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113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包括主体、便携式拆装机构、注油润滑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中部中端装配有便携式拆装机构,且便携式拆装机构的侧边设置有注油润滑机构,所述主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轴齿轮、连装件和第二轴齿轮。该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大部分的主体与轴杆之间为一体式,虽然结构上较为安全稳固,但是假设主体与轴杆两者之间不管某处出现故障和问题时则需要使用者进行整体更换,浪费材料和成本,此时使用者可通过螺装槽孔与栓件的设置将轴杆与主体之间设置成分体螺纹装配,且上下设置有两组,可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也随时进行拆卸更换,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A wear resistant duplex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


[0001]本技术涉及双联齿轮
,具体为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

技术介绍

[0002]双联齿轮广泛用于汽车变速箱或其他机械变速装置中,顾名思义,双联齿轮即是两同轴而又相隔一定距离的齿轮做成一体,其一般为同模数,它的作用就是改变输出轴的转速和速度。
[0003]市场上的双联齿轮在使用中,大多轴齿轮与轴杆两者之间为一体结构,虽然结构较为安全但是两者之间某一处出现故障和问题时则需要使用者进行全员更换,浪费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大多轴齿轮与轴杆两者之间为一体结构,虽然结构较为安全但是两者之间某一处出现故障和问题时则需要使用者进行全员更换,浪费成本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包括主体、便携式拆装机构、注油润滑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中部中端装配有便携式拆装机构,且便携式拆装机构的侧边设置有注油润滑机构,所述主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轴齿轮、连装件和第二轴齿轮,且第一轴齿轮的一侧中部有设置有连装件,所述连装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轴齿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齿轮、连装件和第二轴齿轮三者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且第一轴齿轮与第二轴齿轮中部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拆装机构包括中轴通孔、连接件、螺装槽孔、栓件、轴杆、对位装槽和卡装筒件,且中轴通孔的周边上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周边设置有螺装槽孔,且螺装槽孔的中部内侧设置有栓件,所述中轴通孔的内侧贴装有轴杆,且轴杆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对位装槽,所述轴杆的上段周边设置有卡装筒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轴杆通过螺装槽孔、栓件与连接件和主体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螺装槽孔与栓件沿着轴杆的周边上下设置有两组。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轴杆和卡装筒件两者为固定连接,且卡装筒件的内侧内壁与轴杆的外侧外壁尺寸相匹配。
[0010]进一步的,所述注油润滑机构包括注油通孔、附装槽与稀释连通边,且注油通孔的内侧设置有附装槽,所述附装槽的下方连接有稀释连通边。
[0011]进一步的,所述注油通孔沿着主体的内侧内壁等距分布,且注油通孔的内侧与附装槽的外侧尺寸相匹配。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耐腐蚀层、黏合层和耐磨层,且耐腐蚀层的内侧设置有黏合层,所述黏合层的另一侧设置有耐磨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通过黏合层与耐腐蚀层构成黏装结构,且耐腐蚀层的外侧与主体的内侧相贴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抗磨损的双联齿轮,使用者可通过螺装槽孔与栓件的设置将轴杆与主体之间设置成分体螺纹装配,且上下设置有两组,可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也随时进行拆卸更换,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0015]第一轴齿轮、连装件与第二轴齿轮三者之间一体成型,相较于日常第一轴齿轮与第二轴齿轮之间的分式组装,可以相对减少两个轴在联动运作中轴与轴之间的晃动和松动造成的偏移等不良现象。
