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385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6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反应釜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加热反应釜的上端连接有密封顶盖,密封顶盖的上端中间固定有驱动电机;加热反应釜的内壁镶嵌固定有蒸汽加热管,加热反应釜内部中间设置有导引凸座,导引凸座的外侧套接固定有内加热管一,导引凸座的上端旋接有内加热管二;内加热管二外侧设置有隔离套筒,所述的内加热管二的内部设置有小提升桨,隔离套筒上端口内部设置有大提升桨;小提升桨与大提升桨均连接在驱动电机下端的旋转轴上。它采用内外两组独立的蒸汽加热层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提高反应升温效率,以此同时,在反应釜的内部增加循环提升结构,促进反应液体进行上下循环扰流,加速反应效率。加速反应效率。加速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加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端氨基聚醚一类具有柔软的聚醚骨架,末端以氨基或胺基封端的化合物,结构变化包括聚氧乙烯二胺、聚氧丙烯二胺、聚氧乙烯/氧丙烯二胺、聚氧丙烯三胺、聚四甲撑醚二胺等变化;且多是以相应的聚醚多元醇为原料,通过对末端羟基进行化学处理而得到的。因此在许多的文献中也称之为聚醚多胺。
[0003]催化还原胺法是目前研究最详细、最使用多合成端氨基聚醚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端氨基聚醚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它的实质就是聚醚多元醇同氨、氢气在相应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的氨解反应,所采用的催化剂均为氢化

脱氢催化剂,根据路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直接催化还原胺化和间接催化还原胺化两种路径。
[0004]端氨基聚醚催化还原胺法对反应温度和压力要求较高,传统的反应设备加热方式效率低,并不能满足加工需求,故提供一种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它采用内外两组独立的蒸汽加热层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提高反应升温效率,以此同时,在反应釜的内部增加循环提升结构,促进反应液体进行上下循环扰流,加速反应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加热反应釜、密封顶盖、驱动电机、蒸汽加热管、导引凸座、内加热管一、内加热管二、隔离套筒、旋转轴、大提升桨、小提升桨;所述的加热反应釜的上端连接有密封顶盖,密封顶盖的上端中间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的加热反应釜的内壁镶嵌固定有蒸汽加热管,加热反应釜内部中间设置有导引凸座,导引凸座的外侧套接固定有内加热管一,导引凸座的上端旋接有内加热管二;所述的内加热管二外侧设置有隔离套筒,所述的内加热管二的内部设置有小提升桨,隔离套筒上端口内部设置有大提升桨;小提升桨与大提升桨均连接在驱动电机下端的旋转轴上。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加热管一、内加热管二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呈螺旋结构向上盘旋。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小提升桨的直径为大提升桨直径的一半。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小提升桨与内加热管二内径保持对应。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离套筒通过固定支架旋接在加热反应釜的内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加热管一、内加热管二连接处预留有预留导通槽。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顶盖上连接有进出料座和观察窗。
[00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内外两组独立的蒸汽加热层系
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提高反应升温效率,以此同时,在反应釜的内部增加循环提升结构,促进反应液体进行上下循环扰流,加速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A

A截面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加热反应釜1、密封顶盖2、驱动电机3、蒸汽加热管4、导引凸座5、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隔离套筒8、旋转轴9、大提升桨10、小提升桨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0]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加热反应釜1、密封顶盖2、驱动电机3、蒸汽加热管4、导引凸座5、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隔离套筒8、旋转轴9、大提升桨10、小提升桨11;所述的加热反应釜1的上端连接有密封顶盖2,密封顶盖2的上端中间固定有驱动电机3;所述的加热反应釜1的内壁镶嵌固定有蒸汽加热管4,加热反应釜1内部中间设置有导引凸座5,导引凸座5的外侧套接固定有内加热管一6,导引凸座5的上端旋接有内加热管二7;所述的内加热管二7外侧设置有隔离套筒8,所述的内加热管二7的内部设置有小提升桨11,隔离套筒8上端口内部设置有大提升桨10;小提升桨11与大提升桨10均连接在驱动电机3下端的旋转轴9上。
[0021]其中,所述的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呈螺旋结构向上盘旋;所述的小提升桨11的直径为大提升桨10直径的一半;所述的小提升桨11与内加热管二7内径保持对应。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盘旋而上形成循环输送结构,并在大提升桨10、小提升桨11的作用下使反应液体通过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内部,提高热传递效率,同时具有搅拌效果。
[0022]另外,所述的隔离套筒8通过固定支架旋接在加热反应釜1的内部;所述的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连接处预留有预留导通槽;所述的密封顶盖2上连接有进出料座和观察窗。隔离套筒8的设计将内外液体隔开,提高扰流提升的效率。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端氨基聚醚合成原料加入加热反应釜1中,通过驱动电机3与旋转轴9配合带动小提升桨11与大提升桨10同步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提升,使原料液从底部向中间聚拢提升,再从两侧沉降到底部形成环形循环扰流;在此过程中,蒸汽加热管4与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同步导入高温蒸汽进行加热升温;蒸汽加热
管4从外向内加热,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从内向外加热,伴随原料环形循环扰流,使加热效率大大提高,加快反应效率。
[002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内外两组独立的蒸汽加热层系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提高反应升温效率,以此同时,在反应釜的内部增加循环提升结构,促进反应液体进行上下循环扰流,加速反应效率。
[00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
[00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氨基聚醚高温氨解反应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加热反应釜(1)、密封顶盖(2)、驱动电机(3)、蒸汽加热管(4)、导引凸座(5)、内加热管一(6)、内加热管二(7)、隔离套筒(8)、旋转轴(9)、大提升桨(10)、小提升桨(11);所述的加热反应釜(1)的上端连接有密封顶盖(2),密封顶盖(2)的上端中间固定有驱动电机(3);所述的加热反应釜(1)的内壁镶嵌固定有蒸汽加热管(4),加热反应釜(1)内部中间设置有导引凸座(5),导引凸座(5)的外侧套接固定有内加热管一(6),导引凸座(5)的上端旋接有内加热管二(7);所述的内加热管二(7)外侧设置有隔离套筒(8),所述的内加热管二(7)的内部设置有小提升桨(11),隔离套筒(8)上端口内部设置有大提升桨(10);小提升桨(11)与大提升桨(10)均连接在驱动电机(3)下端的旋转轴(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斌殷冬风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