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79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A terminal structure of data transmission type-C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相应的多种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应运而生,USB连接器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绝大数电子设备都配备有USB连接器。目前,USB TYPE

C接头由于其双面可插接口的特点,不像老款USB端口,功率只能单向传输,TYPE

C型端口的功率传输是双向的,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设备,可以用于充电、数据传输等用途。
[0003]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对机械性能、电气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产品传输大电流的可靠性,及减少各种导电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相互串扰,设计端子结构则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申请人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即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很好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升电连接器的结构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包括有形成相对上下关系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
[0007]所述上排端子具有上接地端子、上电源端子及上信号端子,上接地端子具有前端的第一接触部、后端的第一焊接部以及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之间的第一固定部;上电源端子具有前端的第二接触部、后端的第二焊接部以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之间的第二固定部;上信号端子具有前端的第三接触部、后端的第三焊接部以及位于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之间的第三固定部;
[0008]所述下排端子具有下接地端子、下电源端子及下信号端子,下接地端子具有前端的第四接触部、后端的第四焊接部以及位于第四接触部和第四焊接部之间的第四固定部;下电源端子具有前端的第五接触部、后端的第五焊接部以及位于第五接触部和第五焊接部之间的第五固定部;下信号端子具有前端的第六接触部、后端的第六焊接部以及位于第六接触部和第六焊接部之间的第六固定部;
[0009]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三接触部分别与下排端子的第四接触部、第五接触部及第六接触部形成上下对齐关系,而上排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与下排端子的第四焊接部、第五焊接部、第六焊接部形成上下间隔错位关系,且上排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在水平方向排成一排并一起向第一方向偏置,下排端子的第四焊接部、第五焊接部、第六焊接部在水平方向排成一排并一起向第二方向偏置,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0010]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上排端子有三对上信号端子,下排端子有三对下信号端子,该三对上信号端子和三对下信号端子的结构体形一致,且第三固定部相对第三接触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窄,第六固定部相对第六接触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窄。
[0011]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上排端子还具有一对上接地端子和一对上电源端子,且该对上接地端子分别设置在上排端子排列方向的首尾处,同时,上接地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具有朝向排列中心的第一凸缘部;该对上电源端子间隔嵌设在上信号端子中,且该对上电源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具有朝向所靠近的上接地端子一侧的第二凸缘部;所述的下排端子还具有一对下接地端子和一对下电源端子,且该对下接地端子分别设置在下排端子排列方向的首尾处,同时,下接地端子的第四固定部具有朝向排列中心的第三凸缘部;该对下电源端子间隔嵌设在下信号端子中,且该对下电源端子的第五固定部具有朝向所靠近的下接地端子一侧的第四凸缘部。
[0012]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接地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上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一搭接部;所述下接地端子的第四固定部上设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一搭接部与第二搭接部形成导通连接。
[0013]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搭接部是第一固定部上延伸构造的弹片,第二搭接部是第四固定部上延伸构造的平台,第一搭接部与第二搭接部之间形成面接导通连接。
[0014]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的上接地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上还设有外凸的接地支脚,该接地支脚用于对外接地连接。
[0015]本技术通过对上下排端子的排布及形体结构设计,由此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6]1、在有限的空间内加大上下排端子的焊接部之间的焊接位距离,防止连锡,提升组装质量及效率。
[0017]2、上信号端子和下信号端子的结构体形一致,且第三固定部相对第三接触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窄,第六固定部相对第六接触部在水平方向的宽度收窄,可有效降低电流途径各段时产生的电势差,减少该端子对自身的干扰。
[0018]3、上接地端子、上电源端子、下接地端子及下电源端子分布设有相应凸缘部,增加截面积,加大电容,可有效降低阻抗。
[0019]4、上下排端子结构稳定、可靠,保证电连接器的品质,提升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满足新一代USB TYPE

C连接器的要求。
[0020]附图说明:
[0021]附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焊接部关系示意图;
[0024]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上排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5为图1实施例的下排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9]参阅图1、2、3、4、5所示,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包括有形成相对上下关系的上排端子1和下排端子2,使用时,上排端子1和下排端子2均定位电连接器的绝缘主体上,协作电连接器的其它部件来建立不分正反两面的连接介面,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
[0030]所述上排端子1具有上接地端子11、上电源端子12及上信号端子13,当然,根据功能需要还可增加其它功能端子,在此不再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形成相对上下关系的上排端子(1)和下排端子(2),所述上排端子(1)具有上接地端子(11)、上电源端子(12)及上信号端子(13),上接地端子(11)具有前端的第一接触部(111)、后端的第一焊接部(112)以及位于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焊接部(112)之间的第一固定部(113);上电源端子(12)具有前端的第二接触部(121)、后端的第二焊接部(122)以及位于第二接触部(121)和第二焊接部(122)之间的第二固定部(123);上信号端子(13)具有前端的第三接触部(131)、后端的第三焊接部(132)以及位于第三接触部(131)和第三焊接部(132)之间的第三固定部(133);所述下排端子(2)具有下接地端子(21)、下电源端子(22)及下信号端子(23),下接地端子(21)具有前端的第四接触部(211)、后端的第四焊接部(212)以及位于第四接触部(211)和第四焊接部(212)之间的第四固定部(213);下电源端子(22)具有前端的第五接触部(221)、后端的第五焊接部(222)以及位于第五接触部(221)和第五焊接部(222)之间的第五固定部(223);下信号端子(23)具有前端的第六接触部(231)、后端的第六焊接部(232)以及位于第六接触部(231)和第六焊接部(232)之间的第六固定部(233);所述上排端子的第一接触部(111)、第二接触部(121)及第三接触部(131)分别与下排端子的第四接触部(211)、第五接触部(221)及第六接触部(231)形成上下对齐关系,而上排端子的第一焊接部(112)、第二焊接部(122)、第三焊接部(132)与下排端子的第四焊接部(212)、第五焊接部(222)、第六焊接部(232)形成上下间隔错位关系,且上排端子的第一焊接部(112)、第二焊接部(122)、第三焊接部(132)在水平方向排成一排并一起向第一方向偏置,下排端子的第四焊接部(212)、第五焊接部(222)、第六焊接部(232)在水平方向排成一排并一起向第二方向偏置,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传输型type

c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端子有三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添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广晋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