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542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包括:1)芯模制造,2)前后裙成型,3)壳体缠绕成型,4)固化,5)脱模,6)绝热层成型,7)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壳体表面耐高温、内部承压、一定的结构刚度和结构强度高与材料密度小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壳体的成本与重量。同时还能减少壳体的成本与重量。同时还能减少壳体的成本与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21世纪,火箭发动机是各种导弹武器的主要动力装置,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壳体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因其有机动,可靠,易于维修等一系列优点,非常适合现代化战争和航天事业的需要,但是固体火箭发动机部件在工作中要承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气氛下各种复杂载荷作用,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耐高温,高压是一个技术难题。
[0003]目前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仍是高性能树脂基中最为普通的复合材料,常用的纤维是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钴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这些广泛的使用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来形成先进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环氧树脂由于性能优异,数十年来都是火箭发动机壳体用贴合材料树脂基体的主体,这些年来曾经历过刚性环氧

柔性环氧

刚性环氧的再认识过程,但居主导地位的向来是刚性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化合物。环氧树脂的固有缺点是耐冲击损伤能力差,耐热性能较低,火箭发动机在高速下飞行,外表面必须良好绝热,以防备气动加热影响,这样则加大了发动机的惰性质量。发动机的缠绕方法一般采用湿法缠绕的方法进行缠绕,湿法缠绕的工艺设备比较容易,对原料要求不严,便于可选用不同材料,因纱带浸胶后即将缠绕,对纱带的质量不易操纵与检验,同时胶液中存在大量溶剂,固化时易产生气泡,缠绕过程中纤维的张力也不易控制,但生产效率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解决了壳体表面耐高温、内部承压、一定的结构刚度和结构强度高与材料密度小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少壳体的成本与重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芯模制造:芯模采用可溶砂芯,采用耐高温改性聚乙醇与细砂混合,表面涂抹模型石膏粉;2)前后裙成型:采用双马预浸料按一定角度铺贴后热压罐成型方式进行制备,预浸料按一定比例铺贴在模具表面,通过模具确定其内型面尺寸,外部尺寸留余量;3)壳体缠绕成型:缠绕层结构成型采用湿法缠绕,将纤维纱浸渍双马树脂,缠绕时树脂采用油浴加热,纤维浸渍后缠绕到壳体前在导丝嘴上加热,贴合粘接到芯模上;采用四轴缠绕机,使用螺旋缠绕成型方式成型,芯模绕自轴转动,导丝头按特定的速度沿芯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壳体缠绕成型包括裙内缠绕、上裙及裙外缠绕,裙内缠绕是通过纵向与环向通过一定比例交错缠绕后预固化成型;上裙通过上裙工装及检测设备安装前后裙到壳体表
面;裙外缠绕通过一定层数的环向缠绕烘箱固化成型;4)固化:壳体使用碳纤维和双马树脂进行缠绕,固化过程中采用常压加热固化,壳体入烘箱固化,采用循环风加热烘箱进行固化,并在烘箱使壳体旋转;5)脱模:水溶性芯模用水冲洗进行脱模,脱模时按照芯模装配时的顺序反方向对其依次拆除,然后用水冲洗、清理型砂;6)绝热层成型:包括前后封头成型,柱段成型及加强层成型,绝热封头成型是通过将三元乙丙橡胶放入封头模具中模压成型;柱段成型时通过内铺橡胶,气囊固化成型;加强层是通过铺贴在平板模具上热压罐成型;最后将封头与加强层一起放入壳体内部气囊固化成型;7)检测:对壳体进行尺寸检测、无损检测、气密检测和壳体水压实验。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1

1)按照工装图纸将芯轴及其附件安装到位;1

2)在芯轴表面用麻绳缠满绕紧;1

3)麻绳表面覆盖型砂,压实成型;1

4)型砂固化成型,出炉后对缺料、裂纹进行修补,然后再固化成型150度24h,直至表面无缺陷;1

5)固化成型的砂芯模按芯模图纸进行机加,检查表面无裂纹、缺料,若有,进行修补,然后固化成型150度24h,直至表面无缺陷;1

6)前后接头安装:在砂芯模表面铺贴一层脱膜布,对脱膜布进行压实;将前后接头安装在砂芯模上,确保前后接头与砂芯模贴合到位;采用专用工装定位前后封头法兰面,约束前后接头轴向位移与径向位移;1

7)检验外形满足图纸要求后转缠绕。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3

1)裙内缠绕:纵向层采用
±
30
°
进行缠绕,纵向与环向均采用纱数为6,纱片展开宽度为18mm进行缠绕,纱厚为0.15mm;纵向层数为14,环向层数为14层,纵向缠绕层纤维纱厚度为2.1mm,环向缠绕层纤维纱厚度为2.1mm,缠绕复材层厚度7mm;缠绕过程分为两次缠绕,上裙前与上裙后缠绕;3

