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大层间变形的消能伸臂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消能
,尤其是涉及一种放大层间变形的消能伸臂,属于工程结构抗震与消能减震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是两个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在地震和和风力作用下结构变形及抗风舒适度不超过规范规定限制是高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超高层结构多采用外围框柱和中间核心筒结构体系,在外围框柱和内部核心筒之间距离一定楼层高度布置伸臂桁架,当结构受到水平荷载作用时,通过伸臂桁架协调作用调整核心筒与外围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外围框架柱一侧受压另一侧受拉,从而形成抗倾覆力矩,抵抗地震与风力作用,减小结构形变,伸臂桁架作用非常明显。在伸臂桁架加强体系中加入阻尼器,可以通过阻尼器集中耗散风或地震输入能量,减少主体结构在风力或地震作用下反应,达到减震的目的。阻尼器充分发挥耗能作用需要一定的变形量或者变形速度,对于一些自身侧向变形较小的结构或者结构在中小地震作用下,阻尼器很难以充分发挥工作性能,应用受到较大制约,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伸臂桁架进行技术改进。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大层间变形的消能伸臂,包括:核心筒(10)、外框柱(20)以及伸臂桁架(30);所述核心筒(10)和所述外框柱(20)通过所述伸臂桁架(30)连接;所述伸臂桁架(30)包括上弦杆(31)、下弦杆(32)和斜腹杆(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大杠杆(34);所述放大杠杆(34)的第一端连接于阻尼器,所述放大杠杆(34)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上弦杆(31)和下弦杆(32)中的一者,所述阻尼器连接所述上弦杆(31)和下弦杆(32)中的另一者,所述斜腹杆(33)与放大杠杆(34)连接,使所述放大杠杆(34)构成不等臂杠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层间变形的消能伸臂,其特征在于,当斜腹杆(33)采用正立安装时,其中,所述放大杠杆(34)的第一端同时连接于第一阻尼器(351)、第二阻尼器(352);所述第一阻尼器(351)与第二阻尼器(352)并联设置后分别连接所述下弦杆(32);所述放大杠杆(34)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销轴(41)铰接于所述上弦杆(31);所述斜腹杆(33)与所述放大杠杆(34)的上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层间变形的消能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351)通过第一牛腿(361)连接于所述下弦杆(32);所述第二阻尼器(352)通过第二牛腿(362)连接于所述下弦杆(3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层间变形的消能伸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腹杆(33)为人字状布置,所述斜腹杆(33)的上端通过第二销轴(40)与所述放大杠杆(34)铰接,所述斜腹杆(33)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弦杆(32)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红京,束伟农,陆新征,閤东东,周思红,蔡青,赵子斌,蔡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