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422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基于N个载波进行旁链路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个载波的部分或者全部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所述旁链路是否满足载波失败条件,或者分别根据所述N个载波中每个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对应的载波是否满足载波重选条件;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实体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中的至少一项。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在多载波或载波聚合等场景下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判断以发现无线链路不佳的情况,进而保障旁链路通信质量。进而保障旁链路通信质量。进而保障旁链路通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在一些移动通信系统支持旁链路(Sidelink,S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称为终端或者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基于上述旁链路直接传输数据。然而,现有的SL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判断机制仅考虑了单载波场景,对于在多载波或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等场景下如何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判断以发现无线链路不佳的情况,并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从而影响旁链路通信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终端,能够实现在多载波或载波聚合等场景下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判断以发现无线链路不佳的情况,解决现有技术中旁链路通信质量较差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5]在基于N个载波进行旁链路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个载波的部分或者全部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所述旁链路是否满足载波失败条件,或者分别根据所述N个载波中每个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对应的载波是否满足载波重选条件;
[0006]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实体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中的至少一项。
[000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8]向终端发送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和最大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项。
[0009]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0]判断模块,用于在基于N个载波进行旁链路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个载波的部分或者全部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所述旁链路是否满足载波失败条件,或者分别根据所述N个载波中每个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对应的载波是否满足载波重选条件;
[0011]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实体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中的至少一项。
[0012]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3]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和最大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项。
[0014]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

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0030]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1、第二终端12和网络设备13。其中,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终端11和第二终端12的具体类型,此外,上述第二终端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至少两个。
[0031]网络设备13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0032]为了方便理解,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0033]旁链路(Sidelink,SL)介绍:
[0034]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从第12个发布版本开始支持旁链路,也可称为侧链路、边链路等,用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不通过网络设备进行直接数据传输。
[0035]LTE旁链路的设计可适用于特定的公共安全事务(例如,火灾场所或地震等灾难场所进行紧急通讯),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车联网通信可以包括各种业务,例如,基本安全类通信,自动驾驶,编队,传感器扩展等等。由于LTE副链路只支持广播通信,因此主要用于基本安全类通信,其他在时延、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严格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的高级V2X业务将通过新空口(New Radio,NR)旁链路支持。
[0036]Sidelink的传输形式:
[0037]目前的Sidelink传输主要分广播(Broadcast),组播(Groupcast),单播(Unicast)几种传输形式。其中,单播为一对一(one to one)的传输。组播为一对多(one to many)的传输。广播为一对多(one to many)的传输,但是广播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在基于N个载波进行旁链路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个载波的部分或者全部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所述旁链路是否满足载波失败条件,或者分别根据所述N个载波中每个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对应的载波是否满足载波重选条件;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实体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中的至少一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链路满足载波失败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一载波关联的HARQ实体的连续HARQ不连续传输DTX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第一载波集合的全部载波关联的HARQ实体的连续HARQ DTX次数累加达到对应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中每个载波关联的HARQ实体的连续HARQ DTX次数均达到对应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第一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的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RLC重传次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的全部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的重传次数累加达到对应的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中每个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的重传次数均达到对应的最大RLC重传次数;其中,所述第一载波为所述N个载波中的载波,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包括所述N个载波中的至少两个载波,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为所述N个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集合包括所述N个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两个逻辑信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为如下一项:所述N个载波中的任一载波;所述N个载波中的PC5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所在的载波;所述N个载波中的指定载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为如下一项:所述N个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任一逻辑信道;所述N个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PC5 RRC连接所在的逻辑信道;所述N个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指定逻辑信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由所述终端预配置,或者由协议预定义;和/或所述最大RLC重传次数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由所述终端预配置,或者由协议预定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旁链路满足载波失败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旁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释放所述旁链路对应的PC5 RRC连接;停止在所述旁链路上的数据传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旁链路满足载波失败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保持所述旁链路的PC5 RRC连接;停止在发生失败的载波上的旁链路传输;对所述发生失败的载波发起载波重选过程,或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上报信息用于指示发生失败的载波和/或所述发生失败的载波对应的旁链路目的地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载波满足载波重选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二载波关联的HARQ实体的连续HARQ不连续传输DTX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第二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的重传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RLC重传次数;第二逻辑信道集合的全部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的重传次数累加达到对应的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二逻辑信道集合中每个逻辑信道关联的RLC实体的重传次数均达到对应的最大RLC重传次数;其中,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N个载波中的任一载波,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为所述第二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逻辑信道,所述第二逻辑信道集合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至少两个逻辑信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逻辑信道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二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任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二载波关联的逻辑信道中的指定逻辑信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第三载波满足载波重选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旁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释放所述旁链路对应的PC5 RRC连接;停止在所述旁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三载波为所述N个载波中的任一载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第四载波满足载波重选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保持所述旁链路的PC5 RRC连接;停止在所述第四载波上的旁链路传输;对所述第四载波发起载波重选过程,或者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上报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上报信息用于指示触发载波重选的载波和/或所述触发载波重选的载波对应的旁链路的目的地址;其中,所述第四载波为所述N个载波中的任一载波。12.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网络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向终端发送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和最大重传次数中的至少一项。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终端对应不同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不同旁链路对应不同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
或者不同载波对应不同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不同HARQ实体对应不同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不同终端对应同一个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不同旁链路对应同一个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不同载波对应同一个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或者不同HARQ实体对应同一个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终端对应不同的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不同旁链路对应不同的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不同RLC实体对应不同的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不同终端对应同一个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不同旁链路对应同一个最大RLC重传次数;或者不同RLC实体对应同一个最大RLC重传次数。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其中,所述上报信息用于指示发生失败的载波和/或所述发生失败的载波对应的旁链路的目的地址,或者所述上报信息用于指示触发载波重选的载波和/或所述触发载波重选的载波对应的旁链路的目的地址。16.一种旁链路传输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在基于N个载波进行旁链路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所述N个载波的部分或者全部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所述旁链路是否满足载波失败条件,或者分别根据所述N个载波中每个载波关联的第一实体判断对应的载波是否满足载波重选条件;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一实体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中的至少一项。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链路满足载波失败条件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一载波关联的HARQ实体的连续HARQ不连续传输DTX次数达到对应的最大连续HARQ DTX次数;
第一载波集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倩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