收容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收容部,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电路板和导电弹针;所述导电弹针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且对应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壳体具有对应所述导电弹针的通孔,所述导电弹针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壳体的通孔;当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收容于所述连接器收容部中,所述导电弹针收缩并抵持所述导电触点,以实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监测主机之间的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点包括相对所述外壳外露的导电接触面,所述导电接触面与所述外壳的形成有所述导电触点的表面共面;或者,所述外壳的形成有所述导电触点的表面共面高出所述导电接触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壁周围,并且与所述底壁包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监测主机的至少一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底座不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的壳体为所述底座的底壳的一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光收发组件,在监测设备佩戴于人体后,所述光收发组件位于所述底座朝向人体组织的一侧,所述光收发组件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并用于在用户穿戴所述监测设备后,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参数;或者,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参数传感器及电连接所述参数传感器和所述连接器之间的参数线缆;所述参数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生理参数;所述参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参数传感器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参数电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之间不可拆卸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穿戴组件;所述穿戴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用于供用户穿戴所述监测设备;其中,所述穿戴组件为腕带、夹子、挂绳或者背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底壳上;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相对所述底壳外露,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或者,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限位槽;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按钮和弹性件;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按钮具有按压端、抵持端和限位端;所述按压端相对所述外壳外露,所述抵持端抵持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端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可拆卸连接;所述按压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按钮朝向所述弹性件的方向滑动;所述抵持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限位端还用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限位槽解除可拆卸连接;当外力作用消失,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按钮朝向与外力作用相反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按钮端复位。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按钮和所述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性件抵持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按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主机还包括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外壳上;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于所述监测主机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另一侧,并且远离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设于所述底壳上;其中,所述第二扣合部位于所述底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底壳的另一侧,并且远离所述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扣可拆卸连接。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并用于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时,使所述监测主机和所述底座分离。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位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凸起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抵持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底壳;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底壳移动并使所述弹性部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解除可拆卸连接时,弹性形变的所述弹性部用于使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监测主机与所述底座分离。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穿戴式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昆才杨涛李平宁力张珍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