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609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包括水箱和呈中空结构的反应器,反应器内设置有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将反应器内部分隔成三个隔室,隔室内均设置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开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相连通,隔室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每个升流室内均设置有填充层,反应器上设置有搅拌机构,转轴与反应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轴固定连接,相邻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位于反应器内的部分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隔室的顶部均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均与输送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厌氧反应器中存在厌氧反应死区,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即为在厌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沼气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式。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能耗低、便于回收生物能、效果佳的优点。厌氧反应器即为采用厌氧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设备,ABR反应器是折流式水解反应器的简称,它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ABR反应器由若干反应室串联而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因待处理的污水需要从一个反应室不断地流向下一个反应室,反应室内容易出现厌氧反应死区,厌氧反应死区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污泥中富含的微生物长期得不到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厌氧反应的机会,导致污泥中的微生物死亡,既浪费了污泥,又降低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解决现有的厌氧反应器中存在厌氧反应死区,导致污泥中的微生物死亡,造成污泥的浪费,降低了污水的处理效率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包括水箱和呈中空结构的反应器,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水箱相连通的进水斗,进水斗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水箱内从上至下依次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若干滤网,滤网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反应器内设置有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将反应器内部分隔成三个隔室,三个隔室分别为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均设置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开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相连通,水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与水箱之间连通有进水管,第一水泵与第一隔室之间连通有出水管,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引导板向下倾斜设置,折流板将各隔室分隔为降流室和升流室,每个升流室内均设置有填充层,反应器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和三个转轴,电机固定连接在反应器的顶部,三个转轴均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转轴与反应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轴固定连接,相邻转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位于反应器内的部分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的顶部均连通有排气管,反应器上方设置有输送管,排气管均与输送管相连通,输送管的一端呈封闭端,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沼气收集装置,第三隔室上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管,反应器一侧还设置有沉降箱,沉降箱与排水管相连通。
[0006]进一步的,排气管远离输送管的一端均连通有集气罩,集气罩的底端均高于出水口。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回收机构,污泥回收机构包括污泥回收泵,污泥回收泵固定连接在沉降箱上,污泥回收泵的进泥口与沉降箱的底部之间连通有进泥管,污泥回收泵的出泥口与第一隔室之间连通有出泥管。
[0008]进一步的,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上均设置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处均设置有密封件。
[0009]进一步的,输送管上安装有气体流量计。
[0010]进一步的,降流室的宽度小于升流室的宽度。
[0011]进一步的,导流板远离折流板的一侧呈锯齿状设置。
[0012]进一步的,导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的反应器上设置有搅拌机构,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通过搅拌杆使污水与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发生反应,避免产生厌氧反应死区,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引导板远离折流板的一侧呈锯齿状,通过这样的设置,污水从降流室通过引导板的底部向升流室进水时布水更加均匀,布水的均匀性使得污水与升流室内的大部分污泥中的厌氧活性微生物充分接触,确保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引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包括水箱1和呈中空结构的反应器2,水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水箱1相连通的进水斗3,进水斗3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水箱1内从上至下依次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若干滤网4,滤网4用于滤掉污水中的垃圾,滤网4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而确保过滤效果。反应器2内设置有两个隔板5,两个隔板5将反应器2内部分隔成三个隔室,三个隔室分别为第一隔室6、第二隔室7和第三隔室8,第一隔室6、第二隔室7和第三隔室8内均设置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5上均开设有出水口9,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9相连通。水箱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0,第一水泵10与水箱1之间连通有进水管11,第一水泵10与第一隔室6之间连通有出水管12。第一隔室6、第二隔室7和第三隔室8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折流板13,折流板13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14,引导板14向下倾斜设置,折流板13将各隔室分隔为降流室15和升流室16,每个升流室16内均设置有填充层17,具体的,填充层17包括设置在隔板5和折流板13之间的两块网孔板、填充在两块网孔板之间的填充物,填充物为铁碳填料,在填充层中可以通过微电解作用使得污水中的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提高反应器的水解酸化能力。设置填充层能够对污泥进行截流,有效防止污泥随着污水的流动进入下一个隔室内,保护微生物群落。反应器2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18和三个转轴19,电机18固定连接在反应器2的顶部,三个转轴19均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隔室6、第二隔室7和第三隔室8内,转轴19与反应器2均
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电机18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轴19固定连接,相邻转轴19之间通过带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19位于反应器2内的部分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0,通过设置搅拌机构能够使污水与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从而发生反应,避免产生厌氧反应死区,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第一隔室6、第二隔室7和第三隔室8的顶部均连通有排气管21,反应器2上方设置有输送管22,排气管21均与输送管22相连通,输送管22的一端呈封闭端,输送管22的另一端连接有沼气收集装置,从而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收集。第三隔室8上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管23,反应器2一侧还设置有沉降箱24,沉降箱24与排水管23相连通,沉降箱24体积较大,从反应器2内排出的水可以暂时存放在沉降箱14内。使用时通过进料斗3向水箱1内加入污水,然后利用第一水泵10将水箱1内的污水抽至反应器2内,污水流经多个隔室反应之后进入沉降箱24内。
[0019]进一步的,排气管21远离输送管22的一端均连通有集气罩25,集气罩25的底端均高于出水口9,设置集气罩25能够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和呈中空结构的反应器,水箱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水箱相连通的进水斗,进水斗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水箱内从上至下依次可拆卸固定连接有若干滤网,滤网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减小,反应器内设置有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将反应器内部分隔成三个隔室,三个隔室分别为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均设置有带微生物的污泥,每个隔板上均开设有出水口,相邻隔室通过出水口相连通,水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与水箱之间连通有进水管,第一水泵与第一隔室之间连通有出水管,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板,引导板向下倾斜设置,折流板将各隔室分隔为降流室和升流室,每个升流室内均设置有填充层,反应器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和三个转轴,电机固定连接在反应器的顶部,三个转轴均竖直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内,转轴与反应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轴固定连接,相邻转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位于反应器内的部分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第一隔室、第二隔室和第三隔室的顶部均连通有排气管,反应器上方设置有输送管,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兵侯亚平王杰边卫云任晓敏付志鹏何朋英王俊焦鹏飞李雪清李雯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碧水宁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