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194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外包、隔热层、内置锂电池、均衡板、密封连接片,所述电池外包内侧分布有隔热层,所述内置锂电池安装在隔热层内,所述均衡板安装在电池外包上方,两片所述密封连接片分别固定连接在均衡板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结构,内部增添了均衡控制组件,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有效的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出现的过冲现象,延长了电池的寿命,减少了使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安全隐患。

An intelligent balanced lithium ion battery device based on Multi-med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0003]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缺乏均衡用组件,在充电阶段容易出现过冲现象,对电池自身寿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外包、隔热层、内置锂电池、均衡板、密封连接片,所述电池外包内侧分布有隔热层,所述内置锂电池安装在隔热层内,所述均衡板安装在电池外包上方,两片所述密封连接片分别固定连接在均衡板两侧。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置锂电池包括限位壳、电池主体、正极极耳、控制端连接板、正极控制端、接触片、负极极耳、控制端线管、负极控制端、控制端传输管,所述限位壳内部安装有多块电池主体,所述正极极耳开设在电池主体顶部右侧,所述控制端连接板安装在正极极耳顶部中心处,所述正极控制端安装在控制端连接板中心处,所述接触片安装在正极控制端顶部中心处,所述负极极耳开设在电池主体顶部左侧,所述控制端线管安装在负极极耳顶部,所述负极控制端安装在控制端线管上方,所述控制端传输管安装在负极控制端顶部。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均衡板包括板体、电池接触板、正极接触孔、负极接触孔、芯片式MOS管,所述板体中心处分别安装有两块电池接触板,两个所述正极接触孔分别开设在电池接触板顶面两侧,两个所述负极接触孔等距开设在电池接触板顶面中心处,两片所述芯片式MOS管等距安装在板体内部的电池接触板后方。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改善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结构,内部增添了均衡控制组件,且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有效的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出现的过冲现象,延长了电池的寿命,减少了使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内置锂电池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均衡板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电池外包,2.隔热层,3.内置锂电池,4.均衡板,5.密封连接片,6.限位壳,
7.电池主体,8.正极极耳,9.控制端连接板,10.正极控制端,11.接触片,12.负极极耳,13.控制端线管,14.负极控制端,15.控制端传输管,16.板体,17.电池接触板,18.正极接触孔,19.负极接触孔,20.芯片式MOS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5]如图1

3所示,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外包1、隔热层2、内置锂电池3、均衡板4、密封连接片5,所述电池外包1内侧分布有隔热层2,所述内置锂电池3安装在隔热层2内,所述均衡板安装在电池外包1上方,两片所述密封连接片5分别固定连接在均衡板4两侧。
[0016]所述内置锂电池3包括限位壳6、电池主体7、正极极耳8、控制端连接板9、正极控制端10、接触片11、负极极耳12、控制端线管13、负极控制端14、控制端传输管15,所述限位壳6内部安装有多块电池主体7,所述正极极耳8开设在电池主体7顶部右侧,所述控制端连接板9安装在正极极耳8顶部中心处,所述正极控制端10安装在控制端连接板9中心处,所述接触片11安装在正极控制端10顶部中心处,所述负极极耳12开设在电池主体7顶部左侧,所述控制端线管13安装在负极极耳12顶部,所述负极控制端14安装在控制端线管13上方,所述控制端传输管15安装在负极控制端14顶部。
[0017]所述均衡板4包括板体16、电池接触板17、正极接触孔18、负极接触孔19、芯片式MOS管20,所述板体16中心处分别安装有两块电池接触板17,两个所述正极接触孔18分别开设在电池接触板17顶面两侧,两个所述负极接触孔19等距开设在电池接触板17顶面中心处,两片所述芯片式MOS管20等距安装在板体16内部的电池接触板17后方。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新型利用均衡板的芯片式MOS管实现对锂离子电池充电电量的控制,在锂离子电池充电达到预期值后,MOS管会控制电流走向,避免出现过冲现象,延长了电池寿命。
[0019]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外包(1)、隔热层(2)、内置锂电池(3)、均衡板(4)、密封连接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包(1)内侧分布有隔热层(2),所述内置锂电池(3)安装在隔热层(2)内,所述均衡板安装在电池外包(1)上方,两片所述密封连接片(5)分别固定连接在均衡板(4)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介质智能均衡式锂离子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锂电池(3)包括限位壳(6)、电池主体(7)、正极极耳(8)、控制端连接板(9)、正极控制端(10)、接触片(11)、负极极耳(12)、控制端线管(13)、负极控制端(14)、控制端传输管(15),所述限位壳(6)内部安装有多块电池主体(7),所述正极极耳(8)开设在电池主体(7)顶部右侧,所述控制端连接板(9)安装在正极极耳(8)顶部中心处,所述正极控制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明豪吴吉赵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