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9497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微液滴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包括机架以及均设置于机架上的载物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加热机构、加样机构以及检测机构、磁性机构、设置有试剂卡的分析芯片,分析芯片设置于载物台上,分析芯片背离载物台的一面设置有进样槽,分析芯片上还设置有连通进样槽与试剂卡的流道,流道上连通设置有开口方向与进样槽相同的进气槽,第一驱动机构与载物台相连并驱动载物台转动,加样机构设置有可用于封堵进样槽开口的封堵机构以及可用于挤压进气槽中气体的挤压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加样机构相连并驱动加样机构沿垂直于载物台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面的方向运动。面的方向运动。

A bioanalysis system for micro droplet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微液滴分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临床生物医学检测技术日新月异,大型仪器具有检测稳定,通量高,准确,灵敏度高,试剂检测灵活等各种优点,但其体积大,成本高,很难在一些急诊或者门诊等需要集约型机器的场景使用。
[0003]鉴于此,微液滴分析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其是通过磁力作用于包裹有磁粒的微小体积液体(一般为油相),进而操控其进行移动,实现反应、洗涤、检测等检测步骤,这种技术通常在分析芯片上实现,以将检测设备做到较小体积。
[0004]微液滴分析技术在测试研究中可以通过液相的转换(运动形式、运动状态、运动过程)达到生物反应过程的目的,也可以通过液相中固相的转换(移动分离、吸附分离、提取分离)达到生物分析过程的实现。其中通过固相转换结合吸附

移动分离可以避免液体移动分析过程体积损失,实现较高的精密度的测试。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将样品加入至分析芯片的进样槽上,让样品经微流道流入分析芯片中的反应槽,然后再往分析芯片中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载物台(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加热机构(5)、加样机构(6)以及检测机构(7)、磁性机构(8)、设置有试剂卡(91)的分析芯片(9),所述分析芯片(9)设置于所述载物台(2)上,所述分析芯片(9)背离所述载物台(2)的一面设置有进样槽(92),分析芯片(9)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样槽(92)与试剂卡(91)的流道(93),流道(93)上连通设置有开口方向与进样槽(92)相同的进气槽(9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与所述载物台(2)相连并驱动所述载物台(2)转动,所述加样机构(6)设置有可用于封堵所述进样槽(92)开口的封堵机构(61)以及可用于挤压进气槽(94)中气体的挤压机构(6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与所述加样机构(6)相连并驱动加样机构(6)沿垂直于载物台(2)所在平面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61)包括第一连接柱(611)以及密封头(612),所述密封头(612)与所述第一连接柱(61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柱(61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液滴检测生物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62)包括中空的第二连接柱(621),所述第二连接柱(621)内设置有刺针(622),所述刺针(622)通过其端部所设的弹性件(624)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弹性相连并可沿所述第二连接柱(621)的轴向运动,所述刺针(622)靠近所述载物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金吴海林李迎春杨娇刘江龙晓君徐力何丽珍陈毅飞
申请(专利权)人:哈深迪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