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093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该修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构造成适于夹住关闭不全的两个瓣叶;至少两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构成为弧形以将所述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连接成环状。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修复装置,通过至少两个夹持部件夹住至少两个关闭不全的瓣叶,用于将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连接成环状的连接部件把关闭不全的瓣叶限定在可以正常关闭的正确位置处,大大减小瓣叶的关闭不全,甚至完全修复错位的瓣叶,从而避免血液返流。从而避免血液返流。从而避免血液返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瓣膜在心脏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瓣膜相当于门卫,可以有效的阻止血液出现反流的情况。正常工作的瓣膜可以正常关闭和打开。正常关闭的瓣膜如图1a所示,图1a中的阴影部分为瓣叶,外周为瓣环,血液流过后,瓣膜就会合上,等待血液运输完成后,瓣膜就会重新打开。
[0003]瓣膜病中有一种为瓣膜关闭不全,其中,由升主动脉夹层和升主动脉瘤导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如图1b所示),主要是由于瓣环扩大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人体本身的瓣叶功能良好。因此,如果有一种医疗器械能修复扩张的瓣叶,则可大大减小瓣叶的关闭不全,从而避免瓣膜的置换,大大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通过夹持部件夹住关闭不全的瓣叶,连接部件将夹持部件连接成基本拟合正常状态下的自体瓣环的环状,从而修复错位的瓣叶,大大减小瓣叶的关闭不全,甚至完全修复错位的瓣叶,从而避免血液返流。同时该修复装置不但不影响远期人工心脏瓣膜的置换,而且还可以作为置换瓣膜的辅助固定部件,增加置换瓣膜的牢固性。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构造成适于夹住关闭不全的两个瓣叶;至少两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构成为弧形以将所述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连接成环状。
>[000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修复装置,其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能够夹住至少两个关闭不全的瓣叶,用于将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连接成环状的连接部件能够把关闭不全的瓣叶限定在可以正常关闭的正确位置处,大大减小瓣叶的关闭不全,甚至完全修复错位的瓣叶,从而避免血液返流。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位于顶端的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并彼此靠拢的两个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部的至少一个上或与之相邻的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拉线孔,所述拉线孔设置成在从其穿过的控制线的拉力作用下使所述两个夹持部彼此分开,所述两个夹持部在没有所述拉力作用时彼此接触。
[0008]通过位于两个夹持部的至少一个上或与之相邻的连接部件上的拉线孔,穿过所述拉线孔的控制线施加的拉力可以使两个自然状态下彼此接触的夹持部彼此分开,从而在适于夹住关闭不全的瓣叶的位置处释放控制线以夹住瓣叶。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夹持部中的一者具有第一齿部,另一者具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彼此啮合。通过两个夹持部彼此啮合的第一齿部和
第二齿部,可以更加牢固的夹住关闭不全的瓣叶。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部的下方具有弧形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齿部的下方具有弧形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相对称。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夹持部的周围分别具有包覆结构。通过在夹持部的周围设置包覆结构,能够增加夹持部与瓣叶之间的摩擦力,同时还便于细胞生长后固定整个修复装置。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呈半封闭扇形结构或半封闭圆形结构。位于夹持部件顶端的呈半封闭扇形结构或半封闭圆形的基部,有利于两个夹持部的打开和闭合,便于手术操作。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具有限位孔。通过限位孔约束限制修复装置在输送管中的位置,以实现修复装置的输送。
[0014]综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修复装置能够夹住关闭不全的瓣叶并将瓣叶限定在可以正常关闭的正确位置处,大大减小瓣叶的关闭不全,甚至完全修复错位的瓣叶,从而避免血液返流。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各个方面、特征、优点等将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具体描述。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特征、优点等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6]图1a是正常关闭的瓣膜示意图;
[0017]图1b是瓣环扩大后非正常关闭的瓣膜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修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所示修复装置中夹持部件的主视图;
[0020]图4a是示出使用图2所示修复装置夹住瓣叶的过程的系列示意图,其中A是放大的束线部件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4b是图2所示修复装置部署在关闭不全的瓣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修复装置中夹持部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各个方面、特征以及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应当理解,下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只用于举例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构造成适于夹住关闭不全的两个瓣叶;至少两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构成为弧形以将所述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连接成环状。
[0025]【实施例1】
[0026]下面结合图2至图4b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修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修复装置中夹持部件的主视图;图4a是示出使用将图2所示修复装置夹住瓣叶的过程的系列示意图;图
4b是图2所示修复装置部署在关闭不全的瓣叶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修复装置1包括三个夹持部件11、12和13,以及将所述夹持部件11、12、13连接成环状的连接部件21、22和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修复装置由不锈钢或者镍钛合金弹性材料,通过激光切割得到。
[0028]以夹持部件11为例说明夹持部件的结构。夹持部件11包括位于顶端的基部110以及自所述基部110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并彼此靠拢的两个夹持部111和112。其中,基部110具有限位孔117,夹持部111具有第一齿部115,夹持部112具有第二齿部116,与两个夹持部111和112相邻的连接部件23和21两侧分别设置有拉线孔113和114。通过穿过拉线孔的控制线施加的拉力可以使两个自然状态下彼此接触的夹持部111和112彼此分开,从而在适于夹住关闭不全的瓣叶的位置处释放控制线以夹住瓣叶。相应的,夹持部件12和13具有与夹持部件11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冗述。
[0029]其中,如图3所示,夹持部件的第一齿部115和第二齿部116构成为彼此啮合的通过直线连接的内凹部和突出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部件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构成为彼此啮合的锯齿结构。通过彼此啮合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可以更加牢固的夹住关闭不全的瓣叶。
[00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110、120、130构造成图3所示的类似桃心状,有利于两个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治疗瓣叶关闭不全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构造成适于夹住关闭不全的两个瓣叶;至少两个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构成为弧形以将所述至少两个夹持部件连接成环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位于顶端的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并彼此靠拢的两个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部的至少一个上或与之相邻的连接部件上设置有拉线孔,所述拉线孔设置成在从其穿过的控制线的拉力作用下使所述两个夹持部彼此分开,所述两个夹持部在没有所述拉力作用时彼此接触。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三左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昕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