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95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包括:第一钢模、第二钢模、底盘、外套筒主体以及固定件;底盘的中央形成有凸台,并且在凸台中心处形成有第一螺孔,第一钢模为两端开放的圆筒,下端套设在凸台上,上端抵靠在外套筒主体的下端;外套筒主体包括筒体、三个承载挡块以及锚固板,锚固板沿筒体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至少2个,承载挡块沿筒体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第二钢模为带顶盖的圆筒,并且在顶盖的中心形成有第二螺孔,第二钢模的下端抵靠在外套筒主体的上端;固定件由上而下穿过第二螺孔、第二钢模、外套筒主体、第一钢模、底盘以及第一螺孔,将第一钢模、第二钢模底盘以及外套筒主体固定在一起。第二钢模底盘以及外套筒主体固定在一起。第二钢模底盘以及外套筒主体固定在一起。

An assembly for forming an outer sleeve of a floating plate spring iso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建设周期不断被压缩的同时对环保要求却不断提高,因此将高铁中的“预制板”引入了城市轨道交通,这种可在工厂内预制化生产、施工现场快速组装的预制板结构一经引入便得到了迅速推广。其中预制钢弹簧浮置板(亦称为预制板)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对减振降噪要求很高的地段应用的一种板式结构。预制板在生产过程中将隔振器的外套筒预埋其中,与之浇筑成一个整体,预制板养护成型后,在外套筒的内部为隔振器内套筒的安装及顶升预留安装和可操作的空间。
[0003]在隧道土建施工过程中,隧道侵限超差时有发生,而预制板一旦成型不能像现浇板(在施工现场进行浮置板的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那样可根据隧道的实际宽度进行调整。例如,现有隔振器外套筒在预制板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兼具钢模板的作用,因此不同厚度的预制板必须由不同高度的外套筒与之匹配,一旦匹配错误,生产的预制板便要成为废品,给外套筒、预制板的生产和管理增加难度。另外,现有外套筒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多,原材料和防腐材料用量多,经济性和环保性低。
[0004]因此,需要新的技术和设备,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该组合件包括:
[0006]第一钢模(10)、第二钢模(20)、底盘(30)、外套筒主体(40)以及固定件(50);
[0007]其中,底盘(30)的中央形成有凸台(31),并且在凸台中心处形成有第一螺孔(32),第一钢模(10)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其中下端套设在凸台(31)上,上端抵靠在外套筒主体(40)的下端;
[0008]外套筒主体(40)包括筒体(41)、多个承载挡块(42)以及锚固板(43),锚固板(43)沿筒体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至少2个,承载挡块沿筒体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3个,
[0009]第二钢模(20)为带顶盖(21)的圆筒,并且在顶盖(21)的中心形成有第二螺孔(22),第二钢模的下端抵靠在外套筒主体(40)的上端;
[0010]固定件(50)由上而下穿过第二螺孔(22)、第二钢模(20)、外套筒主体(40)、第一钢模(10)、底盘(30)以及第一螺孔(32),将第一钢模(10)、第二钢模(20)底盘(30)以及外套筒主体(40)固定在一起。
[0011]优选地,所述凸台(31)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螺孔(33),并且在所述底盘(30)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四螺孔(34)。
[0012]优选地,第二钢模(20)形成为倒圆台状,其下端口直径小于的筒体(41)的上端口
内径,由此所述第二钢模(20)下端插入筒体(41)中并且外侧壁抵靠在筒体(41)的上端口上。
[0013]优选地,外套筒主体(40)还包括设置在筒体(41)的上部内壁上的挡销(44),第二钢模(20)形成为直径稍小于筒体(41)的上端口内径的圆柱体,由此第二钢模(20)的下端插入筒体(41)中并且抵靠在挡销(44)上。
[0014]优选地,第二钢模(20)包括形成在下端的第一台阶部(23),第二钢模(20)通过所述第一台阶部(23)卡设在筒体(41)的上端。
[0015]优选地,第一钢模(10)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台阶部(11),第一钢模(10)通过所述第二台阶部(11)卡设在筒体(41)的下端。
[0016]优选地,第一钢模(10)形成为直径稍小于筒体(41)的下端口内径的圆柱体,由此第一钢模(10)的上端插入筒体(41)中并且抵靠在承载挡块(42)上。
[0017]优选地,所述固定件(50)为双头螺杆和螺帽。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9]根据待形成的浮置板的厚度,选择适当高度的第一钢模(10)和第二钢模(20),
[0020]将所选的第一钢模(10)和第二钢模(20)与外套筒主体(40)结合并固定,然后设置在浮置板生产模具中;以及
[0021]在浮置板的混凝土养护至一定强度后,拆除所述第一钢模(10)和第二钢模(20)。
[0022]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外套筒顶盖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外套筒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第一钢模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第一钢模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第二钢模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第二钢模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底盘截面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所示底盘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利用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来制作浮置板的示意图;以及
[0032]图10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浮置板生产完成后组装浮置板整体道
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可以包括第一钢模10、第二钢模20、底盘30、外套筒主体40以及固定件50,其中,第一钢模10和第二钢模20分别设置在外套筒主体40的下端和上端,底盘30设置在第一钢模10的下方,固定件50将第一钢模10、第二钢模20、底盘30以及外套筒主体40连接固定起来,由此构成本实施方案的组合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组合物的各个部件。
[0035]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的外套筒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套筒主体40整体呈圆筒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模(10)、第二钢模(20)、底盘(30)、外套筒主体(40)以及固定件(50);其中,外套筒主体(40)包括筒体(41)、三个承载挡块(42)以及锚固板(43),锚固板(43)沿筒体外壁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至少2个,承载挡块沿筒体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底盘(30)的中央形成有凸台(31),并且在凸台中心处形成有第一螺孔(32),第一钢模(10)为两端开放的圆筒,其下端套设在凸台(31)上,上端抵靠在筒体(41)的下端;第二钢模(20)为带顶盖(21)的圆筒,并且在顶盖(21)的中心形成有第二螺孔(22),第二钢模的下端抵靠在外套筒主体(40)的上端;固定件(50)由上而下穿过第二螺孔(22)、第二钢模(20)、外套筒主体(40)、第一钢模(10)、底盘(30)以及第一螺孔(32),将第一钢模(10)、第二钢模(20)底盘(30)以及外套筒主体(40)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螺孔(33),并且在所述底盘(30)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四螺孔(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形成浮置板弹簧隔振器外套筒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钢模(20)形成为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迎春丁德云任奇孙方遒闫宇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