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2-胺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58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吡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啶
‑2‑
胺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作TLR8选择性激动剂的吡啶
‑2‑
胺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Toll样受体(TLR1,2,3

13)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特异性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受体。这些受体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和上皮细胞上。其中,TLR1、TLR2、TLR4、TLR5、TLR6、TLR10表达在细胞表面,快速识别细菌代谢的产物,TLR3、TLR7、TLR8、TLR9表达在核内体中,主要是对病毒核酸的监测和识别,TLR3识别双链RNA,而TLR7和TLR8主要识别细胞质内的单链病毒RNA,TLR9则识别未甲基化的CG辅酶Ⅰ(CPG),从而调节细菌DNA和某些病毒的反应。
[0003]TLR能特异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其中,TLR8在识别病毒的单链RNA或人工合成的类嘌呤小分子化合物后,会招募特异接头蛋白MyD88,激活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启动先天免疫应答,并诱导高水平的系统性适应性免疫应答,杀伤感染病毒的细胞,从而彻底清除病毒。临床实验中,己经开始利用TLR8激动剂治疗慢性病毒性感染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在绝大多数HIV

1感染者中,潜伏感染的CD4
+
T淋巴细胞中的病毒库负责病毒的反弹,从而阻碍了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是治愈艾滋病的面临的巨大挑战。HIV

1治疗的多种策略目前正在进行中。一种假设是激活病毒库可能使它们更容易受到免疫介导的杀伤。而TLR8的激活正是一种有效的激活潜伏病毒库的重要手段。激活髓样树突状细胞表达的TLR8可诱导分泌TNF

α在以旁分泌的方式激活邻近的潜伏感染的CD4
+
T细胞中HIV病毒库,而CD4
+
T细胞本身不表达TLR8。
[0004]目前TLR7激动剂在治疗HIV领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而TLR8激动剂的治疗前景有待研究,这可能受限于目前可用的高选择性的TLR8激动剂为数不多。据现有的研究报道,相较于TLR7,TLR8激活在HIV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中显得更为重要。TLR8激活不仅可以激活DC细胞中潜伏的病毒库,还可以激活邻近CD4
+
T细胞中潜伏的病毒库。为了研究TLR8激活在经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HIV
+
患者的病毒库中沉默的HIV病毒的作用和TLR8激动剂治疗艾滋病的效果,设计、合成选择性高且高效的TLR8激动剂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吡啶
‑2‑
胺衍生物或其盐,其可用作TLR8选择性激动剂,具有选择性高、活性强、安全性好的特点。
[0006]具体地,上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具有如下结构:
[0007][0008]其中,
[0009]R1‑
R4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

COR7、

C(O)OR7、

C(O)NR7R8、

CH=NR7、

CN、

OR7、

OC(O)R7、

S(O)
t

R7、

NR7R8、

NR7C(O)R8、

NO2、

N=CR7R8和卤素;
[0010]或者,R1‑
R4中的任意两者(例如,R1和R2、R2和R3、R3和R4)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杂环基;
[0011]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

COR7、

C(O)OR7、和

C(O)NR7R8;
[0012]或R5和R6一起与二者共同连接的氮原子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0013]t选自0、1和2;
[0014]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和卤素。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R3和R4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杂环基;例如,上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可以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0016][0017]其中,
[0018]R9‑
R
11
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

COR7、

C(O)OR7、

C(O)NR7R8、

CH=NR7、

CN、

OR7、

OC(O)R7、

S(O)
t

R7、

NR7R8、

NR7C(O)R8、

NO2、

N=CR7R8和卤素。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R9为

L

A,上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0020][0021]其中,
[0022]L为连接基团,其具有如下结构:X选自:单键、

O



S



CO



C(O)O



OC(O)



CONH



NHCO



NR7‑


S(O)
t

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为0

10的整数,n为0

10的整数;
[0023]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例如,A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啶
‑2‑
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酯、前药、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其中所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具有如下结构:其中,R1‑
R4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

COR7、

C(O)OR7、

C(O)NR7R8、

CH=NR7、

CN、

OR7、

OC(O)R7、

S(O)
t

R7、

NR7R8、

NR7C(O)R8、

NO2、

N=CR7R8和卤素;或者,R1‑
R4中的任意两者(例如,R1和R2、R2和R3、R3和R4)与其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杂环基;R5和R6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

COR7、

C(O)OR7、和

C(O)NR7R8;或R5和R6一起与二者共同连接的氮原子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t选自0、1和2;R7和R8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和卤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
‑2‑
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酯、前药、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其中,R9‑
R
11
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烷基、

COR7、

C(O)OR7、

C(O)NR7R8、

CH=NR7、

CN、

OR7、

OC(O)R7、

S(O)
t

R7、

NR7R8、

NR7C(O)R8、

NO2、

N=CR7R8和卤素;L为连接基团,其具有如下结构:X选自:单键、

O



S



CO



C(O)O



OC(O)



CONH



NHCO



NR7‑


S(O)
t

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为0

10的整数,n为0

10的整数;A选自:其中,R
A
为环上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取代基,其具有如下结构:

Z

Y;Z选自:

O



S



CO



C(O)O



OC(O)



CONH



NHCO



NR7‑


S(O)
t

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p为0

10的整数,Y选自:H、氘、卤素、

CF3、

OR7、

COR7、

C(O)OR7、

C(O)NR7R8、

OC(O)R7、

S(O)
t

R7、

NR7R8、

NR7C(O)R8、

NR7OR8、

N3、

CN、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啶
‑2‑
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酯、前药、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其中,L为连接基团,其具有如下结构:X选自:单键、

O



S



CO



C(O)O



OC(O)



CONH



NHCO



NR7‑


S(O)
t

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m为0

10的整数,n为0

10的整数;A选自:其中,R
A
为环上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取代基,其具有如下结构:

Z

Y;Z选自:

O



S



CO



C(O)O



OC(O)



CONH



NHCO



NR7‑


S(O)
t

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p为0

10的整数,Y选自:H、氘、卤素、

CF3、

OR7、

COR7、

C(O)OR7、

C(O)NR7R8、

OC(O)R7、

S(O)
t

R7、

NR7R8、

NR7C(O)R8、

NR7OR8、

N3、

CN、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吡啶
‑2‑
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体、酯、前药、溶剂化物、同位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啶
‑2‑
胺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其中,R
A
、R
Ap
、R
Ao
、R
Ao

为环上独立的取代基,其具有如下结构:

Z

Y;Z选自:

O



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斌王志松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宇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