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挠性覆铜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96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覆铜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挠性覆铜板,一种挠性覆铜板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涂覆于第一导电层的一侧面上,第二绝缘层涂覆于第一绝缘层背向第一导电层的侧面上,且第一绝缘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于第二绝缘层的热膨胀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挠性覆铜板,绝缘层为两层热膨胀系数不同的绝缘层,两层绝缘层相互辅助,其中较低膨胀系数的绝缘层使该挠性覆铜板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铜板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铜板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挠性覆铜板


[0001]本技术涉及覆铜板
,尤其涉及一种挠性覆铜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日益要求轻、薄、短、小,电子线路也不断向着“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传统使用的刚性覆铜板,不具备可挠性,生产得到的电子线路无法弯曲组装,体积庞大,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刚性覆铜板逐渐被挠性覆铜板取代。
[0003]近年来,电子设备日益要求轻、薄、短、小,柔性电路板的设计也趋于线路更细,线间距更窄,导孔更小,密度更高,进而更加苛刻的要求挠性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如果挠性覆铜板的尺寸变化率超标,就会导致下游产品层间的错位、覆盖膜偏孔、蚀刻断线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挠性覆铜板,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挠性覆铜板,包括:
[0007]第一导电层;
[0008]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涂覆于第一导电层的一侧面上;
[0009]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涂覆于第一绝缘层背向第一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覆铜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层(100);第一绝缘层(200),所述第一绝缘层(200)涂覆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00)的一侧面上;第二绝缘层(300),所述第二绝缘层(300)涂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0)背向所述第一导电层(100)的侧面上,且第一绝缘层(200)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00)的热膨胀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覆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0)为热固性聚酰亚胺与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混合层,所述第二绝缘层(300)为热固性聚酰亚胺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挠性覆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300)背向所述第一导电层(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层(410),所述第二导电层(410)与所述第二绝缘层(300)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420)和第四绝缘层(430),所述第三绝缘层(420)涂覆于所述第二导电层(410)的一侧面上,所述第四绝缘层(430)涂覆于所述第三绝缘层(420)背向所述第二导电层(410)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300)背向所述第一导电层(100)的侧面与所述第四绝缘层(430)背向所述第二导电层(410)的侧面相互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覆铜板,其特征在于,第三绝缘层(420)为热固性聚酰亚胺与热塑性聚酰亚胺的混合层,所述第四绝缘层(430)为热固性聚酰亚胺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覆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0)为氟聚酰亚胺层,所述第二绝缘层(300)为热固性聚酰亚胺层或热塑性聚酰亚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焕兴苏陟喻建国周街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