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900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2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在不同场景下提高抗冲击性能或者提高可弯折性能,以对显示模组提供更可靠的保护。冲击防护层,用于显示模组,冲击防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电致增强层为透明膜层,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模量与穿过电致增强层的电场强度正相关。度正相关。度正相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电致增强层的制备方法和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使终端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占据更小物理空间,出现了具有折叠屏的终端。终端具有用于支撑显示模组的背板,然而,对于可折叠的显示模组来说,其中背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是矛盾体,其中弯折性要求杨氏模量低、易弯折形变;而抗冲击性要求杨氏模量高、屈服强度高、不易变形。因此,对于具有折叠屏的终端,使背板在提高抗冲击性的同时易于弯折,是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电致增强层的制备方法和终端,可以在不同场景下提高抗冲击性能或者提高可弯折性能,以对显示模组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冲击防护层,用于显示模组,冲击防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电致增强层为透明膜层,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防护层,用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防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所述电致增强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所述电致增强层为透明膜层,所述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模量与穿过所述电致增强层的电场强度正相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增强层为二氧化硅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增强层包括透明基材和贴附于所述透明基材表面的电致增强粒子,所述电致增强粒子为纳米球、纳米管或石墨烯气凝胶,所述纳米球或纳米管为二氧化硅或石墨烯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增强层由透明基材和电致增强纤维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电致增强纤维由二氧化硅或石墨烯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任意一者包括透明基材和贴附于所述透明基材表面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为金属、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为环烯烃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或三醋酸纤维薄膜。7.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防护层,所述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周期性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跌落状态,若是,则向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若否,则停止向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不会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期性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展平状态,若是,则向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元代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