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53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充电组件包括PCB电路板和两个导电件,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弹性安装在壳体顶部,所述负极组件弹性安装在壳体内,两个导电件分别安装在PCB电路板上,PCB电路板从壳体底部插入安装在壳体内,两个导电件在插入时分别连接负极组件和正极组件,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分体式安装,并且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单独安装在壳体上,使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与壳体的对中性不受PCB电路板装配公差影响,并且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不会因为对中性不够导致的下陷卡死,通过电极组件上的多个导电件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实现正极和负极导电功能。实现正极和负极导电功能。实现正极和负极导电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载充电的负极弹片与正极弹簧焊接PCB电路板后,其外形尺寸超过PCB电路板板边,在生产时中需要先分板再进行元器件插件作业,无法以连板方式进行元器件插件过锡炉,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在焊接正极弹簧与皮线操作不便,作业效率较低,车载充电器的正极帽限位不佳产生歪斜,在另一方面,由于PCB组装公差累积带来的正极帽与外壳对中性不够导致的正极帽下陷卡死和PCB组装公差累积带来的负极帽与外壳对中性不够导致的负极帽下陷卡死,都体现了车充结构的问题,而且现有的大功率车充散热效果不佳,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卡死、减少焊接并且分体式安装的车载充电器。
[0004]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PCB组件、导电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壳体装配有一个端盖,所述端盖安装在壳体上并封闭壳体,所述PCB组件包括PCB电路板,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两个导电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弹性安装在壳体顶部,所述负极组件弹性安装在壳体内,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安装在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从壳体底部插入安装在壳体内,两个所述导电件在插入时分别连接负极组件和正极组件,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分体式安装。
[0005]所述壳体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PCB组件安装在端盖上并通过端盖插入安装在壳体内。
[0006]所述PCB组件还设置有电容件和散热件,所述电容件安装在PCB电路板上,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安装在电容件两侧构成围合结构。
[0007]所述散热件安装在PCB电路板上并连接电极组件,通过所述散热件将PCB组件的热量传输到电极组件上进行散热。
[0008]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为正极导电件和负极导电件,所述正极导电件设置有连接弹片并通过连接弹片连接正极组件,所述负极导电件设置有负极导电连接片并通过负极导电连接片连接负极组件。
[0009]所述正极组件包括正极接触件、正极弹性件和连接件。
[0010]所述正极接触件包括正极帽,所述正极帽穿出壳体连接车载充电口,所述正极帽内设置有安装槽。
[0011]所述正极弹性件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正极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正极接触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正极弹性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正极接触件上。
[0012]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连接正极导电件,从而将所述正极组件弹性
安装在PCB电路板上防止歪斜,实现正极导电功能。
[0013]所述负极组件包括负极件,所述负极件弹性安装在壳体上并连接负极导电件,实现负极导电功能。
[0014]本技术通过将充电组件和电极组件分别安装在壳体上,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分体式安装,并且所述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单独安装在壳体上,使所述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与壳体的对中性不受PCB电路板装配公差影响,并且所述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不会因为对中性不够导致的下陷卡死,通过所述电极组件上的多个导电件分别连接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实现正极和负极导电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车载充电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车载充电器的正面剖视图A

A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车载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9]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显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100,包括壳体10、PCB组件20、导电组件30和电极组件40,所述PCB组件20包括PCB电路板21,所述导电组件30包括两个导电件30,所述电极组件40包括正极组件41和负极组件42,所述正极组件41弹性安装在壳体10顶部,所述负极组件42弹性安装在壳体10内,两个所述导电件30分别安装在PCB电路板21上,所述PCB电路板21从壳体10底部插入安装在壳体10内,两个所述导电件30在插入时分别连接负极组件42和正极组件41,实现车载充电器100的分体式安装。
[0020]所述壳体10设有端盖11,所述端盖11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0上,所述PCB组件20安装在端盖11上并通过端盖11插入安装在壳体10内。
[0021]所述PCB组件20还设置有电容件22、电感件23、散热件24和连接座25,所述电容件22和电感件23排列安装在PCB电路板21上,两个所述导电件30分别安装在电容件22两侧构成围合结构。
[0022]所述散热件24安装在电容件22和电感件23之间并连接电极组件40,通过所述散热件24将PCB电路板21、电容件22和电感件23的热量传输到电极组件40上,并通过所述电极组件40将热量传输到壳体10上进行散热。
[0023]具体地,所述连接座25安装在PCB电路板21的顶板用于连接端盖11
[0024]两个所述导电件30分别为正极导电件31和负极导电件32,所述正极导电件31包括具有连接弹片311的正极导电支架312,所述连接弹片311用于连接正极组件41进行接触性导电,所述负极导电件32包括负极导电连接片321,所述负极导电连接片321设置有对称的弧形弹片322,所述弧形弹片322用于连接负极组件42进行接触性导电,所述正极导电支架312和负极导电连接片321分别焊接安装在PCB电路板21上,因此所述PCB电路板21与正极导电支架312和负极导电连接片321可以通过连板方式进行插件过锡炉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25]所述正极组件41包括正极接触件411、正极弹簧412和连接套413。
[0026]所述正极接触件411包括正极帽411,所述正极帽411穿出壳体10连接车载充电口,所述正极帽411内设置有安装槽412。
[0027]所述正极弹簧412安装在安装槽412内,所述连接套413为中空结构,所述正极弹簧412两端分别穿入正极帽411和连接套413内连接正极帽411和连接套413,所述连接套413端口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连接套413通过卡扣扣装在正极帽411上。
[0028]具体地,所述壳体10前端设置有贯通孔12,所述正极帽411穿出贯通孔12连接车载充电口,所述连接套413放置在连接弹片311处连接正极导电件31,所述连接套413在PCB电路板21的推力下推动正极组件41移动,从而将所述正极组件41弹性安装在壳体10上防止歪斜,减少所述正极组件41装配难度,使得所述正极组件41与壳体10的对中性不受PCB电路板21装配公差影响,实现正极导电功能。
[0029]具体地,所述负极组件42包括负极件421和连接弹片422。
[0030]具体地,所述壳体10两侧设置有安装槽13,所述负极弹片421通过弹片421弹性安装在安装槽13上,所述负极导电件32通过弧形弹片32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PCB组件、导电组件和电极组件,所述PCB组件包括PCB电路板,所述导电组件包括两个导电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弹性安装在壳体顶部,所述负极组件弹性安装在壳体内,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安装在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从壳体底部插入安装在壳体内,两个所述导电件在插入时分别连接负极组件和正极组件,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分体式安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所述PCB组件安装在端盖上并通过端盖插入安装在壳体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组件还设置有电容件和散热件,所述电容件安装在PCB电路板上,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安装在电容件两侧构成围合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安装在PCB电路板上并连接电极组件,通过所述散热件将PCB组件的热量传输到电极组件上进行散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振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首诺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