[0016]大部分的主体与轴杆之间为一体式,虽然结构上较为安全稳固,但是假设主体与轴杆两者之间不管某处出现故障和问题时则需要使用者进行整体更换,浪费材料和成本,此时使用者可通过螺装槽孔与栓件的设置将轴杆与主体之间设置成分体螺纹装配,且上下设置有两组,可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也随时进行拆卸更换,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0017]注油通孔以及附装槽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对主体的内侧及轴杆的外侧连接空槽部分进行润滑保养,且稀释连通边与两者相连通,可以使润滑油在流入稀释连通边后可以进行周边扩散,以加大润滑面积,从而减少每次拆换轴杆时给主体的两个轴中内壁带来的摩擦和磨损伤害,最后耐磨层的设置可以对拆换轴杆时对其自身和主体的内壁起到防磨防刮蹭的二次保护效果,加强双联齿轮主体防护程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装配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立体分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立体分拆状态下局部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主体;101、第一轴齿轮;102、连装件;103、第二轴齿轮;2、便携式拆装机构;201、中轴通孔;202、连接件;203、螺装槽孔;204、栓件;205、轴杆;206、对位装槽;207、卡装筒件;3、注油润滑机构;301、注油通孔;302、附装槽;303、稀释连通边;4、防护机构;401、耐腐蚀层;402、黏合层;403、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中部中端装配有便携式拆装机构2,且便携式拆装机构2的侧边设置有注油润滑机构3,主体1包括第一轴齿轮101、连装件102和第二轴齿轮103,且第一轴齿轮101的一侧中部有设置有连装件102,连装件10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轴齿轮103,第一轴齿轮101、连装件102和第二轴齿轮103三者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且第一轴齿轮101与第二轴齿轮103中部相连通,第一轴齿轮101、连装件102与第二轴齿轮103三者之间一体成型,相较于日常第一轴齿轮101与第二轴齿轮103之间的分式组装,可以相对减少两个轴在联动运作中轴与轴之间的晃动和松动造成的偏移等不良现象。
[0024]如图2所示,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便携式拆装机构2包括中轴通孔201、连接件
202、螺装槽孔203、栓件204、轴杆205、对位装槽206和卡装筒件207,且中轴通孔201的周边上方设置有连接件202,连接件202的周边设置有螺装槽孔203,且螺装槽孔203的中部内侧设置有栓件204,中轴通孔201的内侧贴装有轴杆205,轴杆205通过螺装槽孔203、栓件204与连接件202和主体1构成螺纹装配结构,且螺装槽孔203与栓件204沿着轴杆205的周边上下设置有两组,且轴杆205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对位装槽206,轴杆205的上段周边设置有卡装筒件207,轴杆205和卡装筒件207两者为固定连接,且卡装筒件207的内侧内壁与轴杆205的外侧外壁尺寸相匹配,大部分的主体1与轴杆205之间为一体式,虽然结构上较为安全稳固,但是假设主体1与轴杆205两者之间不管某处出现故障和问题时则需要使用者进行整体更换,浪费材料和成本,此时使用者可通过螺装槽孔203与栓件204的设置将轴杆205与主体1之间设置成分体螺纹装配,且上下设置有两组,可以保证两者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也随时进行拆卸更换,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0025]如图3所示,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注油润滑机构3包括注油通孔301、附装槽302与稀释连通边303,且注油通孔301的内侧设置有附装槽302,附装槽302的下方连接有稀释连通边303,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包括主体(1)、便携式拆装机构(2)、注油润滑机构(3)和防护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中部中端装配有便携式拆装机构(2),且便携式拆装机构(2)的侧边设置有注油润滑机构(3),所述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机构(4),所述主体(1)包括第一轴齿轮(101)、连装件(102)和第二轴齿轮(103),且第一轴齿轮(101)的一侧中部有设置有连装件(102),所述连装件(10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轴齿轮(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齿轮(101)、连装件(102)和第二轴齿轮(103)三者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且第一轴齿轮(101)与第二轴齿轮(103)中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拆装机构(2)包括中轴通孔(201)、连接件(202)、螺装槽孔(203)、栓件(204)、轴杆(205)、对位装槽(206)和卡装筒件(207),且中轴通孔(201)的周边上方设置有连接件(202),所述连接件(202)的周边设置有螺装槽孔(203),且螺装槽孔(203)的中部内侧设置有栓件(204),所述中轴通孔(201)的内侧贴装有轴杆(205),且轴杆(205)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对位装槽(206),所述轴杆(205)的上段周边设置有卡装筒件(2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磨损的双联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汉彬董斌彬刘桥王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太平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