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328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可有效解决传统的自然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该电源装置包括电芯模组、外壳和散热板;外壳具有内腔,电芯模组安装在外壳的内腔中,散热板安装在电芯模组的顶部;电芯模组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留有散热间隙,外壳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与散热间隙连通的进气口;散热板上设有一组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的翅片。该电源装置在外壳内建立了一条从外壳侧壁底部进入、经电芯模组侧壁、顶壁流出的自下而上的的散热通道,使电池模组各侧面均可顺利散热,扩大了散热面积;散热板的翅片呈放射状,并设计了缩小翅片间隙的副翅,不仅提供了翅片的散热面积,还使得散热气流随副翅偏转时更加充分的与翅片接触,提高了换热能力。了换热能力。了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体温检测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带有自备电源的体温检测仪,可以在一些没有外接电源的场所投入使用。为了应对密集的监测频次和超长的工作时间,体温检测仪的自备电源需要较长的续航时间,并需要较好的散热系统。
[0003]自备电源如果采用风扇散热,长时间会耗费大量的电量。但是传统的自然散热,又难以满足自备电源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可有效解决传统的自然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突出的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包括电芯模组、外壳和散热板;
[0006]外壳具有内腔,电芯模组安装在外壳的内腔中,散热板安装在电芯模组的顶部;
[0007]电芯模组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留有散热间隙,外壳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与散热间隙连通的进气口;
[0008]散热板上设有一组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的翅片。
[0009]优选的,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翅片贯穿于第一散热板;
[0010]第二散热板位于第一散热板的底部,并与所有翅片的底部连接;
[0011]第二散热板贴合安装在电芯模组的上表面。
[0012]优选的,电源装置还包括控制盒;
[0013]第一散热板的中部开设有通气孔,翅片设置在通气孔的外围;
[0014]控制盒正对通气孔安装在翅片的顶部;/>[0015]翅片靠近通气孔的一段与控制盒连接,远离通气孔的一段与外部空气接触。
[0016]优选的,第一散热板的四侧与外壳的内壁连接,经进气口进入散热间隙的气流沿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的空间向通气孔汇聚。
[0017]优选的,每个翅片的中部向远离进气口的方向分叉延伸出副翅;
[0018]副翅位于第一散热板的上部。
[0019]优选的,控制盒的底壁的材料为隔热材料。
[0020]优选的,外壳开设有多个进气口,多个进气口分布在外壳的四侧。
[0021]优选的,进气口设有格栅。
[0022]优选的,电芯模组的侧壁上设有外凸的导流条,导流条呈倒置的人字形。
[0023]优选的,外壳的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块,电芯模组安装在多个支撑块上;
[0024]电芯模组与外壳的底板之间的空间与散热间隙相连通。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外壳内建立了一条从外壳侧壁底部进入、经电芯模
组侧壁、顶壁流出的自下而上的的散热通道,使电池模组各侧面均可顺利散热,扩大了散热面积;散热板的翅片呈放射状,并设计了缩小翅片间隙的副翅,不仅提供了翅片的散热面积,还使得散热气流随副翅偏转时更加充分的与翅片接触,提高了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7]图1是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2是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0029]图3是散热板的结构立体图。
[0030]图4是散热板的俯视图。
[0031]图5是外壳的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电芯模组,2

外壳,3

散热板,31

第一散热板,32

第二散热板,33

翅片,34

通气孔,35

副翅,4

进气口,5

控制盒,6

导流条,7

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0036]下面结合附图1

5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0037]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包括电芯模组1、外壳2和散热板3;
[0038]外壳2具有内腔,电芯模组1安装在外壳2的内腔中,散热板3安装在电芯模组1的顶部;
[0039]电芯模组1与外壳2的侧壁之间留有散热间隙,外壳2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与散热间隙连通的进气口4;
[0040]散热板3上设有一组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的翅片33。
[0041]本实施例通过在外壳2内建立了一条从外壳2侧壁底部进入、经电芯模组1侧壁、顶壁流出的自下而上的的散热通道,使电芯模组1各侧面均可顺利散热,扩大了散热面积。
[0042]本实施例中,散热板3包括第一散热板31和第二散热板32,翅片33贯穿于第一散热板31;
[0043]第二散热板32位于第一散热板31的底部,并与所有翅片33的底部连接;
[0044]第二散热板32贴合安装在电芯模组1的上表面。
[0045]第二散热板32用于将电芯模组1顶部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翅片33,提高电芯模组1的散热速度。
[0046]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还包括控制盒5,控制盒5内设有电芯模组1的控制电路。
[0047]第一散热板31的中部开设有通气孔34,翅片33设置在通气孔34的外围;
[0048]控制盒5正对通气孔34安装在翅片33的顶部;
[0049]翅片33靠近通气孔34的一段与控制盒5连接,远离通气孔34的一段与外部空气接触。
[0050]第一散热板31的四侧与外壳2的内壁连接,经进气口4进入散热间隙的气流上升至第一散热板31后会被迫沿第一散热板31与第二散热板32之间的空间向通气孔34汇聚。由于第一散热板31底部的翅片33呈放射状,气流向通气孔34汇聚过程中翅片33间距逐渐缩小,使气流与翅片33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可以更好的吸收热量。气流穿过通气孔34后,由于受到顶部控制盒5的阻挡,会沿着翅片33、第一散热板31以及控制盒5所构成的放射状流道向通气孔34径向外侧流动,最终从翅片33外侧未被控制盒5遮挡的部分流出外壳2。
[0051]为了进一步提高翅片33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翅片33的中部向远离进气口4 的方向分叉延伸出副翅35;副翅35与翅片33在远离通气孔34的一侧形成锐角,不会过度阻碍气流通过。但是副翅35增加了翅片33的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模组、外壳和散热板;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电芯模组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散热板安装在所述电芯模组的顶部;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留有散热间隙,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间隙连通的进气口;所述散热板上设有一组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的翅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包括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所述翅片贯穿于所述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底部,并与所有翅片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电芯模组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控制盒;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中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通气孔的外围;所述控制盒正对所述通气孔安装在所述翅片的顶部;所述翅片靠近所述通气孔的一段与所述控制盒连接,远离所述通气孔的一段与外部空气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体温监测仪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盘新岑
申请(专利权)人:田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