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91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将电化学抛光后的单晶基底铜(111)放入高温管式炉,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即可得到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步碳源供给,先高碳源生长多层石墨烯大面积薄膜,继而降低碳源,并维持小碳源的长时间供给,多层区域优先刻蚀,最终会达到刻蚀与生长的动态平衡,得到大面积连续单层石墨烯薄膜。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理想的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sp2杂化形成的六角蜂窝状材料。2004年,Andre K.Geim教授和Konstantin S.Novoselov教授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获得了石墨烯,并于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热学和磁学等性质,如优异导电性、良好透光性、高机械强度、高热导率、以及超导、高杨氏模量、高比表面积等。特别是其优异的电学性能,有望在场效应管、透明柔性电极、自旋电子等器件中获得应用。
[0003]实际应用总是以制备为基础和前提的。目前已知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碳化硅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以及偏析生长法等。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具有大面积、高质量、可控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实现石墨烯大规模工业化制备的有效路径之一。CVD作为一个复杂的多相催化系统,涉及到催化基底、各种载气和前驱体的使用,以及诸多制备条件的调控。典型的CVD系统由管式炉、石英管、气体流量计、泵送系统和气路传输系统组成,制备过程包括将载气填充到反应室、将催化基底加热至高温、将前驱体气体连同载气流入反应室、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和必要的载气保护反应一段时间、过程中反应气体经由系统尾端排出,最后冷却,取出样品,将金属基底上的石墨烯转移到介电基底上。CVD系统生长条件具有多样性,生长结果具有随机性。其中,金属催化基底主要有两种:以铜为代表的吸附、催化类型和以镍为代表的渗碳、析碳类型。由于铜成本较低、溶碳性低、催化性能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制备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的金属催化基底。要获得高质量大面积的单层石墨烯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控制单一成核点不断长大,但此方法可控性较差,制备时间长;另一种是通过定向拼接单个石墨烯岛以实现大面积单晶石墨烯薄膜,此方法生长较快,重复性较高,但对催化基底的质量具有较高要求。金属镍等催化剂由于溶碳较高,不利于用来制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铜基底由于溶碳量低的特点成为优先选择的对象。金属铜催化基底虽然溶碳量比较低,但石墨烯生长过程存在各种不均匀性,如成核、碳源的局部浓度、基底表面能、温度、基底吸附碳含量等的不均匀性,这些不均匀性在统计上会造成一定比例多层石墨烯的存在,为获得大面积、均匀、高质量单层石墨烯造成了困难。寻找合适的生长调控方法抑制甚至消除多层石墨烯的出现,成为制备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的关键,对促进石墨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常压条件制备大面积的、均匀的、单层石墨烯薄膜。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大面积连续单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6]1)将基底进行去除杂质的表面处理电化学抛光;
[0007]2)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先在碳源流量A的条件下进行石墨烯的生长,得到多层石
墨烯薄膜;
[0008]再在碳源流量B的条件下进行选择性刻蚀,得到所述大面积连续单层石墨烯薄膜;
[0009]所述碳源流量A要大于所述碳源流量B。
[0010]上述方法中,所述基底为金属基底或绝缘基底;
[0011]所述金属基底具体为铜箔或单晶铜;
[0012]所述铜箔的厚度具体为20μm

100μm;
[0013]所述基底进行所述电化学抛光的晶面为(111)面;具体为单晶铜(111)面。所述基底不限于单晶铜(111);其他单晶铜(111)面所述可由高温退火制备,但不限于此种方法,其他方法所得到的单晶铜(111)面亦可得到相同结果。
[0014]所述去除杂质的表面处理为电化学抛光。
[0015]具体的,各种电化学抛光方法均适用,如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电化学抛光:接直流电源的正极,金属铜电极接负极,施加电压为2

6V,优选5V,通电电流为1

4A,优选3A,抛光时间为2

5min,优选3min,随后用去离子水清洗,普通N2吹干。
[0016]所述步骤2)中,所述碳源选自甲烷、一氧化碳、甲醇、乙炔、乙醇、苯、甲苯、环己烷和酞菁中至少一种;
[0017]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氩气和氮气中至少一种;
[0018]还原性气体选自氢气、一氧化碳和氨气中至少一种。
[0019]所述步骤2)生长步骤中,生长温度为1000

1080℃;具体为1075℃;
[0020]由室温升至生长温度的时间为10

100min;具体为45min;
[0021]生长时间为0.5

6h;具体可为30

90min;更具体为1h;
[0022]惰性气体流量为100

400sccm(Standard

state cubic centimeter per minute);具体为200

250sccm;
[0023]还原性气体的流量为5

200sccm;更具体为20

25sccm;
[0024]所述碳源流量A为1

10sccm;具体为3

5sccm;更具体为4sccm。
[0025]所述步骤2)选择性刻蚀步骤中,所述碳源流量B为0

3sccm,且不为0;具体为0.2sccm;
[0026]刻蚀时间为3

8h;具体为4h;
[0027]刻蚀温度与所述步骤2)生长步骤的温度相同;
[0028]所述惰性气体和氢气的流量与所述步骤2)生长步骤的流量相同。
[0029]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选择性刻蚀步骤之后,开盖冷却,温度降至600℃关闭所述碳源,待温度降至室温,即得。
[0030]另外,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大面积连续单层石墨烯薄膜,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单晶铜消除了市售铜所包含的体相杂质以及高温下表面大量存在的晶界和晶面,在催化生长石墨烯时可得到高度取向的石墨烯岛。但这些石墨烯岛多为多层,这些石墨烯岛继续生长无缝拼接到一起,即可得到大面积连续石墨烯多层薄膜。通过减小碳源同时延长时间的方法,可以调控刻蚀与生长的过程,通过调控碳源流量和条件,可以将底部多层石墨烯逐渐刻蚀,最终得到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学(OM)照片可以观察到定向的多层石墨烯单晶,以及所制备的大面积多层石墨烯薄膜。通过调控碳源浓
度和时间长短,可以实现选择性刻蚀,最终得到大面积、均匀单层石墨烯薄膜。通过OM、扫描电镜SEM下可以看出,可以观察到选择性刻蚀石墨烯的证据,通过拉曼数据的点扫可以进一步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大面积连续单层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包括:1)将基底进行去除杂质的表面处理电化学抛光;2)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先在碳源流量A的条件下进行石墨烯的生长,得到多层石墨烯薄膜;再在碳源流量B的条件下进行选择性刻蚀,得到所述大面积连续单层石墨烯薄膜;所述碳源流量A要大于所述碳源流量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金属基底或绝缘基底;所述金属基底具体为铜箔或单晶铜;所述铜箔的厚度具体为20μm

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进行所述电化学抛光的晶面为(111)面;具体为单晶铜(111)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除杂质的表面处理为电化学抛光。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碳源选自甲烷、一氧化碳、甲醇、乙炔、乙醇、苯、甲苯、环己烷和酞菁中至少一种;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氩气和氮气中至少一种;还原性气体选自氢气、一氧化碳和氨气中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生长步骤中,生长温度为1000

1080℃;具体为1075℃;由室温升至生长温度的时间为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斌姚文乾张家宁刘云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