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45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包括进料器、酸化反应器、甲烷生物反应器、MBR膜池、外加料池,在反应器内实现了两相分离的厌氧消化过程,可以进行连续进样,实现连续式反应;采用酸化反应和产甲烷反应分离,显著提高了反应效果,连续反应装置有利于后期产业化;采用升流式搅拌器和布水管相结合,使物料处于升流状态,让反应物料与生物流离填料层充分接触;MBR膜的利用,可以将水力停留时间和固体停留时间分离;由于产甲烷细菌的时代时间较长,MBR膜可以截留大量微生物,提高VSS和微生物的量;内循环曝气系统和膜池相结合,解决了厌氧消化不能使用曝气系统的难题,使MBR膜不容易堵塞,延长了MBR膜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厌氧反应器
,尤其涉及一种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厌氧消化使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的装置,可以将有机物转换成清洁的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有机固废产量迅速增加,2020年我国县级以上城镇地区总产生量为5458万吨,城市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处置有着极大的市场,但设备和处理技术并不完善。厌氧消化处理是实现有机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城市污泥、餐厨垃圾等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0003]但是目前应用于城市有机固废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大多为单相一体罐,反应时间过长,处理效果不理想,无法实现连续进样,而且在自动化控制方面也有诸多不足,无法满足实验研究,乃至产业化应用的需求,
[0004]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7]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包括:
[0008]进料器;进料器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
[0009]酸化反应器;酸化反应器包括第一恒温器、第一液位计、第一水浴保温层、第一pH计、第一气体在线分析器、第一生物流离挂膜层、第二搅拌器;第一恒温器和第一水浴保温层置于酸化反应器壳体外部,第一液位计、第一pH计、酸化反应器的气体出口均置于酸化反应器壳体内部,酸化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与第一气体在线分析器连通,第一生物流离挂膜层、第二搅拌器设置在酸化反应器内;进料器和酸化反应器之间通过第一蠕动泵连接;
[0010]甲烷生物反应器;甲烷生物反应器包括升流式搅拌器、第二恒温器、布水管、第二液位计、第二pH计、第二水浴保温层、产甲烷相气体出口、第二气体在线分析器、第二生物流离挂膜层、隔板;隔板安装在甲烷生物反应器壳体内部,并将甲烷生物反应器壳体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部连通;升流式搅拌器、布水管置于第一区域底部,第二液位计、第二pH计、产甲烷相气体出口置于第一区域上方,第二气体在线分析器与产甲烷相气体出口连通,第二恒温器、第二水浴保温层均置于甲烷生物反应器壳体外部,第二生物流离挂膜层置于第一区域中部;甲烷生物反应器与酸化反应器之间通过第二蠕动泵连接;
[0011]第二区域为MBR膜池;MBR膜池包括内置膜池隔板、MBR膜、曝气装置、气泵、液压器;内置膜池隔板竖向置于MBR膜池底部中心,并将MBR膜池底部分为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MBR
膜置于第四区域内,MBR膜池的顶端设置有MBR膜池气体出口,气泵的进气口与MBR膜池气体出口连接,气泵的出气口与曝气装置连接,曝气装置的作用端置于第四区域内底部,MBR膜通过管道与液压器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在反应器内实现了两相分离的厌氧消化过程,可以进行连续进样,实现连续式反应;采用酸化反应和产甲烷反应分离,显著提高了反应效果,连续反应装置有利于后期产业化。
[0014]2、采用升流式搅拌器和布水管相结合,使物料处于升流状态,让反应物料与生物流离填料层充分接触。
[0015]3、MBR膜的利用,可以将水力停留时间和固体停留时间分离;由于产甲烷细菌的时代时间较长,MBR膜可以截留大量微生物,提高VSS和微生物的量。
[0016]4、内循环曝气系统和膜池相结合,解决了厌氧消化不能使用曝气系统的难题,使MBR膜不容易堵塞,延长了MBR膜的使用寿命。
[0017]5、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方便,厌氧发酵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进料器;1.1、第一搅拌器;1.2、第一出料口;1.3、第一蠕动泵;1.4、第一流量计;2、酸化反应器;2.1、第一进料口;2.2、第一恒温器;2.3、第一液位计;2.4、第一水浴保温层;2.5、第一pH计;2.6、第一气体在线分析器;2.7、第一生物流离挂膜层;2.8、第二搅拌器;2.9、第二出料口;2.10、第一固液混合排出口;2.12、第二流量计;2.13、第二蠕动泵;3、甲烷生物反应器;3.1、升流式搅拌器;3.2、第二恒温器;3.3、升流隔板;3.4、布水管;3.5、第二液位计;3.6、第二pH计;3.7、第二水浴保温层;3.8、产甲烷相气体出口;3.9、第二气体在线分析器;3.10、第二生物流离挂膜层;3.11、隔板;4、MBR膜池;4.1、内置膜池隔板;4.2、MBR膜;4.3、气阀;4.4、曝气装置;4.5、第二固液混合排出口;4.6、出液口;4.7、气泵;4.8、液压器;4.9、第三流量计;5、外加料池;5.1、投料池;5.2、第三蠕动泵;5.3、第四蠕动泵;5.4、第三进料口;5.5、第四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MBR生物流离两相升流式厌氧消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器(1);进料器(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1.1);酸化反应器(2);酸化反应器(2)包括第一恒温器(2.2)、第一液位计(2.3)、第一水浴保温层(2.4)、第一pH计(2.5)、第一气体在线分析器(2.6)、第一生物流离挂膜层(2.7)、第二搅拌器(2.8);第一恒温器(2.2)和第一水浴保温层(2.4)置于酸化反应器壳体外部,第一液位计(2.3)、第一pH计(2.5)、酸化反应器的气体出口均置于酸化反应器壳体内部,酸化反应器的气体出口与第一气体在线分析器(2.6)连通,第一生物流离挂膜层(2.7)、第二搅拌器(2.8)设置在酸化反应器(2)内;进料器(1)和酸化反应器(2)之间通过第一蠕动泵(1.3)连接;甲烷生物反应器(3);甲烷生物反应器(3)包括升流式搅拌器(3.1)、第二恒温器(3.2)、布水管(3.4)、第二液位计(3.5)、第二pH计(3.6)、第二水浴保温层(3.7)、产甲烷相气体出口(3.8)、第二气体在线分析器(3.9)、第二生物流离挂膜层(3.10)、隔板(3.11);隔板(3.11)安装在甲烷生物反应器(3)壳体内部,并将甲烷生物反应器(3)壳体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部连通;升流式搅拌器(3.1)、布水管(3.4)置于第一区域底部,第二液位计(3.5)、第二pH计(3.6)、产甲烷相气体出口(3.8)置于第一区域上方,第二气体在线分析器(3.9)与产甲烷相气体出口(3.8)连通,第二恒温器(3.2)、第二水浴保温层(3.7)均置于甲烷生物反应器(3)壳体外部,第二生物流离挂膜层(3.10)置于第一区域中部;甲烷生物反应器(3)与酸化反应器(2)之间通过第二蠕动泵(2.13)连接;第二区域为MBR膜池(4);MBR膜池(4)包括内置膜池隔板(4.1)、MBR膜(4.2)、曝气装置(4.4)、气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靖胥钰林梁丽陈思佳邓茹沙荷汤凯祺王南星杨婷婷孙梦歆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