2)裙内补强:根据筒体强度分析报告中指出的应变较大区域,接头结构部分刚度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可执行的操作位置的准确性,确定前后封头补强区域,以前后封头柱段两侧为起始点,沿赤道向两侧极孔方向,采用平纹布进行补强;裙内缠绕完成后,利用上裙工装将裙安装到缠绕筒体上;3

3)裙外缠绕:缠绕前进行尺寸测量,调整缠绕设备的参数;环缠前,利用上裙工装将裙安装到缠绕筒体上进行固定,然后检测形位公差满足要求后进行环缠;根据计算结果,轴向补强需1.5mm,根据壳体尺寸要求及壳体技术条件,环向层缠绕采用纱数为6,纱片展开宽度为18mm进行缠绕,单层厚度为0.15mm;在环向缠绕时,将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单向预浸料依次铺放到缠绕壳体上,用环缠压实;3

4)电缆及电缆支撑座安装:在裙外环向六层后,将电缆用玻璃纤维布双马预浸料包覆,按要求的位置预定型固化壳体表面,将电缆支撑座预定型固定在相应位置,再次环缠一层,结束缠绕。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6

1)筒体内表面吹砂:吹砂压力为0.1MPa,砂粒100目,角度为30~60度,喷嘴距复材距离250mm,移动速度为1m/min,进行吹砂,使复材表面呈现毛面;6

2)清理、烘干:对吹砂表面进行清理并烘干;6

3)橡胶铺贴:将壳体放置在专用托架上,并固定;对铺贴部位刷橡胶专用胶黏剂,晾干后铺贴绝热片,从前接头处开始铺贴,先贴前接头,然后筒段,最后铺贴后接头,顺气流搭接;若铺贴层数超过三层,需预成型一次,预成型时将筒段内部与外部整包打真空袋,抽真空压实,铺贴时对接缝进行粘接,压实、赶气;铺贴盖层前在脱开位置铺贴聚四氟乙烯胶带;6

4)硫化:铺贴完成后,将筒段内部与外部整包打真空袋,抽真空压实,并进热压罐打压0.6MPa,加热加压150度硫化;6

5)检验:硫化完成后,拆除真空袋,进行尺寸检测和无损检测。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包括前后接头、前后裙、缠绕层和绝热层。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芯模制造:芯模采用可溶砂芯,采用耐高温改性聚乙醇与细砂混合,表面涂抹模型石膏粉;2)前后裙成型:采用双马预浸料按一定角度铺贴后热压罐成型方式进行制备,预浸料按一定比例铺贴在模具表面,通过模具确定其内型面尺寸,外部尺寸留余量;3)壳体缠绕成型:缠绕层结构成型采用湿法缠绕,将纤维纱浸渍双马树脂,缠绕时树脂采用油浴加热,纤维浸渍后缠绕到壳体前在导丝嘴上加热,贴合粘接到芯模上;采用四轴缠绕机,使用螺旋缠绕成型方式成型,芯模绕自轴转动,导丝头按特定的速度沿芯模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壳体缠绕成型包括裙内缠绕、上裙及裙外缠绕,裙内缠绕是通过纵向与环向通过一定比例交错缠绕后预固化成型;上裙通过上裙工装及检测设备安装前后裙到壳体表面;裙外缠绕通过一定层数的环向缠绕烘箱固化成型;4)固化:壳体使用碳纤维和双马树脂进行缠绕,固化过程中采用常压加热固化,壳体入烘箱固化,采用循环风加热烘箱进行固化,并在烘箱使壳体旋转;5)脱模:水溶性芯模用水冲洗进行脱模,脱模时按照芯模装配时的顺序反方向对其依次拆除,然后用水冲洗、清理型砂;6)绝热层成型:包括前后封头成型,柱段成型及加强层成型,绝热封头成型是通过将三元乙丙橡胶放入封头模具中模压成型;柱段成型时通过内铺橡胶,气囊固化成型;加强层是通过铺贴在平板模具上热压罐成型;最后将封头与加强层一起放入壳体内部气囊固化成型;7)检测:对壳体进行尺寸检测、无损检测、气密检测和壳体水压实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1

1)按照工装图纸将芯轴及其附件安装到位;1

2)在芯轴表面用麻绳缠满绕紧;1

3)麻绳表面覆盖型砂,压实成型;1

4)型砂固化成型,出炉后对缺料、裂纹进行修补,然后再固化成型150度24h,直至表面无缺陷;1

5)固化成型的砂芯模按芯模图纸进行机加,检查表面无裂纹、缺料,若有,进行修补,然后固化成型150度24h,直至表面无缺陷;1

6)前后接头安装:在砂芯模表面铺贴一层脱膜布,对脱膜布进行压实;将前后接头安装在砂芯模上,确保前后接头与砂芯模贴合到位;采用专用工装定位前后封头法兰面,约束前后接头轴向位移与径向位移;1

7)检验外形满足图纸要求后转缠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马树脂碳纤维缠绕固化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3

1)裙内缠绕:纵向层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魏加朝杨恒汤伟章熠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