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187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属于标本制作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采样:根据需要选择植物病害症状病症明显、典型的样品;(2)初步干燥:将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初步干燥;(3)固定处理:于初步干燥后的样品表面喷洒保色固定剂,常温静置;(4)二次干燥:将固定处理后的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二次干燥;(5)复合干燥:将二次干燥后的样品包埋于硅胶颗粒中,置于烘箱中完全烘干;(6)定型:于完全烘干的样品表面喷洒保色固定剂,完全干燥后,将样品包埋于环氧树脂AB胶中,凝固后得到植物病害标本。以解决植物病害标本失真、样品形态不完整、标本腐烂变色的问题。标本腐烂变色的问题。标本腐烂变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本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病害标本是林学类、植物保护类、园林类、农学类、园艺类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材料。目前主要有盒装标本、浸渍标本、腊叶标本、玻片标本等类型。其中玻片标本适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较为成熟的制作体系,并可长久保存;盒装标本与腊叶标本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易褪色、生虫、病害症状不明显,且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管理,给本科实验教学造成极大不便与困扰。因此,开发一种立体直观、不失真、易保存、能久存的新型植物病害标本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环氧树脂AB胶又称水晶滴胶,是近年来在琥珀标本中应用广泛的新型材料,是由一种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的双组份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廉等优点,在普通植物标本及中草药标本中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是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AB胶配比、凝固温度、植物类型及处理方法对最后标本均有影响,如A胶B胶的配比不同会导致标本材料沉底、不易沉淀,影响其消泡能力,最终影响透明度,而凝固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可能导致植物、胶体变色、凝固缓慢、有气泡析出的问题,若植物处理较差,会导致标本出现发霉、腐烂、变色等现象。除此之外,由于植物病害标本需要清楚的展示典型的病状和病症,因此需要显示不同阶段的植物病害标本,如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等植物中常见的病害各个发病阶段表现病状不同,若对植物的处理不当不仅会破坏病害的典型症状,还会导致植物变色,影响判断,如白粉病的粉斑掉落、锈病淡黄色疱疹变色,因此需要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植物病状和病症的完整性。因此,开发一种立体直观、不失真、易保存、能久存的新型植物病害标本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以解决植物病害标本失真、样品形态不完整、标本腐烂变色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采样:根据需要选择植物病害症状病症明显、典型的样品;
[0008](2)初步干燥:将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初步干燥;
[0009](3)固定处理:于初步干燥后的样品表面喷洒保色固定剂,常温静置;
[0010](4)二次干燥:将固定处理后的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二次干燥;
[0011](5)复合干燥:将二次干燥后的样品包埋于硅胶颗粒中,置于烘箱中完全烘干;
[0012](6)定型:于完全烘干的样品表面喷洒保色固定剂,完全干燥后,将样品包埋于环氧树脂AB胶中,凝固后得到植物病害标本。
[0013]植物采用烘箱烘干是去除植物体内水分较快,且原样维持度较高、颜色退化成都
最低的方法,但是长时间的烘干会导致植物出现黑点或焦脆,进而影响到标本的整体病害判断,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多次干燥避免上述问题,初步干燥采用低温慢烘,在保持植物颜色原样的同时尽可能的去除植物中的水分。除此之外,在制作植物病害标本的过程需要保持标本表面的粉斑、粉状霉层不脱落或保持原本病斑的颜色,因此在初步干燥后采用保色固定剂对其进行固定,防止在二次升温烘干的过程中将粉斑褐变,同时防止病斑处较薄部位黑脆,最后采用硅胶颗粒与烘烤结合的方式进行烘干。经过初步干燥和二次干燥,植物体内含水量大幅度降低,但是为了避免后续出现的硅胶将粉斑霉斑压缩变形的现象,将硅胶颗粒与烘干技术结合,不仅减少了硅胶颗粒的用量还缩短了干燥时间,尽可能的维持植物的初始形状。
[0014]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患有黑斑病、炭疽病、白粉病、赤枯病、锈病的植物制成标本。
[0015]进一步,所述初步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25

