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间的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974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设备间的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自身与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位置;第一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和已连接设备;根据信号强度和位置从第三设备中确定待依附设备,并与待依附设备建立连接,能够将信号强度和位置作为共同判定因素,减少设备与设备间的信号强度干扰,从独立连接云端的设备中筛选出更好的被其他设备依附的设备,实现精确筛选设备,提高网络中数据传输效率。提高网络中数据传输效率。提高网络中数据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间的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涉及设备间的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Mesh网络中,存在一类单独无法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例如这类设备只具备蓝牙模块。也存在另一类单独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例如这类设备既具备蓝牙模块又具备WiFi模块。为此,无法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需要依附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去与云端建立连接,即无法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与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连接之后,通过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向云端进行数据交互。
[0003]目前确定一个单独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通常会找到信号强度最强的那个设备,但是距离信号强度最强的那个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其他设备,因为这些设备的存在,存在干扰信号,从而使得选取的设备不是最好的可依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设备间的连接方法,能够将信号强度和位置作为共同判定因素,减少设备与设备间的信号强度干扰,从独立连接云端的设备中筛选出更好的被其他设备依附的设备,实现精确筛选设备,提高网络中数据传输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设备间的连接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应用于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包括:
[0007]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位置;其中,第一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和已连接设备;
[0008]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所述位置从第三设备中确定待依附设备,并与待依附设备建立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间的连接方法,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所述位置确定待依附设备,包括:
[0011]根据第一设备自身的位置与第三设备的位置确定间隔距离;
[0012]以第一设备自身的位置为圆心,间隔距离为半径建立预设角度的扇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连线为所述扇形区域的中线;
[0013]根据第二设备的位置确定位于所述扇形区域中的第二设备;
[0014]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
[0015]进一步地,确定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位置,包括:
[0016]基于第一设备中配置的天线阵列建立坐标系,所述坐标系的原点与第一设备的位
置点重合,所述天线阵列中包含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
[0017]确定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与被测设备之间的第一信号相位差,以及确定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与被测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相位差,所述被测设备为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
[0018]根据第一信号相位差和第二信号相位差确定被测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设备连线分别与坐标系上的水平线、垂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
[0019]确定第一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确定被测设备的位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包括:
[0021]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待减强度;
[0022]根据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所述待减强度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参考强度;
[0023]根据所述参考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
[002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包括:
[0025]根据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的数目和预设的单个抵消强度确定待减强度;
[0026]根据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所述待减强度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三设备之间的参考强度;
[0027]根据所述参考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
[0028]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参考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包括:
[0029]将各参考强度进行比较,使最强的参考强度对应的第三设备作为待依附设备。
[0030]进一步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具备蓝牙模块的设备,第三设备为具备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的设备。
[0031]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设备间的连接装置,包括:
[0032]采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位置;其中,第一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和已连接设备;
[0033]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所述位置从第三设备中确定待依附设备,并与待依附设备建立连接;
[0034]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所属于第一设备。
[0035]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设备间的连接方法的步骤。
[0036]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设备间的连接方法的步骤。
[003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是本专利技术设备间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0]图2是本专利技术设备位置确定过程的展示图;
[0041]图3是本专利技术设备间的连接方法筛选设备的展示图;
[0042]图4是本专利技术设备间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45]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设备间的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由家庭环境中各智能设备构建的无线网格网络(即Mesh网络)中。在Mesh网络中,存在一类单独无法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例如这类设备只具备蓝牙模块。也存在另一类单独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例如这类设备既具备蓝牙模块又具备WiFi模块。为此,无法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需要依附能够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去与云端建立连接,即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网格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包括: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位置;其中,第一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第二设备为网络中依附第三设备与云端建立连接的设备中的待连接设备和已连接设备;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所述位置从第三设备中确定待依附设备,并与待依附设备建立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和所述位置确定待依附设备,包括:根据第一设备自身的位置与第三设备的位置确定间隔距离;以第一设备自身的位置为圆心,间隔距离为半径建立预设角度的扇形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之间的连线为所述扇形区域的中线;根据第二设备的位置确定位于所述扇形区域中的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位置,包括:基于第一设备中配置的天线阵列建立坐标系,所述坐标系的原点与第一设备的位置点重合,所述天线阵列中包含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确定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与被测设备之间的第一信号相位差,以及确定垂直方向上的两个天线模块与被测设备之间的第二信号相位差,所述被测设备为第二设备或第三设备;根据第一信号相位差和第二信号相位差确定被测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设备连线分别与坐标系上的水平线、垂直线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确定第一设备与被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确定被测设备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第二设备、第三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确定待依附设备,包括:根据第一设备与间隔区域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