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04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属于金属型铝合金浇注技术领域。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分为上模、下模,所述模具内设置浇注腔体,所述腔体上侧设置用于浇注、排气的冒口,所述冒口与所述浇注腔体连接,所述冒口包括下端的拔模腔体、上端的排气腔体,所述上模顶端设置脱模顶杆。优化模具的结构设计,在扩大冒口的基础上与拔模斜度相结合,增设上模顶杆便于脱模,来达到提高成品率、缩短脱模时间的效果。缩短脱模时间的效果。缩短脱模时间的效果。

A metal mold gravity pouring mold with built-in heat pipe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型铝合金浇注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重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重力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主要指金属型浇铸。
[0003]铝合金其熔点较低,铸造性能好,重力浇铸件及低压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机、通讯和五金工具等多个领域,综上所述,铝液在模具内浇注成型后上部会与模具顶部发生粘模,当使用者需要快速对铝制品进行快速脱模时,需要用钳子进行上拉使其脱模,但是铝制品质地较软钳子的尖锐部分夹持铝制品可能会导致铝制品表面发生划痕和凹陷。
[0004]生产过程中,金属型模具靠加热管加热至温度300

400℃左右,模具的暗冒口因排气不畅,冒口上部往往憋气严重,加上铝合金密度轻,金属液补缩效果差,铸件会存在缩松缺陷,铸件废品率高,浪费严重。
[0005]如专利CN 113020572 A、优化模具的配合设计,采用多模具块间的综合配合,针对复杂造型模具的浇注具备良好的性能,专利CN 106141088 A、利用重力浇注模具,优化水冷设计及铸模流程。但对于铝液而言,其自重较轻、冷凝速度过快,在铸造过程中一旦排气不顺、局部冷凝过快,容易造成气孔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浇注腔体排气通畅,大气压力直接作用在冒口上,靠铝液重力补缩,补缩效果好,铸件无缩松缺陷,成品率高,节约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分为上模、下模,所述模具内设置浇注腔体,所述腔体上侧设置用于浇注、排气的冒口,所述冒口与所述浇注腔体连接,所述冒口包括下端的拔模腔体、上端的排气腔体,所述上模顶端设置脱模顶杆。
[0009]所述浇注腔体包括位于所述上模中的上腔体、位于所述下模中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上设置运载挂钩环。
[0010]所述上模内设置加上热管通孔,所述上热管通孔内安装加热管A,所述加热管A位于所述上腔体竖直截面中的左、右两侧面。
[0011]所述下模内设置下加热管通孔,所述下加热管通孔内安装加热管B,所述加热管B位于所述下腔体竖直截面中的下侧面。
[0012]所述拔模腔体为竖直斜度为3
°‑5°
、高度为50mm

70mm的圆锥台形中空空间,所述排气腔体为圆柱形中空空间,所述排气腔体的下端与所述拔模腔体的顶部相连接。
[0013]所述脱模顶杆直径小于所述排气腔体直径差的数值在5厘米以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优化冒口的结构设计,增加冒口的排气效率,增设脱模顶杆便于进行脱模作业。
[0016]在上腔体上设置运载挂钩环,便于对上模的运输,提高上模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7]上模内设置上加热管通孔、加热管A,下模内设置下加热管通孔、加热管B,确保在浇注过程中模具内的铝液温度一致,在完成浇注后整体进行冷凝,提高浇铸件的质量,有效防止因浇注腔体内冷凝速度不一致而造成的质量缺陷。
[0018]将拔模腔体设置在冒口下侧,最大程度上的优化利用空间,改善排气速度,提高浇注效率。
[0019]脱模顶杆直径小于排气腔体直径的差在5厘米以上,便于进行脱模作业,降低脱模时,脱模顶杆与冒口的对正精度,缩短脱模时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本技术冒口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下模-1、下加热管通孔-2、下腔体-3、冒口-4、上模-5、上加热管通孔-6、脱模顶杆-7、拔模腔体-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本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分为上模5、下模1,所述模具内设置浇注腔体,所述腔体上侧设置用于浇注、排气的冒口4,所述冒口4与所述浇注腔体连接,所述冒口4包括下端的拔模腔体8、上端的排气腔体,所述上模5顶端设置脱模顶杆 7。
[0026]所述浇注腔体包括位于所述上模5中的上腔体、位于所述下模1中的下腔体 3,所述上腔体上设置运载挂钩环。
[0027]所述上模5内设置加上热管通孔,所述上热管通孔内安装加热管A,所述加热管A位于所述上腔体竖直截面中的左、右两侧面。
[0028]所述下模1内设置下加热管通孔2,所述下加热管通孔2内安装加热管B,所述加热管B位于所述下腔体3竖直截面中的下侧面。
[0029]所述拔模腔体8为竖直斜度为3
°‑5°
、高度为50mm

70mm的圆锥台形中空空间,所述
排气腔体的下端与所述拔模腔体8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排气腔体为圆柱形中空空间。
[0030]所述脱模顶杆7直径小于所述排气腔体直径差的数值在5厘米以上
[0031]所述加热管A、所述加热管B与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电源。
[0032]所述上模5上设置浇注口。
[0033]所述脱模顶杆7下端设置连接螺纹、所述上模5与所述脱模顶杆7连接处设置内凹陷型连接螺纹、所述脱模顶杆7与所述上模5之间利用螺纹连接。
[0034]浇注时,使用吊机勾住运载挂钩环将上模5吊运到下模1的上方,并与下模 1进行装配配合。
[0035]将加热管A、加热管B分别安装到对应的上模5、下模1中。在浇注前,打开控制开关,使用加热管A、加热管B对模具进行加热,在实现模具整体加热后,完成浇注前的准备工作。
[0036]将冶金炉中的铝液沿浇注口灌入,同时浇筑腔体内的空气沿冒口4排出,实现铝液的注模。完成注模后,关闭控制开关,待浇注腔体内的铝液自然冷却后,完成浇注作业。
[0037]使用吊机吊起上模5进行脱模处理,当浇注腔体内的铝液液面浇注至排气腔体中时,出现脱模困难,取下脱模顶杆7,使用脱模顶杆7中不含螺纹的一端沿冒口4向下施力辅助脱模。
[00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分为上模、下模,所述模具内设置浇注腔体,所述腔体上侧设置用于浇注、排气的冒口,所述冒口与所述浇注腔体连接,所述冒口包括下端的拔模腔体、上端的排气腔体,所述上模顶端设置脱模顶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腔体包括位于所述上模中的上腔体、位于所述下模中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上设置运载挂钩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热管孔式金属型重力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内设置上加热管通孔,所述上加热管通孔内安装加热管A,所述加热管A位于所述上腔体竖直截面中的左、右两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长虹于兆梅任素惠李英王金甫高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峡县飞龙铝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