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7338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包括车体和箱体,箱体包括前箱体和后箱体,前箱体和后箱体处于水平位置时能够和车体的底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前箱体和后箱体能在液压缸的作用下前后翻转,实现箱体开启和关闭,箱体均由保温钢板固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不受横向空间宽度的限制、装卸方便、节约能源、有良好的保温作用的优点。有良好的保温作用的优点。有良好的保温作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钢铁企业是我国工业企业中的能源消耗大户。钢水经浇铸成为钢坯后,需要运送到各个轧制车间进行轧制。目前国内大型钢厂红态钢坯的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运输。但铁路运输的机动性较差,并且每年对铁路保养和机车保养的费用很高。现有的红钢运输汽车两扇箱盖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存在使用空间受限的缺点,另外,箱体有一定高度,装卸红钢时每次均要越过箱体,有能源浪费、红钢装卸不方便的缺点。针对这一现象特需研发一款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红钢运输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包括车体和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前箱体和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和后箱体处于水平位置且相互抵接时能够和车体的底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前箱体包括与车体的底板平行的第一上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一左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一右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前端的前侧板,所述后箱体包括与车体的底板平行的第二上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二左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二右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后端的后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第一左侧板和前侧板的任意两者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与第一上侧板、前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侧板、第二左侧板和后侧板的任意两者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侧板与第二上侧板、后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底板与前箱体的前侧板接触部位的中间位置沿车体前进方向延伸设置一个第一矩形孔,在所述车体的底板与后箱体的后侧板接触部位的中间位置沿车体前进反方向延伸设置一个第二矩形孔,所述前侧板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拉板,所述第一拉板上部固接在前侧板上,所述第一拉板的下端穿过第一矩形孔并铰接于前液压缸的伸缩杆,所述前液压缸的缸体铰接于车体的车架的前横梁侧面上,所述后侧板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拉板,所述第二拉板的下端穿过第二矩形孔并铰接于后液压缸的伸缩杆,所述后液压缸的缸体铰接于车体的车架的后横梁侧面上,在第一拉板两侧的前侧板左下部、右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连接在车体的底板上,在第二拉板两侧的后侧板左下部、右下部,分别通过第三转动副和第四转动副连接在车体的底板上。
[0004]可选的,所述前箱体和后箱体的侧板均为保温钢板,所述保温钢板包括双层高强度钢板和隔热材料,所述双层高强度钢板内部填充隔热材料。
[0005]可选的,所述前液压缸和后液压缸上部的车体的底板的下表面上设有隔热材料。
[0006]可选的,所述前箱体和后箱体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前箱体和后箱体的各个角均设有钢制包角。
[0007]可选的,所述车体的底板上固定设置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所述第一顶块位于车
体的底板上表面被前箱体翻转时覆盖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顶块的高度大于前侧板与车体的底板平行时的间距,所述第二顶块位于车体的底板上表面被后箱体翻转时覆盖的区域内,所述第二顶块的高度大于后侧板与车体的底板平行时的间距。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09]1、该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的箱体包括前箱体和后箱体,前箱体和后箱体均可以在液压缸的作用下绕转动副前后翻转,采用前后翻转的方式开启和关闭箱体,避免了对横向空间的占用,不受横向空间宽度的限制。
[0010]2、该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的前后箱体开启后,装卸红钢可以不用越过箱体,装卸方便,并能够节约能源。
[0011]3、该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的箱体均由保温钢板固接而成,前箱体和后箱体闭合后能和底板构成密闭空腔,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0012]4、该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的底板上设有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能够在前箱体和后箱体开启时支撑前箱体和后箱体,此时可以切断液压动力,能够节省能源。
[0013]5、该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的液压缸上部的车体的底板的下表面上设有隔热材料,能够显著降低红钢热量对液压缸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箱体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箱体闭合状态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闭合状态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箱体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车架;2、第一顶块;3、第一拉板;4、前箱体;5、后箱体;6、第二拉板;7、第二顶块;8、前液压缸的缸体;9、前横梁;10、前液压缸的伸缩杆;11、后横梁;12、后液压缸的缸体;13、后液压缸的伸缩杆;14、钢制包角;15、第一矩形孔;16、第二矩形孔;17、底板;18、第一转动副;19、第三转动副;20、第二转动副;21、第四转动副;22、第一左侧板;23、第二左侧板;24、第一上侧板;25、第二上侧板;26、后侧板;27、前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如图1

4中所示,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包括车体和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前箱体4和后箱体5,所述前箱体4和后箱体5处于水平位置且相互抵接时,和车体的底板17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前箱体4包括与车体的底板17平行的第一上侧板24、在车体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一左侧板22、在车体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一右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前端的前侧板
27,所述后箱体5包括与车体的底板17平行的第二上侧板25、在车体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二左侧板23、在车体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二右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后端的后侧板26,所述第一上侧板24、第一左侧板22和前侧板27的任意两者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与第一上侧板24、前侧板2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侧板25、第二左侧板23和后侧板26的任意两者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侧板与第二上侧板25、后侧板26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底板17与前箱体4的前侧板27接触部位的中间位置沿车体前进方向延伸设置一个第一矩形孔15,在所述车体的底板17与后箱体5的后侧板26接触部位的中间位置沿车体前进反方向延伸设置一个第二矩形孔16,所述前侧板27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拉板3,所述第一拉板3上部固接在前侧板27上,所述第一拉板3的下端穿过第一矩形孔15并铰接于前液压缸的伸缩杆10,所述前液压缸的缸体8铰接于车体的车架1的前横梁9侧面上,所述后侧板26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拉板6,所述第二拉板6的下端穿过第二矩形孔16并铰接于后液压缸的伸缩杆13,所述后液压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红钢保温运输车,包括车体和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前箱体和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和后箱体处于水平位置且相互抵接时能够和车体的底板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前箱体包括与车体的底板平行的第一上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一左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一右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前端的前侧板,所述后箱体包括与车体的底板平行的第二上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二左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二右侧板、在车体前进方向后端的后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第一左侧板和前侧板的任意两者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与第一上侧板、前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侧板、第二左侧板和后侧板的任意两者之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侧板与第二上侧板、后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底板与前箱体的前侧板接触部位的中间位置沿车体前进方向延伸设置一个第一矩形孔,在所述车体的底板与后箱体的后侧板接触部位的中间位置沿车体前进反方向延伸设置一个第二矩形孔,所述前侧板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拉板,所述第一拉板上部固接在前侧板上,所述第一拉板的下端穿过第一矩形孔并铰接于前液压缸的伸缩杆,所述前液压缸的缸体铰接于车体的车架的前横梁侧面上,所述后侧板外侧面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二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李敏敏李学伟李中泽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萨博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