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435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限位槽和斜角面,所述工作台面板上安装有第一气缸组件,且第一气缸组件上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滑轨上安装有第一折弯块,且第一折弯块上设置有第一压片,所述第二开孔下方安装有螺栓,且置放槽上开设有随行夹具组件,所述折弯槽上设置有限位槽,且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底部均开设有斜角面。该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通过第一气缸组件带动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进行移动,之后配合凹槽将线束进行弯折定位,这种方式无需人工进行操作即可进行弯折,从而实现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效率以及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使得装置更加的稳定和高效。使得装置更加的稳定和高效。使得装置更加的稳定和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传感器生产
,具体为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为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大多汽车会安装雷达传感器帮助驾驶员承担一些需要注意力、判断力和技术性的工作,从而降低驾驶强度,减少驾驶员的负担。因此雷达传感器的开发和生产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用于雷达传感器生产时软线折弯定位的装置由于技术相对的不完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现有技术中的雷达传感器生产时软线都是通过手动折弯后,采用电络铁进行手工焊接,这种方式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并且由于受到人工的影响所生产出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大大的影响到后期使用的稳定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雷达传感器生产时软线都是通过手动折弯后,采用电络铁进行手工焊接,这种方式不仅造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并且由于受到人工的影响所生产出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大大的影响到后期使用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限位槽和斜角面,所述主体框架上方设置有工作台面板,且工作台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工作台面板上设置有置放槽,且工作台面板上开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工作台面板上安装有第一气缸组件,且第一气缸组件上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滑轨上安装有第一折弯块,且第一折弯块上设置有第一压片,所述工作台面板上开设有连接框架,且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第二气缸组件,所述连接框架上安装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上安装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下方连接有挤压框架,且挤压框架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连接框架右侧设置有第二弯折块,且第二弯折块上安装有第二压片,所述工作台面板下方设置有线束长度调整块,且线束长度调整块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下方安装有螺栓,且置放槽上开设有随行夹具组件,所述随行夹具组件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上安装有夹持块,所述随行夹具组件下方设置有夹持座,且夹持块上安装有弹簧,所述随行夹具组件上方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上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凹槽,且第一折弯块和第二弯折块下方均开设有折弯槽,所述折弯槽上设置有限位槽,且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底部均开设有斜角面。
[0006]优选的,所述置放槽的位置位于工作台面板的中间,且随行夹具组件在置放槽上的安装方式为嵌入式安装。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一推板在工作台面板上左右对称设置两组,且第一推板通过第一气缸组件构成伸缩结构,并且第一折弯块和第二弯折块在第一滑轨上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片的尺寸和第二压片的尺寸相同,且斜角面表面呈光滑状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板在第二滑轨上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推板通过第二气缸组件构成升降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螺栓与线束长度调整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与第一开孔、穿线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四者的中轴线均在同一竖直线上。
[0011]优选的,所述夹持块在滑槽上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夹持块在随行夹具组件上设置有两组,并且夹持块之间通过弹簧构成弹性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开孔在随行夹具组件上左右设置两组,且第三开孔之间呈错位设置,并且第三开孔的位置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3]优选的,所述斜角面的位置与凹槽的位置相对应,且限位槽的形状呈V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
[0015](1)设置有第一气缸组件、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可通过第一气缸组件带动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进行移动,之后配合凹槽将线束进行弯折定位,这种方式无需人工进行操作即可进行弯折,从而实现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效率以及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使得装置更加的稳定和高效;
[0016](2)设置有随行夹具组件,可通过随行夹具组件配合第二气缸组件和挤压框架来实现对线束的夹持,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人工进行焊接时不方便定位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大大的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并且同时降低了一定的人工成本;
[0017](3)设置有螺栓和第二开孔,可通过螺栓与线束长度调整块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调节线束嵌入的长度,使得装置能够应用于不同的工况中,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可调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随行夹具组件与挤压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随行夹具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第一折弯块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主视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第一折弯块与随行夹具
组件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软线弯折作业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主体框架;2、工作台面板;201、第一开孔;202、置放槽;3、第一滑轨;4、第一气缸组件;5、第一推板;6、第一折弯块;7、第一压片;8、第二气缸组件;9、连接框架;10、第二滑轨;11、第二推板;12、挤压框架;1201、穿线孔;13、第二弯折块;14、第二压片;15、线束长度调整块;1501、第二开孔;1502、螺栓;16、随行夹具组件;1601、滑槽;1602、夹持块;1603、夹持座;1604、弹簧;1605、支架;1606、第三开孔;1607、凹槽;17、折弯槽;18、限位槽;19、斜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工作台面板2、第一开孔201、置放槽202、第一滑轨3、第一气缸组件4、第一推板5、第一折弯块6、第一压片7、第二气缸组件8、连接框架9、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限位槽(18)和斜角面(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方设置有工作台面板(2),且工作台面板(2)上开设有第一开孔(201),所述工作台面板(2)上设置有置放槽(202),且工作台面板(2)上开设有第一滑轨(3),所述工作台面板(2)上安装有第一气缸组件(4),且第一气缸组件(4)上连接有第一推板(5),所述第一滑轨(3)上安装有第一折弯块(6),且第一折弯块(6)上设置有第一压片(7),所述工作台面板(2)上开设有连接框架(9),且连接框架(9)上设置有第二气缸组件(8),所述连接框架(9)上安装有第二滑轨(10),且第二滑轨(10)上安装有第二推板(11),所述第二推板(11)下方连接有挤压框架(12),且挤压框架(12)上开设有穿线孔(1201),所述连接框架(9)右侧设置有第二弯折块(13),且第二弯折块(13)上安装有第二压片(14),所述工作台面板(2)下方设置有线束长度调整块(15),且线束长度调整块(15)上开设有第二开孔(1501),所述第二开孔(1501)下方安装有螺栓(1502),且置放槽(202)上开设有随行夹具组件(16),所述随行夹具组件(16)上设置有滑槽(1601),且滑槽(1601)上安装有夹持块(1602),所述随行夹具组件(16)下方设置有夹持座(1603),且夹持块(1602)上安装有弹簧(1604),所述随行夹具组件(16)上方设置有支架(1605),且支架(1605)上开设有第三开孔(1606),所述支架(1605)上设置有凹槽(1607),且第一折弯块(6)和第二弯折块(13)下方均开设有折弯槽(17),所述折弯槽(17)上设置有限位槽(18),且第一压片(7)和第二压片(14)底部均开设有斜角面(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线自动折弯及自动定位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放槽(202)的位置位于工作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成陈小伟柯文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君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