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91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包括:外壳;第一水管,第一水管设置于外壳的左侧,第一水管的内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水管,第二水管设置于外壳的右侧,第二水管的内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堵柱,堵柱设置于外壳的内腔底端中部;过滤机构,过滤机构设置于堵柱的内腔;阀块,阀块的内腔可滑动的套接于堵柱的外壁顶端,阀块的底端左右两侧与外壳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相接触。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阀块左右两侧的压力值来自动调节流体的流向和流量,进而可以避免出现泄漏的情况,并且可以对流动的流体进行过滤,避免污染阀块,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阀块可承受的压力值,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A regulating valve with bidirectional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为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

技术介绍

[0002]压力调节阀亦称自力式平衡阀、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器、动态平衡阀、流量平衡阀,是一种直观简便的流量调节控制装置,管网中应用流量调节阀可直接根据设计来设定流量,阀门可在水作用下,自动消除管线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流量偏差,无论系统压力怎样变化均保持设定流量不变,该阀这些功能使管网流量调节一次完成,把调网工作变为简单的流量分配,有效的解决管网的水力失调;
[0003]但是传统的压力调节阀仅可以单向根据压力调节流量,由于另一侧无法控制压力调节阀的开关,如压力调节阀的另一侧压力过高的话,且压力调节阀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容易造成泄露的情况出现,并且传统的压力调节阀不设置有过滤机构,如流体内存在有杂质,压力调节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杂质容易吸附在压力调节阀内,进而容易造成压力调节阀无法精确的控制流量,且容易污染流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仅可以单向进行控制,不设置有过滤机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包括:外壳;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设置于外壳的左侧,所述第一水管的内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设置于外壳的右侧,所述第二水管的内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堵柱,所述堵柱设置于外壳的内腔底端中部;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堵柱的内腔;阀块,所述阀块的内腔可滑动的套接于堵柱的外壁顶端,所述阀块的底端左右两侧与外壳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相接触;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设置于阀块的顶端中部,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延伸出外壳的顶端;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伸缩杆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卡接于阀块的顶端;
[0006]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螺接于外壳的底端中部。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底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的顶端中部,所述保护板的内腔足有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槽;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内嵌于保护板的内腔底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卡接于保护板的内腔底侧。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的弹力。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可滑动的内嵌于保护板的内腔,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卡接于过滤网的底端,所述过滤网的顶端延伸出保护板的内腔,并与阀块的内腔顶端相接触;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的内侧分别设置于过滤网的左右两侧底端,所述滑块的外侧相适配插接于滑槽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与保护板之间存在间隙,进而可以保证所述过滤网过滤出来
的杂质可以掉落至保护板的内腔中,避免杂质残留在所述保护板顶端。
[0011]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外壁还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可滑动的套接于伸缩杆的外壁顶端,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卡接于挤压板的底端;旋转圈,所述旋转圈的外壁底部螺接于外壳的顶端,所述旋转圈的底端设置于挤压板的顶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利用堵柱和阀块之间的配合可以将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分隔开,当第一水管内腔或者第二水管内腔中的压力过大时,可以挤压阀块向上移动,并挤压第一弹簧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促使阀块与堵柱分离,进而可以将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通,并且随着阀块向上移动,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以推动过滤网向上移动,进而利用过滤网可以对流体进行过滤,过滤出来的杂质吸附在过滤网表面或者掉落至保护板的内腔中,当需要调节阀块可承受的压力值时,旋转旋转圈带动挤压板向下或者向上移动即可,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阀块左右两侧的压力值来自动调节流体的流向和流量,进而可以避免出现泄漏的情况,并且可以对流动的流体进行过滤,避免污染阀块,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阀块可承受的压力值,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6]图4为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壳,2、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堵柱,5、过滤机构,51、固定块,52、保护板,53、滑槽,54、第二弹簧,55、过滤网,56、滑块,6、阀块,7、伸缩杆,8、第一弹簧,9、挤压板,10、旋转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技术方案,包括:外壳1、第一水管2、第二水管3、堵柱4、过滤机构5、阀块6、伸缩杆7、第一弹簧8、挤压板9和旋转圈10,第一水管2设置于外壳1的左侧,第一水管2的内腔与外壳1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水管3设置于外壳1的右侧,第二水管3的内腔与外壳1的内腔相连通,堵柱4设置于外壳1的内腔底端中部,过滤机构5设置于堵柱4的内腔,过滤机构5用于对流动的流体进行过滤,避免污染阀块6,阀块6的内腔可滑动的套接于堵柱4的外壁顶端,阀块6的底端左右两侧与外壳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相接触,阀块6和堵柱4配合可以控制将第一水管2和第二水管3分隔开或者连通,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于阀块6的顶端中部,伸缩杆7的顶端延伸出外壳1的顶端,第一弹簧8套接于伸缩杆7的外壁,第一弹簧8的底端卡接于阀块6的顶端,第一弹簧8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当阀块6因为压力而上升时,挤压第一弹簧8发生弹性形变,当阀块6所承受的压力变小之后,利用第一弹簧8将阀
块6恢复至初始状态,挤压板9可滑动的套接于伸缩杆7的外壁顶端,第一弹簧8的顶端卡接于挤压板9的底端,旋转圈10的外壁底部螺接于外壳1的顶端,旋转圈10的底端设置于挤压板9的顶端,转动旋转圈10可以带动挤压板9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可以改变阀块6可承受的压力值。
[0020]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过滤机构5包括:固定块51、保护板52、滑槽53、第二弹簧54、过滤网55和滑块56,固定块51螺接于外壳1的底端中部,固定块51用于将保护板52和外壳1固定连接在一起,保护板52的底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51的顶端中部,保护板52的内腔足有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槽53,保护板52用于避免过滤网55与堵柱4接触,进而可以避免过滤网55上吸附的杂质掉落至堵柱4的内腔中,第二弹簧54内嵌于保护板52的内腔底端,第二弹簧54的底端卡接于保护板52的内腔底侧,第二弹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水管(2),所述第一水管(2)设置于外壳(1)的左侧,所述第一水管(2)的内腔与外壳(1)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水管(3),所述第二水管(3)设置于外壳(1)的右侧,所述第二水管(3)的内腔与外壳(1)的内腔相连通;堵柱(4),所述堵柱(4)设置于外壳(1)的内腔底端中部;过滤机构(5),所述过滤机构(5)设置于堵柱(4)的内腔;阀块(6),所述阀块(6)的内腔可滑动的套接于堵柱(4)的外壁顶端,所述阀块(6)的底端左右两侧与外壳(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相接触;伸缩杆(7),所述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于阀块(6)的顶端中部,所述伸缩杆(7)的顶端延伸出外壳(1)的顶端;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套接于伸缩杆(7)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8)的底端卡接于阀块(6)的顶端;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固定块(51),所述固定块(51)螺接于外壳(1)的底端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向控制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5)还包括:保护板(52),所述保护板(52)的底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51)的顶端中部,所述保护板(52)的内腔足有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槽(53);第二弹簧(54),所述第二弹簧(54)内嵌于保护板(52)的内腔底端,所述第二弹簧(54)的底端卡接于保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春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