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72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包括主体机构,主体机构包括移动底盘,移动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隧道机器人本体;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隧道机器人本体表面的限位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借助六角扳手依次转动两个六角旋钮,使得双向螺杆转动,最终使得定位杆朝连接壳的内腔移动,直至定位杆脱离贯穿孔的内腔即可完成拆卸作业,相反,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组装作业,该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具备便于检修的优点,摆脱了传统的安装方式,无需反复拧动多个螺栓,且有效避免将拆卸后的螺栓丢失,便于检修人员分别对移动底盘和隧道机器人本体进行检修维护。体进行检修维护。体进行检修维护。

A mobile traffic tunnel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由执行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运维系统四部分组成。机器人通过搭载高清红外相机与多类型传感器,结合激光扫描、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实时采集信号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隧道结构、内部环境、工作设备和交通运营等状态的综合性、全天候监测。
[0003]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通过智能化技术替代重复、高频、高强度的低脑力劳动,以解放人力,目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与移动装置之间采用多个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导致后续检修人员反复拧动多个螺栓才可完成拆装作业,整个拆装作业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且多个螺栓尺寸较小,拆卸后容易出现丢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与移动装置之间采用多个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导致后续检修人员反复拧动多个螺栓才可完成拆装作业,整个拆装作业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且多个螺栓尺寸较小,拆卸后容易出现丢失的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便于检修优点的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包括:
[0007]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移动底盘,所述移动底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隧道机器人本体;
[0008]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隧道机器人本体表面的限位架,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供限位架穿过的凹槽,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水平设置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壳,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位于连接壳的内腔,所述螺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限位架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杆远离螺套的一端贯穿至定位孔的内腔。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通过借助六角扳手依次转动两个六角旋钮,使得双向螺杆转动,最终使得定位杆朝连接壳的内腔移动,直至定位杆脱离贯穿孔的内腔即可完成拆卸作业,相反,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组装作业,该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具备便于检修的优点,摆脱了传统的安装方式,无需反复拧动多个螺栓,且有效避免将拆卸后的螺栓丢失,便于检修人员分别对移动底盘和隧道机器人本体进行检修维护。
[0010]进一步,所述限位架呈倒“凵”状结构,且所述限位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架相对的一侧均与隧道机器人本体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相对应两个的连接壳的内壁面,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相对应两个的连接壳的贯穿处。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壳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壳的内壁面与螺套的表面贴合。
[0013]进一步,所述连接壳表面的上部开设有供定位杆穿过的贯穿孔。
[0014]进一步,所述双向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且所述六角旋钮位于两个连接壳之间。
[0015]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出的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通过借助六角扳手依次转动两个六角旋钮,使得双向螺杆转动,最终使得定位杆朝连接壳的内腔移动,直至定位杆脱离贯穿孔的内腔即可完成拆卸作业,相反,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完成组装作业,该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具备便于检修的优点,摆脱了传统的安装方式,无需反复拧动多个螺栓,且有效避免将拆卸后的螺栓丢失,便于检修人员分别对移动底盘和隧道机器人本体进行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的局部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组件的局部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1、主体机构;101、移动底盘;102、支撑板;103、隧道机器人本体;
[0022]2、连接组件;201、限位架;202、凹槽;203、双向螺杆;204、连接壳;205、螺套;206、定位杆;207、定位孔;208、贯穿孔;209、六角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如图1

4所示,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包括主体机构1和连接组件2。
[0025]其中,主体机构1包括移动底盘101,移动底盘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2,支撑板102的顶部设置有隧道机器人本体103。
[0026]其中,连接组件2包括设置于隧道机器人本体103表面的限位架201,支撑板102的表面开设有供限位架201穿过的凹槽202,支撑板102底部的两侧均水平设置有双向螺杆203,双向螺杆20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壳204,双向螺杆203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套205,螺套205位于连接壳204的内腔,螺套2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06,限位架20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定位孔207,定位杆206远离螺套205的一端贯穿至定位孔207的内腔。
[0027]具体的,限位架201呈倒“凵”状结构,且限位架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架201相对的一侧均与隧道机器人本体103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架201和凹槽202的配合使用,对支撑板102与隧道机器人本体103之间起到初步限位作用,有效防止隧道机器人本体103水平偏移,以便后续进行定位操作。
[0028]具体的,双向螺杆20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相对应两个的连接壳204的内壁面,双向螺杆203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相对应两个的连接壳204的贯穿处。
[0029]具体的,连接壳204的顶部与支撑板10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连接壳204的内壁面与螺套205的表面贴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壳204的内壁面对螺套205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螺套205稳定地水平移动。
[0030]具体的,连接壳204表面的上部开设有供定位杆206穿过的贯穿孔208。
[0031]具体的,双向螺杆2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六角旋钮209,且六角旋钮209位于两个连接壳204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六角旋钮209便于检修人员借助扳手等辅助工具转动双向螺杆203。
[0032]结构原理:通过借助六角扳手依次转动两个六角旋钮209,六角旋钮209带动双向螺杆203转动,双向螺杆203带动螺套205在连接壳204的内腔朝六角旋钮209的方向滑动,螺套205带动定位杆206同步移动,直至定位杆206脱离贯穿孔208的内腔,再将隧道机器人本体103向上提取,隧道机器人本体103带动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移动底盘(101),所述移动底盘(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的顶部设置有隧道机器人本体(103);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设置于隧道机器人本体(103)表面的限位架(201),所述支撑板(102)的表面开设有供限位架(201)穿过的凹槽(202),所述支撑板(102)底部的两侧均水平设置有双向螺杆(203),所述双向螺杆(20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连接壳(204),所述双向螺杆(203)的表面螺纹套设有螺套(205),所述螺套(205)位于连接壳(204)的内腔,所述螺套(2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06),所述限位架(20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定位孔(207),所述定位杆(206)远离螺套(205)的一端贯穿至定位孔(207)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交通隧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直霖马仕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