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56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包括螺栓及螺帽,所述螺栓由底帽及固定连接在底帽上壁的螺杆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带有防滑齿的防滑垫圈在螺帽拧紧后,起到第一重防松作用,进一步通过内限位柱、外限位柱插直槽中限制转动座与螺栓之间的转动关系,再进一步通过定位杆插进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使得螺帽与转动座之间被限制转动,最终达到防松的效果,螺帽配合扭矩扳手可控制锁紧压力,转动座通过转动调整内限位柱与直槽的相对位置,通过滑套可以避免内限位柱、外限位柱脱出,将滑套向下拨动,外限位柱完全脱离后,外限位柱通过第二弹簧被顶出,手持外限位柱外露的部分即可拔出。部分即可拔出。部分即可拔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


[0001]本技术涉及特种连接件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螺母防松形式,有些采用厌氧胶进行固定粘接,使得发生振动时螺母与螺杆不会发生位移,从而进行防松,但是该方式后续维护非常麻烦,还有些采用机械结构来实现防松,比如双螺母、加弹簧垫片等等,实际在振动测试平台上发现,这几种方式随着振动持续发生都无法避免松动现象,只能在振动初期起到防松效果,所以只能运用在振动相对较小,且振动频率不高的场合,需要对现有螺母、螺栓防松形式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包括螺栓及螺帽,所述螺栓由底帽及固定连接在底帽上壁的螺杆组成,所述螺杆与螺帽之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螺纹及内螺纹;转动连接在所述螺帽上壁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螺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座沿着螺杆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螺帽与转动座之间用于限制转动座与螺帽相互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外壁用于防止第一限位结构脱出的防脱落结构;滑动连接在所述螺杆外壁且位于螺帽下侧的防滑垫圈,所述防滑垫圈远离螺帽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所述防滑齿为斜齿。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螺帽上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壁固定连接有压边圈,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在压边圈外壁,所述转动座通过压边圈连接片、与螺帽转动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直槽、外限位柱、连接杆、内限位柱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直槽设置在螺杆外壁,所述直槽沿着螺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外限位柱、内限位柱从外至内依次滑动连接在转动座内侧壁,所述内限位柱远离外限位柱的一端外壁与直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内限位柱朝向外限位柱的一侧,所述连接杆远离内限位柱的一端外壁与外限位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连接杆外壁且位于外限位柱、内限位柱之间。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定位杆、第二定位孔以及七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在连接片内壁,七个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在转动座内侧壁,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均与螺杆轴心线平行,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在七个第一定位孔中任意一个内侧壁。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防脱落结构包括滑套、第一弹簧,所述转动座外壁且靠近上端设置有挡圈,滑套滑动连接在转动座外壁且位于挡圈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转动座外壁且位于滑套与连接片之间。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通过带有防滑齿的防滑垫圈在螺帽拧紧后,起到第一重防松动的总用,防滑齿咬合住被紧固件的上表面,相比平垫、弹垫摩擦力增大,不容易位移,进一步通过内限位柱、外限位柱插直槽中限制转动座与螺栓之间的转动关系,再进一步通过定位杆插进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使得螺帽与转动座之间被限制转动,最终达到防松的效果,振动时,螺帽与螺栓之间无法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松动,且转动座与螺帽属于转动连接,螺帽配合扭矩扳手可控制锁紧压力,转动座通过转动调整内限位柱与直槽的相对位置。
[0017]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通过滑套配合第一弹簧,可以将内限位柱和外限位柱卡在转动座内侧壁避免脱出,需要维护时,将滑套向下拨动挤压第一弹簧,当滑套与外限位柱完全脱离后,外限位柱通过第二弹簧被顶出,手持外限位柱外露的部分即可拔出,从而使得转动座与螺栓之间可以转动,再拔出定位杆,即可松下螺帽,维护也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的螺帽及转动座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的转动座侧面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的转动座俯视结构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的防滑垫圈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底帽;2、螺杆;3、外螺纹;4、直槽;5、螺帽;6、防滑垫圈;7、防滑齿;8、连接片;9、转动座;10、挡圈;11、滑套;12、第一弹簧;13、定位杆;14、第一定位孔;15、第二定位孔;16、内螺纹;17、压边圈;18、外限位柱;19、连接杆;20、内限位柱;2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照图1到图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包括螺栓及螺帽5,螺栓由底帽1及固定连接在底帽1上壁的螺杆2组成,螺杆2与螺帽5之间分别设置有相
互配合的外螺纹3及内螺纹16;
[0027]转动连接在螺帽5上壁的转动座9,转动座9与螺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座9沿着螺杆2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直槽4、外限位柱18、连接杆19、内限位柱20以及第二弹簧21,直槽4设置在螺杆2外壁,直槽4沿着螺杆2长度方向设置,外限位柱18、内限位柱20从外至内依次滑动连接在转动座9内侧壁,内限位柱20远离外限位柱18的一端外壁与直槽4内侧壁滑动连接,连接杆19固定连接在内限位柱20朝向外限位柱18的一侧,连接杆19远离内限位柱20的一端外壁与外限位柱18滑动连接,第二弹簧21套设在连接杆19外壁且位于外限位柱18、内限位柱20之间,通过内限位柱20滑动连接在直槽4与转动座9内侧壁之间,使得转动座9不能沿着螺杆2外壁转动,从而起到限制作用。
[0028]设置在螺帽5与转动座9之间用于限制转动座9与螺帽5相互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定位杆13、第二定位孔15以及七个第一定位孔14,第二定位孔15设置在连接片8内壁,七个第一定位孔14设置在转动座9内侧壁,第一定位孔14、第二定位孔15均与螺杆2轴心线平行,定位杆13滑动连接在七个第一定位孔14中任意一个内侧壁,锁紧后,微调螺帽5的位置,使得第二定位孔15可以同与七个第一定位孔14中任意一个对齐,再将定位杆13插入,使得转动座9与连接片8、螺帽5之间无法相互转动,起到限制作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栓及螺帽(5),所述螺栓由底帽(1)及固定连接在底帽(1)上壁的螺杆(2)组成,所述螺杆(2)与螺帽(5)之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螺纹(3)及内螺纹(16);转动连接在所述螺帽(5)上壁的转动座(9),所述转动座(9)与螺杆(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座(9)沿着螺杆(2)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螺帽(5)与转动座(9)之间用于限制转动座(9)与螺帽(5)相互转动的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座(9)外壁用于防止第一限位结构脱出的防脱落结构;滑动连接在所述螺杆(2)外壁且位于螺帽(5)下侧的防滑垫圈(6),所述防滑垫圈(6)远离螺帽(5)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7),所述防滑齿(7)为斜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5)上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片(8),所述连接片(8)上壁固定连接有压边圈(17),所述转动座(9)转动连接在压边圈(17)外壁,所述转动座(9)通过压边圈(17)和连接片(8),与螺帽(5)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压力型防松组合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直槽(4)、外限位柱(18)、连接杆(19)、内限位柱(20)以及第二弹簧(21),所述直槽(4)设置在螺杆(2)外壁,所述直槽(4)沿着螺杆(2)长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有铭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