30℃,干燥时间为20

30min,所述二次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35

40℃,干燥时间为10

15min,所述复合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40

45℃,干燥时间为10

15min。
[0016]进一步,所述环氧树脂AB胶中A胶与B胶的质量比为3:1。
[0017]进一步,所述保色固定剂的原料包括: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甘油、榅桲树籽、吐温、硫酸铜。
[0018]保色固定剂除了用于保持植物标本的原色外还可以保持病害病状的完整性。保色固定剂喷洒于植物标本上能形成膜,对植物标本病害处进行定型,提高植物的抗变形能力,使病害病状保持完整。为了避免在植物干燥过程中形成的膜翘起或脱落需要增加保色固定剂与植物之间的粘结性,同时要保证形成膜不会对植物标本外观造成影响,单独使用海藻酸钠粘性较高且烘干后易起脱落,因此海藻酸钠需与其他原料复配改性使用。
[0019]聚乙烯醇与甘油、吐温一起混合搅拌成乳液状小分子,既可以均匀分散于海藻酸钠凝胶中,也可以降低海藻酸钠的粘性提高成膜性能,随后将复合后的海藻酸钠凝胶与榅桲树籽熬制成的粘性浓缩液复合,在加热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后得到可以成膜的亲水亲油型粘性液体,同时该粘性液体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防止在干燥过程中膜开裂、脱落和和更高的流动性能均匀的喷洒至植物表面,同时也可以保证植物形状固定,防止封入环氧树脂后植物标本皱缩变色。若环氧树脂受潮或低温条件下会析入空气或水汽,导致密封在内的标本受潮发霉,而保色固定剂成膜后隔绝植物标本与空气、水汽的接触,防止封入环氧树脂的标本发霉腐烂。
[0020]进一步,所述海藻酸钠与榅桲树籽的质量比为1:8,所述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0.5

0.6)。
[0021]进一步,所述聚乙烯醇、吐温、甘油的质量比为1:0.15:0.2,所述硫酸铜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0.05:1。
[0022]进一步,所述保色固定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23]将海藻酸钠与水混合后制成凝胶,将聚乙烯醇、吐温、甘油、水混合后搅拌至破乳加入凝胶中,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凝胶;
[0024]将榅桲树籽与水熬煮1

2h,熬煮完成过滤掉树籽,加热浓缩,得到浓缩液;
[0025]将浓缩液、复合凝胶、硫酸铜混合,加热至30

40℃,搅拌20

30min后静置10

12h得
到保色固定剂。
[0026]进一步,所述保色固定剂用水稀释后使用,保色固定与水体积比1:(0.5

1)。当制备的标本的病害为白粉病等类似的具有粉状霉层等病状时,可以选用保色固定剂与水的体积比为1:0.5

0.6的比例,当标本的病害为黑斑病等类似具有斑块状病状时,可以选用1:0.8

1的比例。
[0027]进一步,所述定型步骤中,将样品包埋于环氧树脂AB胶后,于30

40℃的环境中静置15

20min消泡,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样:根据需要选择植物病害症状病症明显、典型的样品;(2)初步干燥:将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初步干燥;(3)固定处理:于初步干燥后的样品表面喷洒保色固定剂,常温静置;(4)二次干燥:将固定处理后的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二次干燥;(5)复合干燥:将二次干燥后的样品包埋于硅胶颗粒中,置于烘箱中完全烘干;(6)定型:于完全烘干的样品表面喷洒保色固定剂,完全干燥后,将样品包埋于环氧树脂AB胶中,凝固后得到植物病害标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25

30℃,干燥时间为20

30min,所述二次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35

40℃,干燥时间为10

15min,所述复合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40

45℃,干燥时间为10

15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AB胶中A胶与B胶的质量比为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色固定剂的原料包括: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甘油、榅桲树籽、吐温、硫酸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酸钠与榅桲树籽的质量比为1:8,所述海藻酸钠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0.5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金姣徐记迪费昭雪贾彩霞陈亚菲李培琴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