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900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2 09:2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在不同场景下提高抗冲击性能或者提高可弯折性能,以对显示模组提供更可靠的保护。冲击防护层,用于显示模组,冲击防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电致增强层为透明膜层,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模量与穿过电致增强层的电场强度正相关。度正相关。度正相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和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电致增强层的制备方法和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使终端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占据更小物理空间,出现了具有折叠屏的终端。终端具有用于支撑显示模组的背板,然而,对于可折叠的显示模组来说,其中背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是矛盾体,其中弯折性要求杨氏模量低、易弯折形变;而抗冲击性要求杨氏模量高、屈服强度高、不易变形。因此,对于具有折叠屏的终端,使背板在提高抗冲击性的同时易于弯折,是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电致增强层的制备方法和终端,可以在不同场景下提高抗冲击性能或者提高可弯折性能,以对显示模组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冲击防护层,用于显示模组,冲击防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电致增强层为透明膜层,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模量与穿过电致增强层的电场强度正相关。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增强层为二氧化硅材料层。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增强层包括透明基材和贴附于透明基材表面的电致增强粒子,电致增强粒子为纳米球、纳米管或石墨烯气凝胶,纳米球或纳米管为二氧化硅或石墨烯材料。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增强层由透明基材和电致增强纤维的混合材料制成,电致增强纤维由二氧化硅或石墨烯制成。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任意一者包括透明基材和贴附于透明基材表面的导电网格;
[0009]导电网格为金属、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者。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材为环烯烃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或三醋酸纤维薄膜。
[001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用于终端,终端包括第一方面的冲击防护层,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周期性确定终端是否处于跌落状态,若是,则向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若否,则停止向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不会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还包括:周期性确定终端是否处
于展平状态,若是,则向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若否,则停止向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不会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
[0013]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以实现第二方面的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
[0014]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冲击防护层,冲击防护层为第一方面的冲击防护层。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圆偏光片和盖板,圆偏光片位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冲击防护层位于圆偏光片和显示面板之间;盖板包括保护层和硬涂层,保护层位于硬涂层和圆偏光片之间。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还包括:圆偏光片和硬涂层,圆偏光片位于硬涂层和显示面板之间,冲击防护层位于圆偏光片和硬涂层之间。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冲击防护层包括第一冲击防护层和第二冲击防护层,第一冲击防护层位于圆偏光片和硬涂层之间,第二冲击防护层位于显示面板远离硬涂层的一侧。
[0018]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第四方面的显示模组;第三方面的冲击防护层控制装置。
[0019]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增强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1,1

双(对氯苯基)

2,2

二氯乙烯溶于N,N

二甲基乙酰胺,形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均苯四甲酸二酐并搅拌,形成聚丙烯酸溶液;在聚丙烯酸溶液中加入四乙氧基硅烷并搅拌,形成聚酰亚胺前体;将聚酰亚胺前体涂布于二氧化硅层表面,对涂布于二氧化硅表面的聚酰亚胺前体进行酰亚胺化,形成聚酰亚胺与二氧化硅的复合膜层。
[0020]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装置、显示模组、电致增强层的制备方法和终端,通过设置两个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电致增强层,由于电致增强层具有杨氏模量与穿过其的电场强度正相关的特性,因此可以在终端处于跌落状态时通过向两个透明电极层提供电压差,而提高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模量,以提高冲击防护层的抗冲击性能;在终端处于非跌落状态时通过不向两个透明电极层提供电压差,而提高冲击防护层的可弯折性能。即通过在不同场景下提高抗冲击性能或可弯折性能,以对显示模组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冲击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包括冲击防护层和冲击防护层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施加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上的一种电压信号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导电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导电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的分解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0037]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发现过程进行说明。对于可折叠的显示模组,可弯折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是一对矛盾体,在显示模组中起保护作用的膜层,杨氏模量越高,则抗冲击性能越好,弯折不易产生折痕,但是弯折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防护层,用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防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增强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所述电致增强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所述电致增强层为透明膜层,所述电致增强层的杨氏模量与穿过所述电致增强层的电场强度正相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增强层为二氧化硅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增强层包括透明基材和贴附于所述透明基材表面的电致增强粒子,所述电致增强粒子为纳米球、纳米管或石墨烯气凝胶,所述纳米球或纳米管为二氧化硅或石墨烯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增强层由透明基材和电致增强纤维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电致增强纤维由二氧化硅或石墨烯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任意一者包括透明基材和贴附于所述透明基材表面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为金属、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和导电聚合物中的任意一者。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为环烯烃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或三醋酸纤维薄膜。7.一种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防护层,所述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周期性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跌落状态,若是,则向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若否,则停止向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不会由于电压差而产生电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防护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期性确定所述终端是否处于展平状态,若是,则向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以使所述冲击防护层中的第一透明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元代晓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