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脏瓣膜,所述心脏瓣膜至少部分可降解。本技术方案中,微创介入植入心脏瓣膜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依靠内皮化致密物和原生组织紧密连接固定。通过将心脏瓣膜设为至少部分可降解,可使得心脏瓣膜能够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选择可降解的部位,该部位的尺寸逐渐缩小,直至完全降解消失。如此,能有效减少流出道梗阻,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避免血栓和溶血发生的几率。溶血发生的几率。溶血发生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脏瓣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指一种心脏瓣膜。
技术介绍
[0002]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一个心室和一个心房,心室和心室之间以及心房和心房之间通过室间隔和房间隔分隔开,在房、室和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反流的瓣膜。其中,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为二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瓣膜为三尖瓣,位于左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瓣膜为主动脉瓣,位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瓣膜为肺动脉瓣。心脏瓣膜是指心房与心室之间或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瓣膜在心脏血液循环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心脏瓣膜会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做出相应的开合,从而保证血流单方向流动。
[0003]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性心脏瓣膜疾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疾病越来越常见,值得每个人去重视。具体地,心脏瓣膜疾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出现了病变,导致瓣膜无法正常的完全闭合或充分打开,从而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造成心脏功能异常。
[0004]目前,微创介入植入人工心脏瓣膜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最常见手段之一,然而在不断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瓣膜外支架作为与原生组织直接接触的金属部件,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心脏组织的自由运动。例如外支架过长会造成流出道梗阻,但过短又会影响固定,造成人工瓣膜移位。同时外支架较大的尺寸对血流的动力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极易引发血栓和溶血的问题。
[0005]本申请人为了保证人工瓣膜植入早期的有效固定,且随着外支架的不断降解又能有效减少流出道梗阻,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避免血栓和溶血发生的几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心脏瓣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脏瓣膜,用于解决现有瓣膜易造成流出道梗阻、外支架尺寸较大影响血流动力学性能从而造成血栓或溶血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心脏瓣膜,所述心脏瓣膜至少部分可降解。
[0009]本技术方案中,微创介入植入心脏瓣膜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依靠内皮化致密物和原生组织紧密连接固定。通过将心脏瓣膜设为至少部分可降解,可使得心脏瓣膜能够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而选择可降解的部位,该部位的尺寸逐渐因降解而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如此,能有效减少流出道梗阻,降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而避免血栓和溶血发生的几率。
[0010]进一步优选地,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包括一第一分支架、一第二分支架和一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分支架和所述第二分支架的第三分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架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可全部或部分降解。
[0011]本技术方案中,外支架包括的第一分支架、第二分支架和第三分支架采用拼接的方式组装于一体,相比较于一体式结构而言,利于生产和加工,缩小成本。第二分支架用于贴合心房壁,以使得心房在发生动态变化时,能够确保外支架不会与心房壁脱离,用于辅助心脏瓣膜固定。这样在第二分支架与心房壁接触的地方就更容易生长出新的内皮细胞,以形成内皮化致密物。且外支架的第一分支架和/或第二分支架可全部或部分降解,如此,当心脏瓣膜植入人体心房后,随着内皮化致密物的不断形成,以及第一分支架和/或第二分支架的不断降解消融,最终心脏瓣膜依靠内皮化致密物与原生组织紧密连接固定。这样可有效减少外支架对流出道的阻挡,同时较大尺寸的外支架的降解可有效避免人工心脏瓣膜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降低血栓或溶血发生的概率。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分支架由不可降解的金属材质制作;其中,所述第三分支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不锈钢和钴基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一分支架的材质为镁合金、铁合金和锌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的材质为镁合金、铁合金和锌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0013]本技术方案中,当外支架植入人体心房后,随着第一分支架和/或第二分支架的不断降解消融,第三分支架可通过密封膜和原生组织内皮化,并形成于一体,一方面,可有效固定瓣叶;另一方面,可减小外支架的尺寸,可有效避免心脏瓣膜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降低血栓或溶血发生的概率。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架为多个V形件首尾对接而组成的一V形环状网格;每两相邻的所述V形件的对接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分支架;多个所述V形件的波峰上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倒刺,所述倒刺可降解;和/或多个所述V形件的所述对接端上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倒刺,所述倒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分支架,且所述倒刺不可降解。
[0015]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分支架设为V形环状网格,该结构既利于固定第三分支架,又可减小第一分支架的重量。通过在多个V形件的波峰和/或对接端上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倒刺来钩挂原生瓣叶,进而用于固定心脏瓣膜,不会引起心脏瓣膜的侧翻。进一步地,设于V形件波峰位置的倒刺可降解,设于对接端上的倒刺不可降解,且该位置的倒刺固定连接于第三分支架,如此,可有效防止没有充分内皮化时,第一分支架已经完全降解,这样容易导致外支架对心脏瓣膜的固定不牢固。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V形环状网格包含的所述V形件的数量为12
‑
24个。
[0017]将V形件的数量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在一定的体积下结构的稳固性。
[00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分支架包括多个主连接杆和多个瓣叶连接杆;每两相邻的所述瓣叶连接杆之间均设有数量及间距同等的多个所述主连接杆;多个所述主连接杆和多个所述瓣叶连接杆同向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所述V形件的所述对接端,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架。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支架呈外翻的波形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分支架的每一波峰均设有一第二分支架连接件;所述第一分支架的每一所述对接端均设有一第一分支架连接件;每一所述主连接杆和每一所述瓣叶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对位的一所述第二分支架连接件和一所述第一分支架连接件;及每一所述主连接杆和每一所述瓣叶连接杆均
位于所述第二分支架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分支架连接件的内侧;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分支架波峰的连接处弧形过渡;和/或所述瓣叶连接杆的数量为三个,且沿所述第三分支架的周侧间隔设置。
[0020]本技术方案中,瓣叶连接杆的下部用于固定瓣叶,其上部结构与主连接杆一起提供径向支撑力。第二分支架用于贴合心房壁,以使得心房在发生动态变化时,能够确保外支架不会与心房壁脱离,用于辅助心脏瓣膜的固定。这样在第二分支架与心房壁接触的地方就更容易生长出新的内皮细胞,贴合在心房壁上的第二分支架表面细胞贴附率比较高,容易内皮化。将第二分支架连接件和第二分支架波峰的连接处弧形过渡,以适配于心房壁的轮廓,防止硬性挤压心房壁。
[0021]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主连接杆和多个所述瓣叶连接杆中的一个为直杆,多个所述主连接杆和多个所述瓣叶连接杆中的另一个为S形弯杆;或多个所述主连接杆中的一部分为直杆,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脏瓣膜至少部分可降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架;所述外支架包括一第一分支架、一第二分支架和一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分支架和所述第二分支架的第三分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架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可全部或部分降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支架由不可降解的金属材质制作;其中,所述第三分支架的材质为镍钛合金、不锈钢和钴基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一分支架的材质为镁合金、铁合金和锌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架的材质为镁合金、铁合金和锌合金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架为多个V形件首尾对接而组成的一V形环状网格;每两相邻的所述V形件的对接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分支架;多个所述V形件的波峰上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倒刺,所述倒刺可降解;和/或多个所述V形件的所述对接端上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倒刺,所述倒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分支架,且所述倒刺不可降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环状网格包含的所述V形件的数量为12
‑
24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脏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支架包括多个主连接杆和多个瓣叶连接杆;每两相邻的所述瓣叶连接杆之间均设有数量及间距同等的多个所述主连接杆;多个所述主连接杆和多个所述瓣叶连接杆同向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所述V形件的所述对接端,另一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分支架。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双虎,虞奇峰,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